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通缩开始滞胀,大萧条成日本噩梦,全球最危险国家出现!
长期通缩的日本竟然开始通胀了,准确来说是“滞胀”,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的日本GDP已经回到了30年前,首次低于4万亿美元,而日本的核心CPI却涨到了2.8%,创下31年来的新高。
经济下滑叠加通货膨胀,就是典型的滞胀,这个阶段在经济周期里是最难熬的,不仅民生困难,而且央行的货币政策对这一现象是无能为力,放松会加剧通胀,收紧会导致经济下滑,滞胀会更趋严重。
不仅如此,以美元计价的日经平均指数今年下跌20%,日本工资也退回30年前,令日本的购买力和人才吸引力下降 。
日本人能熬过失去的三十年,是因为收入虽然没有怎么涨,但物价也没怎么涨,现在物价开始涨了,日本人的生活自然更难了!
国内经济情况不好,会加速日本右翼和军国主义扩张,日本政府对外会不断搞事情。日本在军事层面会变得越来越危险,利用美国遏制中国的时机加速摆脱狗链。
相比欧洲国家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日本的情况可能从数据上看没有那么剧烈,但其实GDP倒回30年前,和核心CPI创下31年新高,这对于日本来说简直是噩梦。日本经济开始面临非常糟糕的状况,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可能比欧洲的情况更糟。
这就要从日元的特殊性说起。
都说日元是避险货币,那么日元是如何成为避险货币的呢?
是低的不能再低的利率,日本利率长期处于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状态,使得资金认为日元利率下降的空间要远远小于上升的空间,这就是日元成为避险货币的金融原理,利率低到不能再低了,反而使其成为资金避险的对象。
但是,今年日元的避险属性开始遭到资金的质疑。在过去的日元贬值周期中,外资往往是在押注日本企业的业绩增长,买入日本股票。然而,在当下的日元贬值周期中,情况却完全相反。
数据显示,外资2022年1~8月净卖出2.7万亿日元日本股票。而在2013年1~8月,彼时日本央行启动大规模货币宽松,日元快速贬值,这期间的外资净买入逾9.1万亿日元。
日元贬值实在是太快太厉害了,今年日元贬值的幅度甚至比俄乌战争初期的俄罗斯卢布贬值还厉害。年初至今年9月16日,日元汇率累计贬值27.6%,9月7日,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低至145日元,逼近1998年金融危机最低点。而日本央行的不作为甚至是反向作为成为资金拒绝日元的最大推手。
日本央行坚持货币宽松的原因就是为了刺激经济。但是,不要以为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特别是出口是利好,实际上本币贬值幅度过大,对一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极大的伤害,尤其是进口占较大份额的国家。
其实,现在的日本早已不是“贸易立国”的时代了,其外贸占GDP的比重已经下滑至30%以下,且日本的对外贸易也由往年的顺差变成了逆差。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增长最大也是最核心推动者变成了“居民消费”。数据显示,在过去38年中,日本经济增长中“超过一半来自居民消费”。
从顺差改逆差,再加上日元持续贬值,日本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必然会涨价,这自然会影响日本国内的物价,进而损害消费者的购买力了。
因此,日本依靠贬值刺激出口的效应,可能会低于日元贬值对国内消费的伤害。也就是说日元贬值的经济拉动效应已经到头了。
如果日本经济这么持续下去,会比过去失去的30年更加糟糕。经济停滞甚至下滑其实还可以忍受,顶多是收入不涨或者下降一些,这些日本人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物价开始快速上涨,日本人特别是底层的一些消费者就会扛不住了。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老龄化比较高的国家,不少高龄老人还在揽活谋生,如果他们高度敏感的日常消费品涨价,对他们的伤害和刺激会是非常大的。再加上伴随经济下滑引发的一些失业,日本社会会极不稳定,刺杀安倍的山上彻也就是一名失业人员。
日本60%以上的人反对安倍国葬,就是因为此事劳民伤财,很多日本人都面临生存的压力,安倍国葬抗议活动其实就是日本社会矛盾的一个宣泄口。
既然日元贬值不好,为什么日本央行不提高利率应对贬值压力呢?
