电车高速没电被拖走再度引发里程焦虑讨论,其实没那么夸张
每年十一假期,都会有堵车的新闻。
今年有了新花样,说是一辆电车被堵在路上30个小时,没电了,结果被拖车拖下了高速?
这个新闻被各种自媒体转载。已经查不到最初的源头,就算是相对比较权威的传统媒体,也是各种综合某某报道,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采访到当事者。
所以这些个报道吧,我左看右看也觉得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因为新闻报道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尤其是要有人物、事件。所以这个报道里面就说“男子开特斯拉从深圳返回湖南.......”这个男子姓甚名啥?有哪个记者采访?
这些都是模糊处理,很难让人怀疑不是编出来的消息。
再看网上流传的一些视频报道,据说是车主自己发的视频,但是仔细看了,也只有一两秒高速上的堵车画面,然后车机显示没电一闪而过的画面,其它都是文字说明。
所以还是那个问题,视频全程都没有出现当事人的任何信息,连车都没有露面。
如果这是真的,而且要做成一条真实可信的新闻,至少要有车子停在高速的镜头,然后拖车来把它拖下高速的镜头吧?而且这些镜头里出现的车一定得是同一辆。
然而网上流传的这些视频,都没有交待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是一闪而过的高速、车机、拖车这些画面。
说实话,这些画面网上随便找找太容易了,然后剪辑到一个视频里面。再编造一个电车十一假期堵车到没电的新闻,瞬间就刷屏了。
这个新闻之所以会刷屏,实际上是满足了很多油车车主对电车的某种偏见。也是很多油车如今面对电车唯一的一点心理优越,里程焦虑。
汽车的未来是电车,这是大势所趋。
比亚迪9月份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其中纯电车销量近10万。
在一年之前,恐怕没有几个人敢这么预测。
电车迟早要淘汰油车,这是大势所趋,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
由于电车的销量急速增长,已经影响到很多油车销量,迫使某些合资品牌不断降价。长此以往,未来2、3年我们有可能见证某些国际大品牌的轰然倒塌。
所以很多油车品牌对电车有很大恨意。他们自然会寻找一切机会来抹黑电车。
因此我很怀疑,这个新闻就是由于这种背景而诞生。
毕竟,如今油车能够黑电车的点,似乎只有里程焦虑了。除此之外,油车面对电车是全方位被吊打。
当然,我说这个新闻可能是假的。自然也会有人说我的这番推测也纯属臆测,没有根据。
真相如何,还请各位观众自行判断吧。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这个新闻是真的。也只能说明是这个车主自己比较蠢,而不能作为电车不行的证据。
我们看他的说法,从深圳回湖南老家全程500公里,路上在几个服务区充电桩排队较多所以没有充电,后来还剩80公里续航,遇到堵车被堵到没电,只好叫了拖车下高速充电。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首先说明他的规划有问题。他说的某款电车续航只有400多公里,也就是说中途必须充一次电。遇到几个服务区都排队,这个时候就应该果断下高速。怎么能眼看着只剩80公里续航呢?
然后这80公里续航,被堵在高速上耗尽电量。我也是难以理解。被堵在高速20多个小时?难道这个过程就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下高速的闸道?或者没有一个服务区可以进?既然都是堵车,还不如进服务区排队等充电啊。
更何况,堵车20多个小时,这么严重的拥堵,应该可以长时间熄火吧?
总之会出现眼睁睁看着电量耗尽的情况,我很难理解。
反正无论怎么看,出现这种极端情况都太巧了。
反正我作为一个纯电车主,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也很难理解会遇到这种情况。
话说回来,作为纯电车主,确实内心要有点逼数,对线路和充电规划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最好自己去的目的地,要在续航里程80%以内,留好余量。像我周末节假日去江浙附近旅游,都是里程300公里左右,往返有20多次了,从来不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唯一一次遇到里程焦虑,是在去年7月自驾去云南路过广西贵州交界的南丹县,那边高速服务区根本没有充电桩,我一开始不知道这个事儿,等到只有10%电量才赶紧找个口子下高速,还是找了个小旅馆飞线补电,再去南丹县城找了充电桩充电。
这个小插曲确实有点惊险。
但是电车有个好处就是只要有插座就可以补电。哪怕飞线充电,一晚上也可以充20%左右。
真要搞到山穷水尽完全没电,太过于极端了。
当然说来说去,咱们目前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还是太少了。电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密度,远远赶不上电车销量增长。
试想一下,如果所有高速保证5-10公里有服务区,每个服务区保证50-100个充电桩,那还会有这个问题吗?
其实汽油车发展早期,也有加油站密度不够的问题。只不过经过近百年发展,加油站的数量已经早就饱和了,使得油车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所以,如果说电车有里程焦虑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电车发展太快的问题,还是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电车销量的问题。
这恰恰又说明了电车才是未来。
只不过我们还需要一点时间。
但是,即使如此,也只是黄金周特殊时期,电车长途行驶才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我们生活中99%以上的用车需求来说,电车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即使这个新闻是真的,也不用太过于担心里程焦虑。那只是极端现象而已。
还是那句话,电车才是未来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