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民族混血,我们这过去在宗教方面没什么讲究,反而是近几十年宗教束缚多了
【本文来自《一个维族女孩在上海工作,一次聚餐发现,她哪有禁忌?比汉族姐妹还要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民族和宗教是两回事。民族习俗和宗教教义也是两回事,一定不要弄混了。
本人算是民族混血,家里母亲是回族。她小时候住在蚌埠的太平街回民区,自然是不吃猪肉的,但也不参加礼拜什么的。
安徽回族不少,主要聚居于沿淮地区,像蚌埠,淮南,涡阳,寿县……母亲的老家在寿县,幼年时(解放前)家里逃荒到了蚌埠。她跟我父亲是高中和大学同学,毕业后成亲,工作分配到淮北矿区。那会儿生活条件穷困,讲究不了那么多忌讳,于是母亲跟着父亲吃猪肉,外公去世后小舅舅跟过来在矿里下井,更是百无禁忌。只有外婆坚持不吃猪肉,但也只是给她单炒菜就行,没有其它的要求。只有外婆是信教的——然后到了晚年她还被矿区当地的三姑六婆们忽悠得去信了莫名其妙的耶稣教,每天跟她的主祷告,再不拜安拉。
我家兄妹三个,按当时的政策,上户口是可以报回族的。当时少数民族每月有一点粮油方面的补贴吧,然后就是高考的时候有加分,但必须是民族学校。父亲说算了,我们也不守那些习俗,不必占国家这个便宜,于是都报的汉族。
后来家里搬回了蚌埠,蚌埠回族比例算是相当大的,尤其餐饮业从业者很多。我最初工作的厂旁边巷子里,有很多回民开的小饭馆,羊肉汤牛肉汤牛肉水煎包牛肉干扣面鸡汤面……都相当地受追捧。当地人早上去菜市场买了菜肉,拎着去吃早饭,只要你不把肉大喇喇搁桌子上放人家眼皮子底下,他们也从不计较。当然也有比较讲究的,比如我一个姨婆,她欢迎我们去她家里,每次去都热情招待,但她到我家里莫说吃饭,水都不喝一口,在屋里略站站说完事就走,从不多呆。
当时我办公室的同事,有一个大大咧咧的姐姐,她父亲是阿訇,可能是比较纯血的那种,因为她相貌西域风情很重,高鼻深目白肤卷发,但是她私底下跟我们在一起,喝酒吃肉什么的都不在乎,说只要她父亲不看到就成。
我母亲有一个小学同学,家里女婿也是阿訇家的(蚌埠还是有不少阿訇的),那小伙——他外貌方面跟我们就看不出来区别了——就相对的守规矩,甚至带着那个阿姨家里也跟着不能吃猪肉了,但是如果那阿姨和她女儿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吃到,只要不跟他在一起,他也就眼不见为净。他自己女儿后来在北京上大学,也是百无禁忌的。——而且即使是守规矩也只是生活习俗方面,他从不在宗教方面对她们有任何要求和限制。
实际上据我所了解,居住在安徽的回族,至少在八九十年代以前,基本上只是生活方面比较遵守民族习俗,宗教方面真的没什么严格的讲究。反而是近几十年宗教的束缚多了,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很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