我们可以看到,日元本轮贬值始于美联储加息,如果要保证日元贬值不要太快,日本央行是应该跟随美联储加息的,但是它并没有这么做,反而不断实施量化宽松,为什么呢?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其实就是一个被打断脊梁的软体货币,它的波动是美元的镜像,只要美元升值,日元必然贬值,而且幅度还不小。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涨幅已经超过20%,作为美元的主要对手货币,日元自然贬值幅度不会小。
日本央行不敢加息,甚至退出QE都不敢,是因为日本经济长期处于流动性宽松刺激的状态,而且刺激的效用基本是低位走平趋势,也就是流动性陷阱。但是一旦日元加息,日本经济好不容易因贬值而起的刺激效应就会烟消云散。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其中有一条就是量化宽松。这也被认为是安倍执政期间日本经济有所起色的功臣。在安倍第二任期,日本实现了通胀的目标,失业率降低了2%以上,名义GDP有所增长,企业税前利润和税收收入均大幅增长。
安倍经济学确实使日本摆脱了长期的通货紧缩,然而,它并没有实现其所有预期的目标。现在日本GDP反而退回到了30年前,通货膨胀也开始高了起来,滞胀的困境反而使日本央行更难受。
此前还可以通过量化宽松、日元贬值刺激经济,现在核心通胀率起来了,日本央行继续刺激的空间更小了。面对如今的日本经济困境,日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工具箱里的可用工具基本上没有了。
对于日元目前的处境,我们重温一下广场协议前后日元的走势是很有必要的。
广场协议之前的日本经济和日元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处于上升阶段。
二战的失败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由于美国的东亚战略,日本在美国的帮扶下,又一步一步从战争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为了重振本国经济,日本紧紧抓住美国伸出的橄榄枝,经过一段时间,其制造业竟然开始走在了世界前列,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经遍及全球,日元也在不断升值。
美国敏感到了日本对自己的威胁,于是加征日本商品关税开启了美日贸易战。但美国的制裁并没能够解决问题,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仍在扩大。
于是,美国把目光投向了金融领域——汇率。1985年9月,美、日、德、法、英五个国家联合的广场协议签订,逼迫日元快速升值。
其实,当时的日本也不是傻子,他们认为日元升值有利于日本制造业成本的下降,而且可以在全球开启买买买模式,以满足自己的野心。
但是广场协议签订后却是另一番景象。
美国的贸易逆差并没有因此解决,很快,美国股市开始暴跌,陷入危机。
而日元一路升值,经济飞速增长,日本进入“黄金时代”,全国陷入膨胀。
但是原本依靠出口的日本,因为日元升值对外贸易开始萎缩,日本政府为了经济发展,开始转向内需。
连续的利率下调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实行,日本社会越来越多的流动资金进入了泡沫市场——股市和楼市。
实体经济无法支撑日本金融市场的疯涨,日本政府开始实行收缩型财政政策,泡沫被戳破,日本的产业优势不断衰弱,制造业受到重创,日本陷入“失落”。
广场协议前后日元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段黄金时光,甚至比美元还强势,但人心不足蛇吞象,日本想要买下全球的野心终究是在日元快速升值背景下的虚幻景象,日元资产泡沫的破灭,也让日本尝到了无尽的苦果,日元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日元只能靠零利率和负利率博得避险货币的地位,但这个也是以日本货币政策的主动权为代价的,在美元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日元只能处于漫长的贬值通道当中。而一旦通货膨胀开始上涨,日本经济将会遭受滞胀的困扰,很难依靠日本政府的刺激政策翻身。
比失落的30年更糟糕的经济状况出现,对于日本意味着什么呢?
近些年,日本右翼分子死灰复燃,在美国的怂恿和支持下,否认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大肆鼓动修宪,使日本摆脱军事限制成为能战国家,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从安倍晋三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到岸田文雄“绝不允许单方面改变亚太地区现状”;从日本部署千枚导弹对准台海到美日联合开发高超音速导弹;从大幅提高防卫预算到联合盟友“维护”台海稳定……显然,日本的军国主义从未散去。
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加剧了日本极右翼势力的扩张和媾和,岸田借刺杀事件搞政治清洗,日本左翼在日本政坛已无立足之地,此外,岸田还推动日本《和平宪法》关键条款的修改进程,对台湾问题大放厥词,甚至扬言要将中国军事设施列入打击目标,可见其暗藏的野心和阴谋有多么深厚。
在日本经济更趋乏力乃至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日本极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扩张是必然趋势,他们只有借此挑动民族仇恨,才能将日本社会暗藏的危机转移一部分视线,让日本国内弥漫着民族主义情绪,以为其突破二战以来的军事限制,成为能战国家扫清障碍。
如此危机中的日本,其实比欧洲国家更为危险和可怕,因为他会成为北约“亚太化”的带路党和落脚石,更趋加剧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会成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绊脚石,做好战略应对的准备,对于事关我们核心利益的领土和主权问题,绝不容许日本有丝毫的越界和挑战,做好战略威慑的准备和实质性行动。
日本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军事危机的引爆点,而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达到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必然会加大对日本的纵容和怂恿,使其成为美国干预亚太局势特别是台湾问题的跳板,中日之间冲突风险骤增,我们要做好随时应对的准备。如果日本敢越界,那就新仇旧恨一起算,送它几颗蘑菇蛋!
罗列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