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飞VS宋方金:为什么说《新神榜:杨戬》最大的问题在剧作?

■ 本期轮值毒叔 

■谭飞&宋方金

500

谭飞:聊聊近期的国漫新作《新神榜:杨戬》,相较于第一部《新神榜:哪咤重生》,这一部《新神榜:杨戬》的口碑有所下降,我记得你对《哪咤重生》的评价非常高,你怎么看这两部作品,第二部远远不如第一部的现象?而且这好像是一个普遍现象。

500

宋方金:其实《新神榜:哪咤重生》也没有达到片方或者导演心目中的票房,那么这一部当然也不理想,这个不理想背后其实只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剧本。《新神榜:杨戬》的剧作问题是非常大的。实际上《新神榜:哪咤重生》问题还不大,那个故事讲的还是蛮有想象力的,我觉得它那一年没有拿到应有的成绩跟营销跟宣传有一定关系,我原来觉得它会有更好的表现。那么《新神榜:杨戬》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剧本完全坍塌了。像之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剧本,实际上从编剧的专业角度来讲就是65分的一个剧本,但是它把一个事给讲明白了。

谭飞:老百姓都看得懂。

宋方金:所以它就赢得了30亿票房+的成绩,那么《新神榜:杨戬》的故事总是在解释,总是在构建世界观,总是告诉大家我这个东西这样用,那个东西那样用,观众是来看故事的,电影不是说明书。

500

谭飞:观众不是来听解释的,是来看故事的。

宋方金: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还是要表扬饺子导演,他确实是个很有想象力的导演,在动漫的表现水平上或者画面上,我认为他是世界级的水平,但是世界级的画面没有配上世界级的剧本。《新神榜:杨戬》这个故事,只要把剧本做到60分,那么我觉得它可能是一部过10亿的电影,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重视剧本,应该找好一点的编剧。

谭飞:可能很多人比较忽略动画电影的剧本,他觉得人物画得生动,脸上细纹纤毫毕现就行了,其实并不是这样。

宋方金:当然也不光是动漫电影在忽视剧本,我觉得现在中国电影业一直在忽视剧本,而且现在中国最优秀的编剧不在电影行业里边。

谭飞:对,不写电影,因为他们觉得电影可能片酬不高,电视剧比较长。

宋方金:不光片酬不高,他不受到尊重,比如说《扬名立万》电影海报出来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实验,把海报发到朋友圈,我跟很多人说,我先告诉你们,这上面有编剧署名,你们去找在哪,没人找得见,编剧的署名被放在一个黑影里面,我非常愤怒,就在微博上艾特了一下韩寒老师。然后去年咱们遇见韩寒的时候,他说宋老师谢谢你,我看到以后赶紧跟他们说了,要把编剧的名字挪到上边去。那么最后编剧的名字也出现在《扬名立万》的海报上了。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前段时间的《出拳吧,妈妈》的编剧吴波也是我的好朋友,海报上就一直没有他的名字,我问吴波,为什么没有你的名字?吴波说可能他们太忙了,我说这可不行,后来我也是在社交媒体上批评了片方,片方就把吴波的名字加上了,加上了之后我也好一顿找,他们就找了两个小石头之间的一个阴影,把吴波和其他两个编剧的名字加在阴影里面了。我说这是跟编剧有仇吗?为什么非得找阴影的部分写上编剧的名字?

500

谭飞:是不是潜意识中觉得编剧应该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宋方金:很无奈,实际上我也接到很多大导演还有各种人的邀约,让我写电影剧本,我说我绝不会去给你们写电影剧本的,因为你们不尊重编剧这个行业,不光是海报不署名。各种各样的场合都是如此,去年我参加了《了不起的老爸》的首映式,咱们的好朋友阿顺拍的电影,现场美术师、演员都来了。我发言的时候说,咱们这个电影,确实编剧编得非常好,今天没有请编剧来到现场我觉得很遗憾,主持人就说编剧来现场了,这不在底下坐着呢。

谭飞:还不让人上台。

宋方金:我后来跟阿顺说,你看编剧徐逸洲都来了,那你台上还差一个人吗,你让编剧上台,让他说两句也好,不说两句也好,我觉得对这个行业是个尊重。阿顺不是不尊重编剧,就是很多时候片方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总是把编剧忽略了。

