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开发一种大型无尾三角翼飞机…

【本文来自《航天发射可成为统一后的台湾省最大产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黄金史姆莱
  • 没说空中再发射不行,而是认为它不符合未来需要,只是现有发射形式的一种补充,而不能替代····

    飞机再自由,也有自身上限,如发射结构和形式都受限制···

    电磁发射轨道确实没有先例,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有航母电磁弹射,但技术上是可行的····

    电能只要电网可靠,就可以使用。

    火箭或者飞机需要加注燃料,以及储存,可要复杂和麻烦很多···

其实通过这场技术路线的争论,我觉得可以发展出一种折中路线,就是把电磁弹射和空中发射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大鸟飞机的缺点是太大,能支持其起降的机场不多,它起降的时候其它飞机都无法起降了,必须清场,另外存放它的专用机库太大,维护很麻烦。

还有它是平直翼,这种翼型升力很大,载重比较大,但是阻力也很大,速度快不起来,最大升限也不高,没有把空中发射的优势全部体现出来。

如果借助电磁弹射的帮助就可以让更小更快的飞机把空中发射这件事做得更好。大家都知道无尾三角翼布局的飞机因为没有涡升力的帮助,低速性能不如鸭式布局,但是无尾三角翼飞机的后掠角很大,前面又没有鸭翼产生阻力,高速飞行时阻力非常小,提速非常快。

如果开发一种大型无尾三角翼飞机,安装6台涡喷8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300吨,起飞过程利用电磁弹射辅助起飞,飞到3万米高空,达到3马赫速度,发射一个最大150吨的火箭将卫星发射入轨。设计上可以参考XB70女武神和协和客机等飞机。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7
最热 最早 最新

