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激情朗读陈先义先生的讨蔡雄文,可是,他们俩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作者丨枫叶君

来源丨枫叶君评(fengyejunping)

在其最新一期视频中,司马南以澎湃的激情高声朗读了陈先义先生的一篇雄文,题目是《敦促蔡英文及其军政首脑投降书》。

第一眼看到题目,我以为作者是司马南本人。这种推测合理,因为司马南平时也是这种风格。可点击后发现,原来版权归文艺评论家、解放军报文艺部前任副主任陈先义所有,我这才知道,敢情司马大师也有没跑到别人前头的时候。

500

有一说一,文章确实气势非凡:“现在你们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据说现在每天你都在操演如何逃跑,那是徒劳的。你的四周一片汪洋,你往哪里逃呢?即使你逃得再快,还能有我人民解放军的导弹快吗”,“蔡英文女士,三十六计,扯起一块白布来,投降为上计。投降虽不分早晚,可越早越主动”。

从文风一眼就看出,陈先义这篇文章模仿毛泽东当年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那是1948年末淮海战役期间给中野、华野两司令部的广播稿。“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的唯一生路。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

可见,陈文是毛文的对台震慑版,国民党换成民进党,杜聿明换成蔡英文,但主旨没变,就一句话:不选择投降,即会被消灭。

500

司马南对这篇文章高度赞赏,称其“非常精彩”、“妙趣横生,亦庄亦谐”、“颇有毛泽东语体语态的味道”、“太妙了”,等等。

司马南有自己的观点,他欣赏陈先义的文章,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读战友的文章总会有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不仅陈先生,司马南看好孔庆东,欣赏胡锡进,也是同样道理。

500

我虽然和司马南不是战友,但也觉得文章很好,这里的好除了立场之外,还有文采,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气势。

不过,气势这东西很有意思,说有可以一下子就有,说没有也可以瞬间烟消云散。好多年前我在值夜班时,传稿间隙和北京电视台一位小姑娘在电话上闲聊,她说,你看CNN了吗?克林顿真有派啊。那时波黑战争正打得紧,克林顿去某基地看望美军。我说,这不很正常?你要是身高1米89,穿着皮夹克,从直升机上下来,迎接和随行的官员前呼后拥,四周还有保镖高度警戒,记者的大镜头相机一通劈里啪啦,你不也很有派?她说,别说,是这个理儿。

陈先义的措辞,司马南的赞誉,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大陆大,台湾小,如果说大陆是张大饼,则台湾连块迷你桃酥都算不上,因为按面积前者是后者的265倍。世界叫得上名的国家的大使馆都设在北京,而不在台北。联合国开会,我们的人在里面发言,而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只能以另外的方式和美国人联络。至于军力,解放军对台军形成明显优势,现在正在进行的台岛周边海空域军演就是明证。更不用说,还有领袖特有文风的加持,令文章虽没有淮海战役的背景,却早就具备了陈官庄和双堆集的神韵。无怪乎司马南连声叫好,连朗读都带出了赵忠祥当初念大稿子居高临下的味道。

500

文章的确很好,但文章有个规律,那就是不能有明显破绽。可陈文就有,如这段:“大陆人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和你的顽固党羽们,如果你们这样硬挺下去,必然死路一条。因为封岛三天,美丽岛已经人心惶惶,苦不堪言,各党派开始哭爹喊娘,既然可以封三天,封半个月,封三个月,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呢?怎么做,主动权完全掌控在我中央政府和大陆人民手里。到了那时候,台湾必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你连同你们的残余政权土崩瓦解的日子就为时不远了。”

对于这一段,陈先义自不必说,他是文章作者,当然认为这样可行。司马南也很认同,因为,“你们的天然气据说只能够用三四天了,你们主要销往大陆的水果及某些农产品,将堆积如山,这将是山一样的重负。”

500

很多司马南的粉丝、陈文的点赞者恐怕也觉得这一招很行,因为它让人回想起1949年的围困长春。然而,问题在于,这种封岛真的可行?还要封三个月、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以至于台湾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陈和司马的一厢情愿,现实中根本不具有可行性。台湾可以被攻打,但绝不可能被封锁到文章所说的那种程度,因为可以肯定,不用等到“水深火热”,美国则必定出手,届时中美,或者中美日,甚至是中美日澳,乃至更多国家卷入,将在台海爆发一场大规模、决定未来国际新格局的战争。

