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倒数第一、“出身”也不好,贵州靠什么保住了人口?

8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的文章中提到这样一句话:

“十四五”期间,我国总人口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500

相信不少人还记得2021年全国人口仅仅净增了48万。刷新了最近60年来国内人口净增最低数据。

2018年以前,每年新增人口还能维持在500万以上,1999年以前则是在1000万以上。

从今以后,我们要直面人口负增长的局面了。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人口问题,恐怕将会成为各地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而关于贵州人口的研究,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显学

500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贵州都没什么存在感。但贵州是目前全国唯4仅存的出生率超10‰的省份,且贵州长期位于全国第一。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过去10年,人口净增超过300万的省级单位,只有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

这8个省份要么沿海,要么人口基数很大,除了贵州、福建和重庆其他5省人口规模都在5000万级以上。贵州目前总人口已经超过3800万,10年新增人口超过380万,增长率约1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500

在过去10年,全国330多个地市行政区,其中149个市人口减少。整体而言,人口呈现出从东北、中部、西部缓慢而磅礴向东南沿海流动的趋势。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国“最穷”的西部省份,在浩瀚的人口迁移浪潮下,贵州全省9个地市,竟然每一个都实现了人口正增长

另有一个难得之处,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贵州速度”更是一枝独秀。

2011年,贵州GDP只有0.56万亿元,到了2021年已经达到1.96万亿,是10年前的350%。66个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500

为什么过去10年贵州显示出如此明显“逆袭”的状态?

01

1984年1月7日,时任总书记视察贵州之后,在全省干部大会上说了这么一段话:“贵州省人均(收入)倒数第一,是全国最末一位。所以,贵州还没有最后摆脱干人的地位。

干人,贵州方言中是指穷得一干二净的人,真的很形象。

500

上到中央,下到地方,贵州的穷,都是出了名的。并且,贵州的穷不只是最近的事,而是史书中的常态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政府就已经对贵州地区形成有效统治。但是,在此后漫长的2000多年中,主流叙事中几乎就看不到贵州的身影。

在遵义会议、茅台、大数据这些新晋IP出现以前,提到贵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黔驴技穷”、“夜郎自大”。

10年前,贵州的经济在全国还是处于垫底的状态。媒体中提到贵州,还经常说起那句俗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

鸡汤大师曾告诉我们,走下坡路时,你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总结教训,然后触底反弹。

500

然而,如果你祖祖辈辈都在坡下甚至谷底生活,从来没走过上坡路,恐怕你日常思考的不是如何反弹,而是如何躺平……

理性来说,以贵州“开局”时的先天条件,实在不适合奋斗,天生适合躺平

关于贵州,有个挺诗情画意的词叫“八山一水一分田”。这个词,在漫长的农业时代,就是一种诅咒。

想活着,都要拼尽全力。

贵州巡抚王燕来,曾在康熙三十九年写过这样一个奏本:

“贵州田亩,俱在万山之中,秋收籽粒,难抵内地腴田三分之一,人工牛种,又倍于他省;五年之后,始有收获”。

白话的意思就是,贵州土地贫瘠,亩产量不到内地1/3,但是耗费的人力畜力却是内地2倍。新开垦的土地,没有5年种不出东西。

500

有了现代化观测手段之后,我们更清晰知道了原因,贵州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这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

山多还不是最困难的,可怕的是,贵州的山还是出了名的“穷山”。贵州62%的土地都是喀斯特地貌,岩层渗漏能力强,蓄水能力很差。

贵州至今仍有一些地区保留着“晒衣节”,因为当地山民极少有机会“洗衣”,只能趁阳光最毒辣的时候将衣服拿出来晒,以达到消毒、去秽的目的。

500

2008年10月就曾发生这样一件新闻,贵州织金县城中心廻龙潭及相距数百米的一口老古井突然断水,直接导致全城10余万居民饮水困难。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占全国总面积1.8%、总人口2.7%的贵州,每年产的粮食只占全国大约1%

并且,这已经是贵州和“山穷水负”自然条件拼命做斗争的结果。

民以食为天。这片土地上人民,更能体会。

由于土地贫瘠,亩产低。贵州的人口一直熬到清朝中期才迎来增长。原因是,此时更耐旱、产量更高的玉米、土豆、红薯传入贵州

而当时为了增加更多耕地、种植更多农作物、养活更多人口,同时为了给新开垦的土地增加肥力,贵州早期先民采取的是烧林开垦的方式。

这也就导致了贵州生态的破坏,开始石漠化。

500

历史上,贵州曾是重要的木材产地,尤其是名贵木材。

随着农田向大山挺进,到了乾隆年间,贵州已经无力向朝廷提供木材了。贵州按察使介锡周上奏解释原因:“黔民刀耕火种,山尽开垦,地利既已无遗,生财之法,别无良策。”

也就是说,为了在“穷山”中吃饱饭,贵州先民们会烧一片林地种玉米、土豆,等肥力下降了,就另烧一片山林……

500

这也是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开端。在6成以上土地是喀斯特地貌的贵州,土地一旦石漠化,破坏性更加严重,更加难以逆转。