  • 这是什么飞机呢?
  • 全部楼层
    我都不知道我说了点啥
    双3不是奇观,但是你要求300吨双3肯定属于奇观级别的。奇观一个特色就是工程上卡着技术极限来。
    XB70造价7.5亿美元,同时期的企业号核动力航母造价4.5亿美元,一架飞机相当于1.5艘核动力航母还多。换到现在就是你要花1000亿RMB造架专门扔火箭的飞机,有钱也不是你这么玩的。
    你说的这个东西,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代替,价格上都比这个低,专门盯着飞机搞就是一叶障目了。
    至于你说的降低要求挂80吨火箭,你要了解一下3马赫下怎么固定80吨火箭以及为此火箭需要的结构加强,基本上就会放弃这计划了。
    所以,你的目标真的在工程上来说性价比极低。
    有很多替代办法?不妨说来听听。我听说的一些奇葩设计,比如太空电梯、旋转加速器做的超级大炮、人工堆起一座几万米高的高塔,都很不靠谱,不值一驳。
    另外,造价问题,首先要看这个工程算不算技术极限。比如说企业号航母,它开造之前美国有没有造过核动力舰艇?有,还不少。有没有造过排水量类似的常规动力航母?有很多。而且企业号连核反应堆都是用8个潜艇堆凑的,本质就是个缝合怪,不算技术极限了吧。但是XB70绝对是当时的技术极限。不论是独特的气动布局还是制造工艺,在X系列飞机里是找不到先例的。
    那么制造一架类似XB70的飞机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算不算技术极限?中国有造运20等大飞机的经验,轰20、CR929也在进行中,中国有多款鸭式布局战斗机的研制经验,有涡喷发动机生产线,有先进发动机技术储备,有超音速下从弹舱内发射空空导弹的技术,关键是有东风17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经验和配套研制设备,材料上绝对过关了,再说了XB70、T4、协和、图160这些国外已经研制过的高速大飞机,也是有很多公开资料的,实机就在博物馆公开展览供游客参观。技术难度肯定有,但都是可以突破的,再说了,这个研制成功了,对腾云工程也有帮助呀
  • 下好先手棋 作者
    其它国家的二代机不是超不过2.5,是没有飞那么快的需求。60年代中国还在摸索怎么仿制米格-21,哪有这个自研能力。美国的XB70试验完就下马了,B58也没服役几年就退了,只剩下黑鸟还偶尔飞一下,苏联立项米格25的时候,他们是有需求的,他们也有这个研制实力,你别看他们用的材料是不锈钢,办法有点土,但确实有效。其实J8机头如果换成不锈钢也可以超过2.5,只是70年代已经没有需求了,老美用的还是亚音速的B52,B1B还没问世,苏联的逆火用的是涡扇不是涡喷,所以J8达到2.2就够用了,再快也是多此一举。绝对不是因为涡喷13拖的后腿。
    如果说双3就是奇观了,那么腾云更是奇观,所有的火箭,土星5,航天飞机都失败过,都是奇观,欧洲阿丽亚娜5也爆炸过,长征5也有一次没入轨,都是奇观。还搞什么航空航天啊?双3在70年前绝对是奇观,这个我不反对,黑鸟、XB70出现的时候,就是一种外星黑科技的感觉,但是XB70最大起飞重量也有250吨,图160更重275吨,最大2.05马赫,也不低。如果你觉得我说的这个最大300吨比较离谱,那可以降,降到200吨,飞机空重100吨,带20吨油,半埋一个80吨的火箭。可能研制风险会小很多,但是双3这个指标我不想降。有速度才会有高度,有了高度和速度,火箭才能少带燃料,让卫星大一些。如果说降到200吨了你还说它是奇观机械,那我觉得你对现代科技太没有自信心了,太保守了。70年后造出来的,比XB70还小。提醒你,这个飞机不是跨越洲际飞行的轰炸机,不要拿XB70的11吨载弹量来对比,它是空中发射母机,它不需要飞得远,只要求它带的载荷大,爬得高,飞得快。所以不要奇怪为啥空重才100吨,就能挂80吨载荷。XB70的载油量可是有136吨,超过最大起飞重量一半呢
    双3不是奇观,但是你要求300吨双3肯定属于奇观级别的。奇观一个特色就是工程上卡着技术极限来。
    XB70造价7.5亿美元,同时期的企业号核动力航母造价4.5亿美元,一架飞机相当于1.5艘核动力航母还多。换到现在就是你要花1000亿RMB造架专门扔火箭的飞机,有钱也不是你这么玩的。
