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大转型,日立能源强化在华项目运作

光伏、风力等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占有的比率在不断提升,欧洲等地发生的战争也相当程度地影响着电力市场,异常的气候更让本来已经捉襟见肘的电力供应变得更为不确定。各种因素在逼迫电力本身实现新的转型,向稳定、可持续性、多样化方向转变。

企业在这个时候如何应对?我们可以看看一家跨国电力巨头给出的答案。 

500

日立能源预测电力市场有巨大而持久的发展空间

8月11日,听日立能源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张金泉对中国电力市场的分析,感觉他将商业机会及企业今后运营的方向说得十分清晰。

在电力市场宏观方面的变化上,张金泉重视的是碳中和:“全球2050年要实现碳中和,中国是‘3060的目标',这个会带来很多变化。从发电侧看,化石能源可能慢慢要被淘汰,更多是用可再生能源。”

碳中和政策的需求带来了今后风能、光伏在电力市场中比重的上升,化石能源占比逐步下降,电力市场在今后数年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其次,张金泉看重工业的电气化。“电动汽车只是一部分,电气化进程中还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是效率的提高,原有的效率或原来的设备都面临更新要求。”经济发展带来了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如果不提高效率,全球的能源问题就会愈发严重。

发电、输电、用电本身也在变化。火电或者核电,除了检修,一年365天都可以运行。新能源中,风电会随着风力的大小而不断变化,光伏一天的发电时间大致为8小时。使用新能源“需要有很大的装机容量,靠这个才能满足电能发电量的要求,大概要3倍甚至4倍的装机量才能满足。”张金泉说。多样化的能源开发,多种能源的使用,让能源管理变得复杂,给能源公司带来了诸多的新课题。

日立能源给出了业内的相关数据。2020年全球风电及光伏累计装机量为1474吉瓦,到2050年将达到22723吉瓦,扩大14倍。从占比看,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为12%,但到了2050年将达到67%。从整体上看,2050年全球电力传输容量将是现在的3倍,30年时间内能够确切有3倍提升空间,这样的的产业,除了电力外,还真不多见。

电力主要用在了哪些地方?张金泉分析,主要在工业、交通及建筑业的电气化上,相关的占比会从2020年的20%提升到50%。 

这里出现了相当多的商业空间。不仅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有能源的储存、输送,能源全过程的管理等等。

从总体规模上看,2019年的全球市场约为1000亿美元,到2025年每年的增长率为3%以上。 

500

强化在中国投资、扩产能的战略

在市场前景已经十分确定的时候,哪里的市场扩张最快,那里就有企业的机会,就有投资的发生。

从日立能源公开的相关资料看,该公司在中国有诸多的重大项目,包括国家电网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的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球输电距离最长、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球首条采用特高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技术的过江隧道--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全球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全球首座采用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白鹤滩--江苏特高压输电工程;并为中国首个“零碳”变电站及首个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等示范项目提供领先技术支持。这么多的全球第一足以证明日立能源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之大。

和其他能源公司比,日立能源能够通过先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有效应对能源-电力系统复杂性带来的挑战,助力扩大电网容量,并帮助工业企业提升能效管理。笔者多次在本专栏中谈到的Lumada,在日立能源也得到了应用,成功地服务于中国多个电网及工业用户。日立能源还为南方电网首套自动化虚拟电厂系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助力构建共享、共治的数字化智能电网。在IT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中国走向世界,将“一带一路”当成重要市场,强化出口也是日立能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出口约占日立能源在华总产值的20%。有一部分是直接出口,另外一部分是通过的EPC出口。据张金泉介绍,日立能源现在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则有200多个合作伙伴,有1000多个项目在运作。

在日立集团中,日立能源具有日立及瑞士ABB公司两家企业的特点。2020年7月,日立与ABB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日立ABB电网”,当时采用日立和ABB两个品牌。到了2021年10月,日立ABB电网全球总部公司将名称变更为“Hitachi Energy”,今年4月中国地区开始启用新品牌“日立能源”。

“今后,日立能源将继续加强电网核心业务,实现数字化和服务业务翻番并拓展能源系统的延伸业务,创新、协同、伙伴关系和并购实现增长。同时,日立能源还将携手客户及合作伙伴,支持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为世界继续贡献可持续发展力量。”张金泉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