500

我这样说有三点理由:第一,作为美国国内法组成部分的《台湾关系法》,生效于1979年1月1日。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个普通日子吗?其实,一点儿不普通,就在这一天,中美正式建交,而台湾从此成为和华盛顿没有外交关系的小伙伴。在美国和蒋介石政府有外交关系时,双方签订有《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而当中美发表建交公报时,美国依第十条规定,由美国国务院正式通知台北,《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将于台湾时间1980年1月1日终止。随后,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关系法》取代,并且沿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部分内容。这意味着,美国虽然放弃了和台北的外交关系,但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即使在时间上也完全任何空档期。

500

第二,《台湾关系法》中有关于台湾安全的具体内容,从小布什政府开始已越来越清晰,至拜登政府已基本明确无误。

该法在“政策的判定及声明”第二条B部分4、5、6项中有如下表述:任何企图以非和平方式来决定台湾的前途之举,包括使用经济抵制及禁运手段在内,将被视为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及安定的威胁,而为美国所严重关切;提供防御性武器给台湾人民;维持美国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诉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压手段,而危及台湾人民安全及社会经济制度的行动。

关于在台湾受到进攻时美国的反应,小布什在2001年即宣布美国会协防台湾,说,“如果台湾遭到进攻,我们将帮助它自卫。”而拜登就任总统后,已经两次面对媒体关于美国会否“武力保卫台湾”提问时明确表示:“会的,我们对此有承诺。”

500

第三,台湾高端芯片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使对台安全承诺成为美国无法放弃的任务。

目前世界10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9成来自台湾,这意味着如台海发生战争,全球90%的高端芯片将被迫停产,那对全球经济将意味着重大损失,美国更将首当其冲。正因如此,《纽约时报》介绍台积电的文章题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台湾”,而去年6月的《华尔街日报》评论文章则认为,世界经济严重依赖台湾高端芯片,甚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球,台湾若陷入军事冲突,将直接对全球经济构成严重风险。

500

这样说绝不仅仅意味着台湾人厉害,掌控着这么先进的技术,而是说,美国会像保护他们航空发动机的世界领先地位那样,确保台湾的芯片制造不会因战争而陷入无法运转的地步。因此,陈先义文章中提到的,得到司马南赞赏的“封三个月、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根本不可能。

这就有一个问题,司马南是网红大咖,陈先义是文职军人,他们为什么都认为可以将台湾封岛到那个程度?原因不复杂,司马南是看《小兵张嘎》之类老电影长大的,陈先义则是具有文艺范儿的评论家,他们对于战争都有一种理想主义成分在里面——这不是说他们有多浪漫,而是说,他们总觉得战争若爆发,不仅会在进行当中,而且会在他们的完全掌握之中。这不是真正的战争心理,而是电影战争心理。

视频连接请戳

实际上,只针对台湾当局,解决不了问题,以“扳不倒葫芦撒不了油”的决心去直面美国,那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只是,这就要求解放军拿得起放得下,因为他们将要面对美军。在这里,抗美援朝只是参考,却无法作为完全的依据,因为在那场战争中,我们明明是正规军,却要定名为“志愿军”,个中原因不是很明显吗?更何况,当时中国为打赢这场战争已经倾举国之力,而对美国来说,它只是发生在太平洋西岸、遥远的朝鲜半岛上的一场局部战争。

当然,今天的解放军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但问题在于,我们面对的正是李云龙所说的“天下第一剑客”。尽管很多人看不上“纸老虎”,但实话实说,无论是美国的军费开支、武器装备还是战斗部队的实战经验积累,都明显超过我军。因此,不管何时亮剑,如何摊牌,台湾问题最后都将无法避免狭路相逢的命运。

500

现在再看陈文中让司马南很是兴奋的封岛设想,三个月、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不难得出结论,这不是想多了,而是根本就不靠谱儿。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清楚,胡锡进式的冒进错误频频犯下,但却从来没有得到纠正,老胡临摹的是百年前某些颇具神功的大师兄,而老胡的粉丝和认同者又拿着老胡的范本去二次创作。结果,很多人已经成为空说硬话的老胡,而自己却浑然不觉。

这里不涉及道义问题,而只是纯技术分析,打可以有,但封岛,而且封那么长时间,都想搞成“水深火热”了,这个真没有,想都别想。因为,中国人民有“绝不答应”的事儿,美国人民也免不了俗,他们也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