    你说的这个东西,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代替,价格上都比这个低,专门盯着飞机搞就是一叶障目了。
    至于你说的降低要求挂80吨火箭,你要了解一下3马赫下怎么固定80吨火箭以及为此火箭需要的结构加强,基本上就会放弃这计划了。
    所以,你的目标真的在工程上来说性价比极低。
  • 全部楼层
    我都不知道我说了点啥
    百科没写,但是早年的这个报道都会加一句这架米格25的2台发动机都因为超速烧毁了。实际上米格25飞行手册里最高允许速度是2.6,2.8属于限制速度,超过3必然烧发动机。
    实际上涡喷涡扇发动机超过2.5马赫都有烧发动机的危险,所以各国涡轮飞机里面也就米格25,31超过2.5,其他都最高2.5而已,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变循环发动机技术上本身不牛,要做到高推比高可靠才牛,因为变循环发动机要多不少部件,推比和可靠性相比同技术水平下会下降。
    3马赫飞机在很多技术上都和限制2.5的飞机不一样,发动机只是其中一个。
    我就是想说:不要喜欢造奇观,你这个300吨3马赫3万米在目前就是标准的奇观机械,要实现价格超高的,可靠性也不佳,造出来没有经济性。
    其它国家的二代机不是超不过2.5,是没有飞那么快的需求。60年代中国还在摸索怎么仿制米格-21,哪有这个自研能力。美国的XB70试验完就下马了,B58也没服役几年就退了,只剩下黑鸟还偶尔飞一下,苏联立项米格25的时候,他们是有需求的,他们也有这个研制实力,你别看他们用的材料是不锈钢,办法有点土,但确实有效。其实J8机头如果换成不锈钢也可以超过2.5,只是70年代已经没有需求了,老美用的还是亚音速的B52,B1B还没问世,苏联的逆火用的是涡扇不是涡喷,所以J8达到2.2就够用了,再快也是多此一举。绝对不是因为涡喷13拖的后腿。
    如果说双3就是奇观了,那么腾云更是奇观,所有的火箭,土星5,航天飞机都失败过,都是奇观,欧洲阿丽亚娜5也爆炸过,长征5也有一次没入轨,都是奇观。还搞什么航空航天啊?双3在70年前绝对是奇观,这个我不反对,黑鸟、XB70出现的时候,就是一种外星黑科技的感觉,但是XB70最大起飞重量也有250吨,图160更重275吨,最大2.05马赫,也不低。如果你觉得我说的这个最大300吨比较离谱,那可以降,降到200吨,飞机空重100吨,带20吨油,半埋一个80吨的火箭。可能研制风险会小很多,但是双3这个指标我不想降。有速度才会有高度,有了高度和速度,火箭才能少带燃料,让卫星大一些。如果说降到200吨了你还说它是奇观机械,那我觉得你对现代科技太没有自信心了,太保守了。70年后造出来的,比XB70还小。提醒你,这个飞机不是跨越洲际飞行的轰炸机,不要拿XB70的11吨载弹量来对比,它是空中发射母机,它不需要飞得远,只要求它带的载荷大,爬得高,飞得快。所以不要奇怪为啥空重才100吨,就能挂80吨载荷。XB70的载油量可是有136吨,超过最大起飞重量一半呢
  • 下好先手棋 作者
    我从百度百科米格-25词条里摘录的两段:
    1971年秋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夕,4架苏联米格-25R侦察型进驻埃及,不时前往以色列上空侦察。以色列空军派出了当时西方最好的战斗机——美国研制的F-4“鬼怪”拦截。米格-25P打开了加力燃烧室,一会就抛开了尾追的F-4。F-4连忙发射AIM-9“响尾蛇”近距空对空导弹,试图导弹尾追米格-25,没想到连导弹都没追上。此时以色列地面站发现,这架米格-25的速度超过了3.2马赫,让西方震惊。
    米格-25战斗机有着无与伦比的高空性能,但中低空性能及机动性能就差劲了。该型很好地达到并满足了苏空军提出的高空高速范的要求,但却始终未达到其他部分的设计要求。发动机耗油量巨大使得航程受限、机动性很差,截击型带导弹高速飞行时仍存在稳定的问题,所以截击型不能像侦察型那样飞3.2马赫,最大速度限制在2.8马赫。(空军之翼 评)
    所以,米格-25侦察型飞3.2没问题,不会烧发动机的,降速是因为带弹,是截击型特有的问题。变循环发动机的确牛,但不是乱用的,别说中国目前还没突破这个技术,就是突破了,也会用到作战飞机上,为什么要用在空中发射母机上?它有什么特殊能力?
