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我们的华夏衣冠(下)

 04 

穿上精致

宋元-明清

历经唐末的混乱和动荡

宋代的社会面貌已大为不同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思潮

承袭前代男性服饰的“道袍”简约朴素

(苏东坡画像,图像来源@Wikimedia Commons,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针对女子的规矩也越来越多

甚至还出现了缠足现象

纤细瘦小成为女性的主流审美

穿着凸显清瘦身材的“(bèi)

变为出街的时髦打扮

(《歌乐图》中穿褙子的女性,摄影师@柳叶氘,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历经百年经济大发展

宋代的整体繁荣程度

竟超越唐代达到历代巅峰

当时东京开封衣物相关行业达百余种

市民阶层异常活跃

整个城内可谓“衣山衣海”

(请横屏观看《清明上河图》中开封城内的画面,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呆板的传统礼制

越来越压抑不住人们躁动的内心

为了能够展示出自己的财富与美丽

人们在衣服的细节处多做考量

尤其是领口和前襟部位

织入金线或加上精美的刺绣

低调中透漏着奢靡

(五彩翟鸟纹宋锦皇后服,摄影师@动脉影,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公元1243年

一位年仅17岁的女子不幸离世

悲痛欲绝的亲人在她的墓中

放入了高达354件的服饰和丝织品

几乎涵盖了所有高级面料

样式从内衣到袜布无所不包

(黄昇墓出土衣物,摄影师@动脉影&核桃蛋,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这种精致华丽

还明显地体现在宋代女子的头顶上

为了梳出高大的发髻

出现了专门出售“假发”的店铺

插戴的头饰越来越大

有时还要缀上应季的鲜花

(宋代男性也爱簪花;下图是《卖货郎》中簪花的男性,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至元时

风格与中原迥异的蒙古人

也迅速被精致生活与豪华气派感染

大量使用金线织成的布料

贵族们不仅身穿炫人眼目的金锦

连被褥和帐篷也不放过

(元男子形象示意,绘画@刘永华,图片来源@中国丝绸博物馆,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500

明代衣物的质量和种类更为蓬勃

当时的网红产品“南京云锦

需要织入金线和动物的羽毛

故有“寸锦寸金”之美誉

(现代南京云锦,摄影师@戚伟民,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若是制作特殊袍料

繁复程度更是令人咂舌

需要两层楼高的“花楼”织机拉花

每天甚至只能编织2寸

(明代的精美布料缂丝凤穿牡丹团花,摄影师@风沉郁,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得益于工匠们高超的金属制作工艺

诸多配饰玲珑剔透

(明代各种各样的饰品合集,摄影师@柳叶氘&苏李欢&路客看见&傅鸿超&唐一帆,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明孝端皇后所戴的“九龙九凤冠

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

全冠共有天然红宝石百余粒

珍珠5000余颗

(孝端皇后凤冠,请滑动查看孝端皇后画像,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Wikimedia Commons,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500

除此之外

明代的服饰纹样同样丰富

细致地刻画了诸多吉祥寓意

(织金寿字龙云肩通袖龙栏妆花缎衬褶袍,摄影师@戚伟民,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这种符号象征

在明代官服的运用上达到极致

先是承袭唐制用颜色将官服分成三等

后来又用长宽均为40cm的刺绣制品

区分文武百官品级

文官使用鸟纹象征文采

(明文官补子,摄影师@动脉影,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武官使用兽纹象征勇猛

(明武官补子,图片来源@周坤/山东博物馆,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他们均佩戴冠后竖立两翅的乌纱帽

全身精致得体

(明男子形象示意,绘图@刘永华,摄影师@周坤/山东博物馆,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500

曾7次下西洋的宦官郑和

与近3万人的庞大队伍

犹如一个明朝大型服装展示团

浩浩荡荡地驶往不同国家

带去了中国的服饰和审美

(请横屏观看《明宣宗行乐图》节选画面中明代官员出行的服饰着装,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千姿百态的精致华丽

便是整个明代服饰的气质

堪称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典范

(马面裙是明清时期女子的经典裙式,摄影师@川后&周坤/山东博物馆,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500