谭飞:好像很天生的容易忽略编剧。

宋方金:对,所以说编剧总是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谭飞:但至少你跟汪海林你们俩是没人忽略的,史航也没人忽略。

宋方金:不,汪海林和史航恰恰是两个被忽略的编剧,我正好举个例子,有一年也是我和史航在《四味毒叔》做的节目。有一个制片人邀请史航做一部电影,史航就给他工作了几个月,几个月之后,史航不好意思跟人谈钱,那个制片人也黑不提白不提,到最后说要谈钱,史航报了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因为那是个大导演,史航觉得也是他好朋友,就报了很低的价格,结果这个制片人说我们付不了这个,就说史航老师,你给我们工作了这么几个月,咱们因为片酬没有谈成,那么我给你2万块钱辛苦费,史航说你侮辱谁呢?我给你2万块钱不行吗?当时这一期节目出来之后,反响非常大(往期节目:宋方金对话史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编剧众生相)。很多人说史航这样的老炮也会被欺负吗?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大编剧小编剧,很多时候其实都属于弱势群体。

因为我见过很多大编剧和我说,方金,打铁尚需自身硬,只要把作品写好了,没人找你麻烦,谁敢找你麻烦,谁会找你麻烦,把作品写好了不就可以了吗?就是说话的这个大编剧,后来就陷入了一场官司,还是我跟海林我们一直帮他发声。事不到临头,你不知道你作为编剧被侵犯的权益在哪儿,那么我觉得电影行业如果说想要繁荣昌盛,就必须解决编剧这一环,我遇见的所有的编剧都是不想写电影剧本,有一个算一个。比如说咱就说芦苇老师这么大的一线编剧,《活着》和《霸王别姬》的编剧,一辈子写了20多个剧本,拍了12个,这12个作品几乎没有一个是他单独署名编剧的。

谭飞:都是挂名出品方的谁、投资方的谁。

宋方金:很可悲,所以我觉得如果不从著作权源头解决问题,电影的质量就上不去。

500

谭飞:确实,你别说像束焕都好久没写电影剧本了,当了导演之后也在写一些网剧和做综艺什么的。

宋方金:编剧在电影这个领域得不到尊重,他拿不到应得的利益和权益,得不到人就不会来。

谭飞:所以我们《四味毒叔》确实也会持续地给编剧提供这样的平台。

宋方金:对,谢谢谭老师。

热门评论 1

  • 说一个类似的事情,本人是一个UI设计师,之前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做APP的UI设计,那家公司也是,每次新产品发布会,或者达成某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搞表彰,运营,产品经理,程序开发都到了,都上台,就单单没有UI设计师的份,也就是我,UI设计不重要吗,当然不是,一款APP,UI设计是及其重要的一环,但到当初那家公司就认为,UI设计不就是做做图吗,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我干了3年就离职了。后来没多久,那家公司一产品经理找到我,说是我离职后招的UI设计不是太行,来一个没多久又走了,来来去去,人员总是不稳定,影响了产品进度,问我能不能回去,说我和公司合作几年,一直顺利,我能力又全面,又知道公司领导的喜好。我礼貌并坚决的拒绝了,结果没想到的事发生了,过几天,产品经理又说想跟我私自合作,还说是产品部门老大要求的,让我报个价。那可以呀,有钱不赚是傻子,我就是报了一个不算太高但不便宜的价,就这样一合作,就合作了2年多,后来我请产品经理吃饭,我说;“我在的时候,公司每月给我2万,你们想让我做什么都行,你们没拿我当回事儿,我走了,你们的用双倍价钱,让我做同样的事,工作量连之前一半都不到。为什么?”她听完长长的叹了口气,谁叫我们公司全是做技术写程序的呢?在他们眼里代码写的好就行了,