    百科没写,但是早年的这个报道都会加一句这架米格25的2台发动机都因为超速烧毁了。实际上米格25飞行手册里最高允许速度是2.6,2.8属于限制速度,超过3必然烧发动机。
    实际上涡喷涡扇发动机超过2.5马赫都有烧发动机的危险,所以各国涡轮飞机里面也就米格25,31超过2.5,其他都最高2.5而已,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变循环发动机技术上本身不牛,要做到高推比高可靠才牛,因为变循环发动机要多不少部件,推比和可靠性相比同技术水平下会下降。
    3马赫飞机在很多技术上都和限制2.5的飞机不一样,发动机只是其中一个。
    我就是想说:不要喜欢造奇观,你这个300吨3马赫3万米在目前就是标准的奇观机械,要实现价格超高的,可靠性也不佳,造出来没有经济性。
  • 全部楼层
    我都不知道我说了点啥
    米格25飞2.5以上就有烧发动机危险,所以一般最高允许速度就是2.8.米格25飞3.2那次,2台发动机都烧了。所以你要稳定运行在3M下,还真只能选变循环发动机。
    我从百度百科米格-25词条里摘录的两段:
    1971年秋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夕,4架苏联米格-25R侦察型进驻埃及,不时前往以色列上空侦察。以色列空军派出了当时西方最好的战斗机——美国研制的F-4“鬼怪”拦截。米格-25P打开了加力燃烧室,一会就抛开了尾追的F-4。F-4连忙发射AIM-9“响尾蛇”近距空对空导弹,试图导弹尾追米格-25,没想到连导弹都没追上。此时以色列地面站发现,这架米格-25的速度超过了3.2马赫,让西方震惊。
    米格-25战斗机有着无与伦比的高空性能,但中低空性能及机动性能就差劲了。该型很好地达到并满足了苏空军提出的高空高速范的要求,但却始终未达到其他部分的设计要求。发动机耗油量巨大使得航程受限、机动性很差,截击型带导弹高速飞行时仍存在稳定的问题,所以截击型不能像侦察型那样飞3.2马赫,最大速度限制在2.8马赫。(空军之翼 评)
    所以,米格-25侦察型飞3.2没问题,不会烧发动机的,降速是因为带弹,是截击型特有的问题。变循环发动机的确牛,但不是乱用的,别说中国目前还没突破这个技术,就是突破了,也会用到作战飞机上,为什么要用在空中发射母机上?它有什么特殊能力?
  • GunBird_关博德
    那何不如直接在高原上假设电磁轨道,利用高原空气稀薄特点直接高马赫加速弹射小型航天飞机?毕竟这种驼飞的航天飞机也是小型化的。
    先说结论,电磁弹射替代不了搭载航天飞机的母机。你应该听说过音障和热障吧,音障在1马赫左右出现,热障主要是针对铝合金的极限温度,在3马赫左右出现,而第一宇宙速度是23马赫。哪怕你把弹射器架到海拔5000米的阿里高原,对人的呼吸来说已经很费劲了,但对飞行器来说还是不够高,还是在对流层,离开弹射器后,你的航天飞机要独自面对音障、热障的挑战,需要体积巨大的燃料箱和非常强大的火箭发动机提供足够大的推力才能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否则就像用头撞墙一样,必然会头破血流。只有飞到1万米以上,空气密度足够小了,突破音障热障付出的代价才会小,飞行器的能耗、体积、重量才可以减下来。大鸟双体机为什么叫“平流层发射”主要就是为了降低空气阻力,当然飞得高了,重力加速度也变小了一点,还可以给火箭提供一定的初速度,这些都是对减轻火箭重量有利的。这里还有一个高中地理课本里的常识值得一提,就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大气层不是均匀分布的,在赤道附近对流层会更高一些,两极附近对流层低一些。所以大鸟选择在低纬度发射可以飞得更高。不过对于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来说,飞到平流层真的不算啥难度。3万米、3马赫,这种双3指标在70年前就实现了。现在只会比当年做得更好,比如碳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的钛合金大框、电传操纵,这些技术在黑鸟、女武神时代都是没有的。腾云工程提出的指标更高,也许是双6,也就是6万米6马赫,属于挑战当代航空技术极限了,而且确实一步一个脚印在走向成功,我觉得还是要有一个折中计划吧,别等过两年大鸟成功了,我们还在腾云工程中苦苦摸索怎么跨越式发展,其实双3已经是弯道超车了