至清时纺织工艺继续精进

帝王贵族多崇尚豪奢风格

服饰的精致华丽程度

已达到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境地

有数不尽的织品种类

(各式各样的清代织品,摄影师@动脉影,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数不尽的织品颜色

(秋香色缂丝五彩云蝠金龙吉服袍料,摄影师@动脉影,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数不尽的精美饰品

(清代各种各样的饰品合集,摄影师@傅鸿超&动脉影&柳叶氘&肖怡宁,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出现于宋元时期的纽扣

开始代替系带在服装上大量使用

“立领”等样式也大量出现

开启了服饰的新面貌

(贵族多采用金银以及翡翠等宝石制成的扣子;下图是清代出土纽扣,摄影师@路客看见&动脉影,制图@王申雯&汉青/星球研究所)

500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时

严令汉人改穿满服并剃发留辫

(北方游牧民族髡(kūn)发样式,髡发即剃发;清政府后来颁布“十从十不从”,其中汉族女性可保留汉族服制,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朱墙黄瓦之下

来来往往的帝王大臣

均穿着极具满族特征的服饰

(明黄色缎绣金龙朝袍,请滑动查看清康熙皇帝画像,图片来源@动脉影&Wikimedia Commons,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500

使用极具满族特征的礼仪

(明黄缎彩绣平金龙锦龙袍上的马蹄袖,摄影师@傅鸿超,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宫中的满族女子脚踩“花盆底”

穿着直筒的袍服

普遍做“旗头”打扮

(清代人物形象示意,绘画@刘永华,摄影师@动脉影&视觉中国,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500

而汉族女子

或着“马面裙”或束“牡丹头”

承袭着明代最后的风范

(《雪艳图》轴上的清代汉族女子形象,摄影师@柳叶氘,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1840年

西方用武力打开帝国的大门

随着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落下帷幕

中国古代服饰史走向终点

女子或烫头发或穿旗袍

男子或剪辫子或穿西装

全新的时代到来

(中华民国及现代人物形象示意,绘画@刘永华,制图@汉青/星球研究所)

500


 05 

尾声

至此

这场穿越7000年的时装秀

迎来了最熟悉的模样

如今的我们自由穿着

(2017年1月28日,山西运城举办“少年象棋王楚汉争霸赛”,“小棋王”们身着古装正在对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00

随性打扮

(2020年4月,浙江嘉兴西塘古镇景区里的游客身着古装乘游船赏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00

过去的封建禁锢

早已随着滚滚逝去的岁月

一去不复返

(2021年4月,游客在湖北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乐园参与春日汉服巡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00

而曾经的美好

随着数以亿计的古代衣物

在地下腐烂再不见往日光彩

(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素纱襌衣被誉为国宝,曾被毁坏后又修复,摄影师@王瑞&卢鸣浪,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500

为了能够重现

古代服饰的真实面貌

无数专家学者埋头苦干

将幸存文物一件件复原

一个美丽的“衣冠大国”

才得以展现于世

(2022年4月,深圳市龙岗区开幕的“春日花朝节”上演大型古风服装秀,街上人山人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00

正所谓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千年华夏衣冠

沉浸着时代明暗

积淀着文明璀璨

彰显着人世沉浮

这便是华夏衣冠之多彩

也是不该被遗忘的

中国之美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周罗衣

图片:潘晨霞

设计:王申雯&汉青

审校:阿春&阿烧&胡眠眠

特别鸣谢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 刘永华

耕林童书馆

山东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专家审核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贾玺增 教授

【参考文献】

[1] 黄能馥,陈娟娟等编著. 服饰中华 中华服饰七千年[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7.

[2] 贾玺增著. 中外服装史[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21.

[3] 孙机著. 华夏衣冠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08.

[4] 韩香花. 史前至夏商时期中原地区手工业研究[D].郑州大学,2010.

[5] (韩)崔圭顺著.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12.

[6] 李芽著. 中国历代妆饰[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02.

[7] 罗祎波. 汉唐时期礼仪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

[8] 王雪莉. 宋代服饰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6.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