不过,正如著名法律专家“张三”所说,你饿了二十多天,为了保命把大熊猫吃了都不算违法。

贵州的先民们烧山种玉米、土豆的行为,在现在看来属于“技穷”后的竭泽而渔。但,文明的第一需求是生存。

生在贵州,生存过于艰难。

由于贵州深陷内地,不产食盐,交通又太差,人又普遍的穷。导致当地先民养成了靠草木灰、酸食、辣椒调味的饮食习惯,用以代盐。

500

为了和天斗和地斗,贵州人喜欢上了吃辣,也喜欢吃酸。

如果把省份比成人,贵州出生时的家庭条件,甚至还不如二舅

直到1984年,贵州还是遍地“干人”。

02

1980年代,清华大学胡鞍钢等六位院士来到贵州考察.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进行国情研究的学者,胡鞍钢算是见多识广的人。然而,走访之后,看到“比我25年前插队的农村还要落后”的贵州,他不禁感慨:

为什么中国工业化搞了45年,改革开放也搞了十多年,却跟这里一点关系都没有?

事实上,这句话并不完全准确。

从1960年代,国内开启了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国防和经济工程——三线建设。

500

十余年间,贵州累计投资就达到百亿元。投入规模是仅次于四川和陕西的全国第三大省份

当时,除了贵阳之外,其他地市工业底子都极其薄弱。

为了增强战略纵深,东部沿海和东北的一些企业相继迁入贵州,在贵阳组建成为铁道部贵阳车辆厂、贵州柴油机厂、第三砂轮厂等;“煤都”六盘水成为了与四川攀枝花钢铁配套的煤炭基地;航天工业、冶金工业落地遵义;国防电子布局在都匀和凯里……

经过十几年投入,以贵阳为中心,沿4条铁路展开,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等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工业集群。

500

按理说,贵州也终于拿到了一把好牌,手握大量工业种子尤其是军工业,只要来一个军转民、规模化,就可以成为工业大省,实现逆天改命了。

不过,人,要有自知之明。

具备战略纵深的贵州,军事战略优势是“易守难攻”。然而,对于工业化来说,就不再是优势。

92.5%的山地和丘陵,交通极其不便,工程性缺水严重,当地没有矿产资源,又不靠近主要消费市场……

简而言之一句话,原材料进贵州很难,成品运出来也很难。世人只知道蜀道难,黔道一样的难。

500

三线建设之后,当生产不再是“任务”驱动而是市场行为,事情就变了。贵州虽然极其罕见地获得了肥壮的“工业种子”,在贵州这片土地上却很难开花结果。

1987年2月26日,贵州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正安300娘子军“出师”广东番禺》的报道,讲述的是贵州正安“打工妹”为了改变贫穷命运而出走的故事。

此后,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并且,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旦走出大山,就不再回来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贵州和四川、河南等省份,一直都是人口流出最多的省份。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话,历任的政府领导都明白。然而,在贵州修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

500

建国之初,贵州全省公里里程加起来不到2000公里,没有一条铁路和高速。

有业内人士做过这样一个估算,在遍地山岭的贵州修1公里高速,可以在平原地区修建3—4公里。而至今,全国交通整体上并没有实现盈利。

除非贵州被赋予或者主动找到新的历史使命,将发展贵州变成“轻重缓急”中重事或者急事,否则,贵州还要继续熬着等机会。

直到2007年,贵州全省高速也仅有924公里。

这些年,我们看到和当年三线建设类似的“均衡”策略仍在不断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仍在不断地将东部沿海过剩的经济动力转化为西部的经济、国防能力

尤其是内循环和陆上一带一路,时代又给了贵州一次机会。

500

地处西南“十字路口”的贵州发展起来了,西南地区经济也能实现更好的内循环,也能让西南经济在东南亚经贸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国一盘棋,贵州的事,不只是贵州的事。

2012年初,国务院又发布了《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贵州发展进行全方位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贵州开始快快地修路。

2015年,贵州就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这是西南第一个达到这个成就的省份。

2年之后,贵州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截至2020年,贵州省内高速已经达到7600多公里。

500

按照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的话来说,贵州用76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2901条隧道、1.1万余座桥梁,架起了近500平方公里的“高速平原”,实现从“地无三尺平”到“世界桥梁博物馆”的华丽转身。

北盘江大桥、鸭池河大桥、清水河大桥等贵州数一数二的大桥,同时也正是世界桥梁史上排名top20的大桥。

不仅如此,贵州还实现了市市通高铁,水运通航里程增至3957公里,机场增至11个。

路,修通了。人,是怎么富起来、留下来的呢?

