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储能最大的问题在于地形

【本文来自《走出氢能误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Leoxenzid
  • 晨枫就地制氢的想法很有道理 --- 我们的1000千伏超高压输电技术世界领先,每千公里损耗<4%,效率远胜输送氢。如果只应用于调节短周期的(如太阳能)发电用电的峰谷的话,则生产出来的氢不但就地发电,而且当天就发电,平均只需储存约10个小时(光伏出力时间9-17点,用电高负荷时间8-22点),不但储存的泄露损耗小,而且储氢设施的规模也不用很庞大。而这样的应用场景在平均日照时间长的西部干旱地区还是不少的。

    非化石能源发电波动性大,唯有靠储能调峰解决,必须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制氢只是储能的技术选项之一。其他的如抽水储能,短周期长周期都能调节。在风能和光伏发电发展到有足够冗余的情况下,试想让所有水电站都(尽可能)只在高负荷时发电,其他时间都处于抽水储能状态,其容量是很可观的。须知道中国水电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16.5%。

抽水储能最大的问题在于地形。水电站在落差大的河流上筑坝截流,抽水储能只能在山顶上造蓄水池,否则直接造水电站了。山体顶上加上沉重的水体,对山体的结构稳定是很大的挑战,这还不算水渗入山体后的影响。地震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

山顶水库当然是要造的,但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只要有山头和山下的河流(或者蓄水池)就可以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