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国女性工程师占比看两性平等
在全世界各种性别平等排行榜中,总是能看到北欧国家高居前几位,北欧人,尤其是瑞典人对此非常自豪。在瑞典有多年生活经验的我也一直认同瑞典应当是全世界在男女平等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国家。
有点意外的是,两年半前我在一家跨国企业担任光学设计工程师的时候,一位曾经在爱立信工作多年的软件工程师同事询问我是不是中国女生学IT的比例还挺高,因为他此前不少爱立信的工程师中国同事是女性,而他表示瑞典本地的IT女性工程师是极其罕见的。我感觉这是一个有趣的观察,但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就不好说。
从性别平等排行榜参考的指标来看,就业数据一直是比较看重的一个衡量指标,这也符合基本逻辑——如果就业市场歧视女性很严重的话,那女性从业的比例是不可能有多高的。然而单纯看整体的劳动参与率恐怕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一个社会普遍认为女性只适合从事艺术类、文化类、或者教育类、传统服务业的话,即使整体劳动参与率高也不能说明这个社会性别平等做得有多好,因为它反映出来大家可能普遍认为女性不适合理工科,干不好理工科的工作。女性在理工科的从业比例的高低应该比单纯的整体就业率能够更好地反映一个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认知和培养投入水平。由于理工科的范围涵盖比较广泛,包含医学以及生物学这类大家认为女性也适合的学科,似乎单纯看工科的女性从业比例是更合适的一个指标。
以此为出发点,我搜索了一下国际上对女性工程师从业比例的调查研究,注意到一些有趣的数据。令我惊讶的是,欧洲国家里最乐于雇佣女性工程师的国家并非是占据国际各大性别排行榜的北欧国家,而是大家相对少听到的东欧国家——根据European Labour Force Survey的数据,排名第一的是拉脱维亚,占比达到30%,第二名是保加利亚(29.3%),第三名塞浦路斯(28.6%)。不过瑞典也表现不俗,刚好位于第四位(25.9%)。然而其他北欧国家就有些名不副实了,比如挪威的比例是18.8%,低于葡萄牙(20.6%)、希腊(20.2%)和意大利(19.5%)等国,丹麦更是只有15.4%,芬兰则只有12.5%。
从上图可以看出,相对贫穷的前苏联的东欧国家(除去榜首的三个,还有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波兰以及捷克)普遍具有较高的女性工程师比例(>20%),这似乎说明共产主义思潮的历史更有利于该国女性致力于学习工科,成为工程师,作为直接参与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除了瑞典之外的其他北欧国家尽管同样霸占各类国际性别平等排行榜,恐怕更多地占了指标选取的便宜,其社会对于女性从事工科的接受度并不高,并不认为女性可以胜任工程师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中有着大量家庭主妇,作为世界人权灯塔国的USA,其女性工程师的比例则为13%(https://alltogether.swe.org/2018/09/swe-research-update-women-in-engineering-by-the-numbers/)。也许USA堪称英语世界的灯塔(英国只有8.7%,我偷懒没有再查阅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数据,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搜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世界范围内USA肯定算不上什么榜样,只是它国力最强盛,鼓吹USA的媒体声音比较大。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也很好奇中国的数据是如何的。根据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发布的数据(http://www.sohu.com/a/227342403_391394)来看,2018年工科毕业生的男女比例是2.3,即女性占比达到30%。此外我用英文搜索中国工程师的女性占比也恰好得到一个相印证的数字——网站https://www.designcouncil.org.uk/news-opinion/women-engineering-better-design 中给出的中国女性工程师占比为33%,但是数据原出处不详。另有一个来自英国网站对中国的女性工程师占比给出了40%的数据,可惜也缺乏数据源(http://sinoscan.co.uk/women-stem-breaking-glass-ceiling/)。
虽然说毕业生占比未必反映此后就业的实际占比,但是其参考价值依然较高。此外,英国网站给出的数字虽说没有给出严格的数据来源,但是似乎英国也没有鼓吹中国的动机,因此近乎三分之一的女性工程师的占比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这样来看的话,中国的女性工程师比例和欧洲排行前列的东欧国家处在一个水平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并且高于极受国际排行榜青睐的北欧国家。这样的话也比较好解释为什么在中国,某些工程领军人物中并不匮乏女性的身影,比如被中国引以为傲的中国高铁,前南车和北车的总工程师恰好都是女性,而我在北欧国家生活已经超过12年,却很少看到哪个北欧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其领军人物是女性。
当然,这不是说中国不存在对女性能力的贬低,但是至少中国的优秀女性工程师和科学家,不会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脑力劳动。我相信如果更多的国人抛弃对女性能力的偏见的话,我们的社会可能会涌现出更多的为国家科技实力做出重要贡献的女性,推动社会的实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