  • 下好先手棋 作者
    变循环发动机是为了让发动机在任何高度层都达到高效省油的目的,这个技术是为了扩大战机的作战半径。空中发射母机又不是战略轰炸机,不需要过多考虑飞行距离,对它的要求主要是爬升快,高空高速能力强,所以单纯的涡喷发动机就够用了。不要小看涡喷,米格-25的侦察型能飞3.2马赫,它可没有装黑鸟那种涡喷-冲压组合发动机,一样实现了高空高速的目标。涡喷的缺点是低空飞行推力没有涡扇大,但是返回时不需要多大推力,无所谓,起飞时有弹射器帮忙,问题也不大
    米格25飞2.5以上就有烧发动机危险,所以一般最高允许速度就是2.8.米格25飞3.2那次,2台发动机都烧了。所以你要稳定运行在3M下,还真只能选变循环发动机。
  • 全部楼层
    我都不知道我说了点啥
    不,你需要的是一台变循环发动机。能够在3M下稳定运行的发动机只有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考虑经济问题你肯定不会用火箭发动机,那么再考虑到起飞降落,就只有变循环发动机能够满足你的需求。普通的涡扇,涡喷发动机在这个速度下会有严重的烧发动机的问题。
    变循环发动机是为了让发动机在任何高度层都达到高效省油的目的,这个技术是为了扩大战机的作战半径。空中发射母机又不是战略轰炸机,不需要过多考虑飞行距离,对它的要求主要是爬升快,高空高速能力强,所以单纯的涡喷发动机就够用了。不要小看涡喷,米格-25的侦察型能飞3.2马赫,它可没有装黑鸟那种涡喷-冲压组合发动机,一样实现了高空高速的目标。涡喷的缺点是低空飞行推力没有涡扇大,但是返回时不需要多大推力,无所谓,起飞时有弹射器帮忙,问题也不大
  • 那何不如直接在高原上假设电磁轨道,利用高原空气稀薄特点直接高马赫加速弹射小型航天飞机?毕竟这种驼飞的航天飞机也是小型化的。
  • 下好先手棋 作者
    确实应该用全新的发动机,涡喷8推力有点小了,而且不带加力。不如拿涡扇15去掉前面的风扇来改出一个型号。没准做减法更容易定型。
    不,你需要的是一台变循环发动机。能够在3M下稳定运行的发动机只有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考虑经济问题你肯定不会用火箭发动机,那么再考虑到起飞降落,就只有变循环发动机能够满足你的需求。普通的涡扇,涡喷发动机在这个速度下会有严重的烧发动机的问题。
  • 我都不知道我说了点啥
    楼主饶了涡喷8吧,那小身板装20台也达不到300吨3马赫3万米指标。
    这么高的指标,你不开发全新的发动机来推动是在做梦吗?
    确实应该用全新的发动机,涡喷8推力有点小了,而且不带加力。不如拿涡扇15去掉前面的风扇来改出一个型号。没准做减法更容易定型。
  • 卧牛先生
    弹射+单兵飞行器=跨越海峡。此构想如何?
    还是要重武器优先。
  • 所言非虚
    这不是腾云计划吗?
    区别还是很大的,腾云工程的母机是组合发动机,有可能是涡扇-冲压-超燃冲压,三种发动机,也可能是涡喷-冲压-火箭,反正肯定不只一种,然后背负着空天飞机,飞到高超音速,大概6-7马赫,然后空天飞机分离,飞到第一宇宙速度(23马赫)。这个技术难度太大了,短时间内肯定实现不了。如果只用涡喷发动机,最大速度飞到3马赫,这是XB70上世纪60年代就实现过的,现在实现起来只会做得更好,比如发动机可以采用涡扇15的核心机制造一个最先进的涡喷发动机。属于短平快项目。对电磁弹射器的要求是最大弹射重量比福建舰的那个型号增加10倍,弹射距离也要大幅增加几倍,也不是很过分,努努力应该实现。
  • 楼主饶了涡喷8吧,那小身板装20台也达不到300吨3马赫3万米指标。
    这么高的指标,你不开发全新的发动机来推动是在做梦吗?
  • 弹射+单兵飞行器=跨越海峡。此构想如何?
  • 这不是腾云计划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