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西部某山区全县小煤矿七八十家,今年只剩一家生产,说说为什么会这样

【本文由“guan_16455922072290”推荐,来自《四川:能源保供形势严峻,工业企业错避峰生产让电于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缺电?差煤?讲讲身边事儿,现实生活,比纸上的文字生鲜活泼多了。

西部某山区产煤,2000年~2008年,全县小煤矿七八十家,县煤管局加上派驻镇上专职联系煤矿的人员大概三四十人。

到2015年,全县还有二十多家煤矿,绝大部分是生产矿井,县煤监局加上煤监站,大约有五六十人。

到2022年,全县还有十三家煤矿,在生产的一家,注意是一家哦!在建设的一家,其他都在等批建设手续,县煤XX中心加上XX站,大约六七十人,为了更有效监管,在中心强烈要求下,煤矿所在乡镇加派一人长期驻矿。变成八十多人监管,但是,只有一家煤矿生产。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煤矿规模普遍不大,一些开采行为不太规范。2016年~2019年相邻地区煤矿安全不好。上面压力大,觉得是不是把这些规模不大的一律咔嚓算了。一琢磨,没这方面明文政策,没政策的事,一下咔嚓多了,涉及员工、资产、税源、债权、债务有点麻烦。于是就按政策来,提档升级,想继续办矿,就扩资源扩规模改建。你觉得你资源好,有潜力,那就拿钱投入。你资源差、没潜力、没资金那你就只能退出了呗。

想法很好呀,愿建的建,该关的关。

可是没想到,几乎一下子所有的矿都上报要求扩能技改。这是你说的,自愿上报嘛,那我肯定自愿生存。中间当然有一部是没办法真正达到扩能改造标准的,不过,他们的想法是,先生存下来,万一行情暴涨或者政策变化,岂不是还能走一波?

原本计划留一批,关一批,现在全赖下了,怎么办?关谁不关谁?国企几家都留着,剩一片全是民企。要一下全批了,安全担子又该重了。

于是呢,你耍赖我手紧,批慢点,把手续卡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慢慢来嘛。不着急,生产、建设的矿数量少了,产量少了,从业人员少了,违规行为、安全风险当然也会少,事故当然也会少了。拖不起的自己看着办。

从2020年批到2022年,这个县13家拟保留矿,除一家规模以上可以生产,另外批复了一家建设。

那家生产的成了独苗,每月甚至每周迎检忙得不行。乡镇、县里、市里、更上面的,都去。解释很亲切:“以前亲戚多,一家走两天,来得少。现在只有一个亲戚了,只有经常来了。”逢检必带各专业的专家,逢检必查几天查出问题才能过关,罚款吗?不罚款,岂不是说明企业做得完美无缺了?以后万一出问题咋办?谁担责?至于停产嘛,情况紧张的时候,停。反正要求严一点,总没错。

于是整个县,监管系统七十多人,乡镇十多人,还有专门在路上设卡计重的几个点十多人,服务的生产单位就剩这一家生产矿井了。不过,现在疫情,路上设卡的在兼管过往人员车辆查验了。

为嘛经常看到,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机构和人员总是不断增加,吃闲饭的人越来越多呢?

因为下属越多,部门、地方、自己个人的人、财、事权就越大,明的暗的待遇就可以水涨船高。

因为下属越多,出问题追责的时候避雷针就越多,责任当然大家共担。直接责任、管理责任、领导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综合管理责任,七七八八划下来,自己是不是轻松些?

这就和封建社会抢地盘、资本主义抢市场一样,

既然自己的部门、地方、个人都因为人多了利益变大,风险变小,为嘛不把队伍搞大点?

搞大点的理由很多啊,新要求、新标准、新规定、新政策、新任务那就得新机构、新岗位、新人手。反正慢慢加上再说。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这三问题。一是皇族亲贵队伍越来越大。二是官僚机机构队伍越来越大。三是土地兼并集中程度越来越大。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建立起来的。时间有七十多年了。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老问题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

一些新的不起眼的小问题随时间推移也会逐渐积累。

饿了吃饭,累了休息,出汗沾灰了洗个澡。很正常。

缺电?就想想怎么多发电。如果谁觉得不用考虑多发电,就叫他别开空调,发一把折扇,环保瘦身。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