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西北地区的猫鬼神
就是猫鬼蛊,是保家神的一种。
西北地区的猫鬼,客居供奉者家里,受人最好的供奉,因此全心全意保护该户人家。猫鬼神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转移财物。当这户人家受穷或者断粮的时候,猫鬼神就去别家偷来东西,将粮食或财宝释放在这家。猫鬼神历史悠久,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广泛的信仰。譬如《隋书·外戚传》里记载了独孤皇后的弟弟独孤陀的事。
独孤陀的外祖母就信猫鬼神,把猫鬼神请进家了。隋文帝一听说还不信,后来等独孤皇后和重臣杨素的老婆郑氏都生了重病,召医生看病,医生都说这不是病,是蛊,猫鬼蛊。隋文帝就怀疑是独孤陀所为,但是没有证据,把独孤陀叫来耐心询问,独孤陀当然不承认。后独孤陀被贬谪,出口讽刺隋文帝,趁此机会立案调查,由左仆射高颍和纳言苏威等人审讯。
从独孤陀的奴婢口中,审出了猫鬼的事。独孤陀把外祖母家的猫鬼,请到了自己家,每天子时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祭祀一次。独孤陀的媳妇儿嫌弃家里不如别家富,因此独孤陀就请猫鬼出马,将越国公杨素家的财宝转移到自己家。同时,又请猫鬼蛊惑皇后,使得隋文帝能多给他家赏赐。但有一点,猫鬼所向,必使其所蛊之人死亡,“猫鬼每杀人者,所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意思就是说,独孤陀想要杨素家的财宝,猫鬼祸害的是杨素的妻子,那么杨素之妻也会死去。独孤陀还要害死自己的皇后姐姐,好让原本属于姐姐的恩赏,归于自己,不管猫鬼一事属实还是作妖,此想法都是恶毒至极。
查案到了最后,基本理清了。徐阿尼作为猫鬼的依附体,在门下外省,也就是内宫外头,被勒令作法召唤猫鬼,让它从宫中出来。到了夜里,徐阿尼置办了一锅香粥,并念念有词,口称猫女,让猫女不要再留宫中祸害中宫。很长一段时间后,徐阿尼身体、脸色忽然变得正青,仿佛被牵引拉拽一般往前走,说是猫鬼出来了。
正青色
这件事让隋文帝非常生气,召集公卿开会研究怎么处理。有人献计,说此次妖祸纯属人为,杀了主事之人即可断绝。于是预备将独孤陀夫妇赐死,但差点被害死独孤皇后,以及另一个弟弟独孤整苦苦求情,独孤陀才免于一死,贬为庶民,而其妻子因同谋罪,被勒令剃发为尼。
猫鬼是什么时间兴起来的呢?
猜测从远古时期就有,即,从人与猫共存的时代,就有了类似的崇拜。与此同时,民间还有把“狐黄白柳灰”称为五仙,即“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仙。这些“仙儿”,都有“附体”传言,通常是女性和小孩,每个县里都有不少类似传说。
猫在中国历史悠久,绝非有些人说的是近代才传入,古代的猫更不是指“狸”,在此不多说。
猫鬼的主要特性,护家,是和狐黄二仙保家客的属性相同的。
但是,猫鬼之所以更隐秘,是因为厚本家而剥夺别家利益。
为何是如此呢?
在城镇生活久了(实际上中国快速城镇化也就二三十年而已)的人似乎不知道这件事,而农村人都知道,猫会把“别的东西”“食物”带回来奉献给主人。
我们常看见猫外出许久,然后就叼着老鼠、鸟雀,来到主人面前邀功。独孤陀请猫鬼前去某家,叼人钱财,毁人生命,这种蛊术乃是模仿猫的行为:将财物之主折磨致死,并夺取其身家,奉献给主人。人惑其理,猫蛊兴盛,经久不绝。
因此,祀奉猫鬼之家,多半心怀损人利己的念头。因此,西北家庭供奉猫鬼,都不算什么太说得出口的事情,许多地方的人都避着养猫鬼的人家。就这还免不了兴盛,有供奉死猫头的,有供奉死猫本身的,需要七七四十九天,猫鬼就入驻。也有供奉真猫的,就养一只小猫,天天伺候着,把自己整得跟孙子似的。
你说你都不会念咒,图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