03

2019年,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一则报告显示,贵州省数字经济增速达37.2%,连续4年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23.5%,连续2年全国第一。

这也是贵州在过去10年,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省份的重要原因。也是让全国其他省份,甚至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羡慕的成果

500

谈论贵州经济崛起的故事时,数字经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很多人觉得,这又是一个“运气”的故事。

贵阳夏季平均23度以下,贵州用电便宜,这些的确是吸引大数据产业落地贵州的原因。

突然发光的“大数据中心”这个幸运的光环,也实在太耀眼,很容易让人忽视了贵州有多努力

众所周知,贵州是2016年获批建设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而在此之前,贵州已经努力了很多年。

如果非要给贵州的命运找一个转折点,我认为是2013年。

这一年,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在贵阳开工建设、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落户、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成立……

500

到了2015年,贵州就已经做出成就了。这一年6月,总书记考察之后,给出这样一句评价“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很多人都会好奇,全国温度低、电力便宜的地方有的是,为什么最终会是贵阳?

对此,贵阳市委市政府首席战略顾问、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玉明的话让我很服气:

当时,把大数据作为整个城市发展核心战略并倾全域之力加以推动的,只有贵阳。

这就是“校花”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高富帅,而是选择了长得不帅、钱也不多的张三。因为“校花”看到只有张三对自己全心全意,还很努力,并且错过了自己张三基本不可能再找到更好的“校花”。

500

更容易被人忽略的是,贵阳“得手了”之后,也一直很有自知之明。

2016年6月,贵州省政府刊发了一则名字很长的文件——《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更名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

核心信息就是“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中的“产业”二字去掉了。

在中国,政府文件每一个字都有用。修改每一个字,也都经过深思熟虑。

500

“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变成“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这就是意味着,自己不是产业主导者,只是助推者、服务者

贵州明白了,自己不能成就大数据,只能借着大数据成就自己。

2017、2018年,贵阳大数据中心如火如荼发展起来的时间段,苹果、高通、IBM、英特尔、戴尔、阿里巴巴、华为等一批全球知名相继落地贵阳,贵州当地频繁派出考察团“取经”于印度班加罗尔。

重申一下,不是美国硅谷,而是印度班加罗尔。

500

并且,在2017年中国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推介活动上,贵州省长更是明确倡议:“欢迎印度更多优秀企业家和信息工程师到贵州投资发展、创业就业。”

我认为这是贵州的智慧之处,能清楚认识到虽然自己明面上是“大数据中心”,但就自己的真实实力而言,并不是技术中心,只是一个“外包服务中心”

贵阳,一口吃不成硅谷。但可以稳扎稳打成为中国版班加罗尔。

班加罗尔的主营业务,经过数十年积累,才从早期的软件组建和维修,到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管理,再到业务及系统整合、软件外包,才到了如今的IT顾问、IT服务外包。

在此过程中,班加罗尔服务的企业数量、技术含量才变得越来越高。班加罗尔也成为全球最大的IT服务中心。

500

但是,领导这个行业发展的并不是班加罗尔,而是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诸多科技企业。

正如贵州的另一IP代表——茅台。

茅台无疑是全球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然而茅台真的是靠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吗

如果没有“四渡赤水”赋予茅台的红色文化,以及当年“包产包销”的政策加持,地处仁怀山坳里的茅台酒香能传今天这么远吗?

不论是个体,还是地方省市,成功不只是靠自身的努力,也得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我认为贵州创造大数据神话最大的智慧就是,不把自己当主角,努力做好配角。

这是艰苦恶劣的生存条件,教给贵州最大的一个道理。

500

如果贵阳要想延续这种成功,就要长期坚持不把自己当主角,坚持做好配角

目前来看,这种战略,正在贵州遍地生根发芽。

贵州除了有煤矿,还有铝、磷、锰等矿产。依托于锰系、磷系化工体系,贵州铜仁市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三元前驱体材料生产基地,产能已经达到全球1/4。

中国4/5的湿法净化磷酸、中国1/4的高品质磷肥也在贵州生产。

贵航生产的“山鹰”教练机和多种无人机,目前是中国最好的军用飞机。其原型就是三线建设中,贵州的航空发动机、歼击机组装工厂。

由于木材的优势,贵州正安生产了全球1/7以上的吉他。遍地大桥还助推贵州成为全国1/3以上的中高端钢丝绳的产地。

500

客观来说,贵州没有拿到过什么好牌,但是,事实证明不论拿到什么牌,贵州都在努力打好。

当然,也可能长期的生存考验告诉贵州人,错过眼前的机会,可能就没有更好的机会了。

尾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1935年,红军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了扩大会议。

史书上写着,这次会议,中国共产党人反思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严重失败,否定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不结合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在极端危险的历史关头,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领导,挽救了中国革命。

我们现在回顾发生于1935年的这次党的重要会议,其核心精神浓缩起来就是4个字:

实事求是。

500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清困难,也要认清自己,并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建国以来,一直到最近的台海事件,我们一直面临数不清的问题,以后面临的新问题可能还会越来越多。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贵阳一口吃不成硅谷,中国也一口吃不成美国。对于个人也是一样。

人生短期的痛苦,往往在于野心太大,能力太小。人生长期的痛苦则在于,无法在野心和能力之间找到一条实际可行的道路。

过去10年,贵州逆势高速增长,9个市人口都实现增长,我认为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贵州找到了那条实际可行的道路。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