    又谁叫做设计的就你一人呢,势单力溥呀。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9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其实不光是编剧,很多行业都喜欢聚焦在那些有热度能吸引眼球的人身上,却忽视了默默无闻的基石,无论从名声、荣誉还是金钱。你想搞大音希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那行,你就等着被无视吧,因为你是最好欺负的一个。
  • 终觉浅 要躬行
    编剧的尴尬就在于:想得美,做不到。
    编剧跟作家不同,作家输出的是成品,编剧输出的是原料。卖成品和卖原料是两种卖法。
    俄罗斯对西方经济制裁的反制裁,对编剧的启示是:一剧之本,有可能… 不是句空话。
    垄断剧本市场,对剧本流通拥有绝对掌控力,这,是编剧们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吗?
    编剧们除了抱团别无选择。编剧们还得善假于物,擅长借助外部力量来解决问题。
    但,都太难了。除了宅屋里码字编故事、跑外面搓饭混江湖,编剧们还会点什么?
  • 终觉浅 要躬行
    锥体、方体、柱体,——球体太科幻就不聊了,——三种项目团队结构,都能支棱起来把项目干成。
    但,唯有锥体结构,中心制的特色最突出、最明显。为什么?
    人们需要有个顶点,来居高位、统领全局、负全责。为什么?
    不同的团队,由不同的成员组成——结构不同,各有其最舒服的运行机制。舒服,高于效率、效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更喜欢,更适合,更习惯… 锥体结构。
    帝制,对我们来说,无处不在。别不承认,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深入我们的骨髓。
    锥体的最高处是个点,方体、柱体的最高处却是个面——由多个点组成。
    请注意,一早就说了,三者皆能成事,最关键处在于… 舒服,舒服最重要。
    请注意,选择哪种结构、机制,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源远流长得几乎不以一时一地的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
    所以,导演中心制的嗑儿,没什么好聊的。
    编剧要提权——与夺权无异,只能靠自己去拼抢。
    至于怎么夺权,方式、方法,编剧们应该能想清楚,但能不能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好剧本在手,编剧们却卖不出好价钱,却维护不了自己的权益,怪谁?
    简单来说,编剧们怎么就不能借力打力呢?好销售,好律师,找去呀。另外,抱团儿呀。
    怪只怪编剧们自己不给力。不然呢?
  • 说一个类似的事情,本人是一个UI设计师,之前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做APP的UI设计,那家公司也是,每次新产品发布会,或者达成某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搞表彰,运营,产品经理,程序开发都到了,都上台,就单单没有UI设计师的份,也就是我,UI设计不重要吗,当然不是,一款APP,UI设计是及其重要的一环,但到当初那家公司就认为,UI设计不就是做做图吗,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我干了3年就离职了。后来没多久,那家公司一产品经理找到我,说是我离职后招的UI设计不是太行,来一个没多久又走了,来来去去,人员总是不稳定,影响了产品进度,问我能不能回去,说我和公司合作几年,一直顺利,我能力又全面,又知道公司领导的喜好。我礼貌并坚决的拒绝了,结果没想到的事发生了,过几天,产品经理又说想跟我私自合作,还说是产品部门老大要求的,让我报个价。那可以呀,有钱不赚是傻子,我就是报了一个不算太高但不便宜的价,就这样一合作,就合作了2年多,后来我请产品经理吃饭,我说;“我在的时候,公司每月给我2万,你们想让我做什么都行,你们没拿我当回事儿,我走了,你们的用双倍价钱,让我做同样的事,工作量连之前一半都不到。为什么?”她听完长长的叹了口气,谁叫我们公司全是做技术写程序的呢?在他们眼里代码写的好就行了,

    又谁叫做设计的就你一人呢,势单力溥呀。
  • 一个剧本好不好居然可以不看编剧是谁😨
  • 问一下,各大电影节奖项里面,有最佳编剧奖么?奖金几何?重要性如何?关注度如何?
  • 问题可能在于目前国内电影是导演中心制,而导演恰恰又是对编剧有点心得的,所以找编剧只是弄个大纲,片场靠导演随意发挥随意篡改剧情。另一个方向是制片人制(好莱坞模式)制片人有一票否决权,导演就干导演的活,编剧就干编剧的活,你导演不行或者乱搞分分钟换导演。
  • 终于有人来说编剧了,人家美国编剧的成本在那里,中国的好故事没写出来
  • 尊重编剧这一点怎么不学好莱坞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