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国标信号灯”想到的,刷“热搜”要有冷思考
一个话题上了“热搜”,总是有些新、奇、特、怪等不一样之处,以满足网民好奇之心。刷“热搜”,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局外之人跟着“热搜”在看热闹,二是局内之人关注“热搜”在看“战绩”。
之所说,刷“热搜”还要有些冷思考,谈的也是两方面。一是局外之人刷“热搜”,多点冷思考以防思路被带偏;二是局内之人刷“热搜”,当多点冷思考是不是会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以防被流量带偏。
近几天,被“新国标信号灯”这个“执搜”带偏的网民不在少数,笔者也在其中。这话题之所以很快被网民“搜”热,是因为大家对闯红灯罚款的关心,并且全网一些大 V、蓝 V 们都在讲这个,有些好心人还特意编出了各种教程教大家怎么识别“新国标信号灯”。
“红灯停、绿灯行”,本来一看就明白的行车规矩,一时间被搅浑了水,让我等司机陡增烦恼。烦的是面对“九宫格”红绿灯感觉脑子不够用,恼的是遇此情景操作不当被扣分着实冤枉。
好在,就在怨气载网之时,8月22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发布公告称“不存在‘2022年红绿灯新国标’。目前,各地在用道路交通信号灯符合现行标准,不需要进行更换。”这下,可算让大家安了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网民分析,这是一些营销号在“引流”作祟,有意制造话题,引起社会焦虑。社会焦虑了,这些所谓创意高超的营销号便可收获流量,有了流量自然也就有利益。
笔者认为,这种打着“教程”旗号的营销其实质是在制造另类“谣言”。都说谣言止于智者,“新国标信号灯”类型的恐怕不是一般智者所能辨识的,能制止它的当只有权威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
流量越高,责任越大。当下,各类短视频、直播平台拥有海量活跃用户,其社会传播与影响力不可小觑,相关部门当依法优化网络生态环境,阻止其成为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作为网民来说,对“热搜”作适当的“冷处理”为妥,尽可能避免自带流量为“谣言”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