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往要注意“立规矩”
从昨晚到现在,有不少人应该和我一样没睡好,我承认,我年轻,沉不住气,不会下棋,成不了大事,格局也不大,这辈子只配待在最底层,国家大事也不是我这种人能够理解的,我对国家和社会的复杂性的理解处于白痴水平。防御护盾先开了,有不足的请大家补充。下面本打算阴阳怪气一波,但实在按捺不住,只能直抒胸臆。
倒也不是来宣泄什么破防后的心理,不妨嘴硬点说,我还没破防,我还在拭目以待呢。擦亮眼睛看什么呢?看后续的行动,从什么角度看?从“立规矩”的角度看。
虽说不能将国家拟人化,把人的感情映射到国家上,比如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之类的。但国家终归是由人构成的,代表一个国家进行决策的也是人。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国家同样如此。人会依赖经验,国家也会如此,学术点说,叫“路径依赖”。一个国家把手伸进你的口袋,你给它打回去了,它就知道不能把手伸进你的口袋。如果它伸进来又抽回去,什么事都没有,下次它就还敢伸进来,万一哪次摸到点东西呢。如果它伸进来摸到了东西还安然无事地拿走了,那它就会经常来。这番描述看起来像是做猴子实验,可按着这个规律去看国际历史,却往往相符。
17年洞朗事件时,我在某论坛说,如果这次不能让印度得到足够的教训,我们在中印边境会不胜其扰,即使它一时退回去了,不久还会再来。这不是马后炮地炫耀,不幸言中本就是件悲哀的事情。今天美国人的爪子也伸进来了,我们做出怎样的应对,就会立下怎样的规矩。
最好的结果已经丧失了,就是将美国人拦在外面,它顺利地降落在台北的机场,我们的主权底线就已经被践踏了,主权不容践踏的规矩已经破了。有人可能要反驳,97年美国的众议长就已经窜访台湾了,怎么能说主权不容践踏的规矩今天才破呢?是啊,那时就已经破了,可那时候我们弱小,我们被践踏的又何止这一条呢,大使馆,银河号,王伟,哪一条不是关乎主权。我们发展了二十多年,我们觉得自己强大了,我们有能力维护我们的主权底线了,昨晚,美国人再次刺破了底线,说明什么呢,说明你的底线还是可以践踏的。所以美国人会说,97年我们的众议长已经去过台湾了,凭什么这次不许去。这话说得很强盗,但确实是美国人的真实想法,也是国际交往的真实逻辑,干过一次的就可以干第二次,因为第一次你没拦住,什么时候它才不干了?你什么时候拦住了,它就不干了,这就是立规矩。
事已至此,我们只能去追求次优的结果。网上有种乐观的论调,说正好借这次机会,把台湾收复了,并举出钓鱼岛、南海的例子,日本人挑动钓鱼岛矛盾,结果我们实现了钓鱼岛常态化巡航,南海周边的国家闹,我们趁机造岛实现了对南海的控制。于是以此来类比这次危机,但这种类比是不恰当的,搞错了冲突方。钓鱼岛是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冲突,我们从日本人手里实现了对钓鱼岛的常态化巡航,这是将意图侵害我们的手打了回去,给日本人立了规矩,别挑动矛盾,否则吃亏的是你。南海也是,冲突方是南海周边国家,我们造岛,把他们挤了出去,给他们立了个规矩,别跳,不跳还能做朋友,谁跳我就把谁赶出去。可台湾危机,美国是冲突方吗,他们对台湾有主权利益吗,佩洛西来了,佩洛西走了,它损失什么了吗?一颗牵制中国的棋子?棋子本来就是用来牺牲的,这些年它通过这枚棋子获得的回报还不够吗?如果觉得趁机收复台湾,我们就赚了或者不赔,我想打个比方,一个人,未经你的允许,闯入你的家门,给你的孩子喂了颗毒糖,你眼睁睁地看着它闯进来,又眼睁睁地看着它离开,等它走后,你转头把孩子打了一顿甚至打死,你觉得你赚了?你觉得你不亏?这是个规矩的问题,这个规矩不仅仅是立给美国人的,也是立给全世界的,即今后各国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如何跟中国交往。美国能践踏你的底线,别的国家也可以,这不,英国人年底也要来。尼姑的头,和尚摸得,别人也摸得。
一旦立了这样的规矩,危害绝不仅仅限于台湾,我们一直喊,要走出去,要四个自信。你走出去就要和别人交往,机构要走出去,企业和个人也要走出去。立下这么坏的规矩,走出去的这些机构企业和个人都是要吃亏的。印度敢随随便便罚中国企业,小国敢随随便便关停中资工程,海关警察敢朝中国人索贿,他们怎么不敢对美国,对西方国家的企业做同样的事情?明摆着就是欺负你嘛,可欺负你了,你又能怎样,你自己立的规矩就是这样嘛,即欺负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还能捞到好处。有这样的规矩在,中国的机构企业个人怎么走出去?走出去挨别人欺负吗?所以,如果这次美国公然践踏中国的主权却不需要付出代价,这个恶劣的规矩就立下了,或者说,强化了。不仅台独会更加张狂,东突和藏独也会沉渣泛起,因为一些国家会受到鼓励,勇敢地支持这些分裂势力。还是那个道理,美国做得,我也做得。你可能说,我打不了美国,还打不了你吗?可以打,然后呢?欺软怕硬呗。今后中美再有什么冲突,其他国家怎么站队?站中国这边吧,中国都怕美国,回头美国佬要报复,你中国有原子弹,我可没有,万一美国污蔑我有原子弹,我可怎么办?指望你救我吗,你自己都怕美国。这就是后果,哪怕你趁机收复了台湾,哪怕你年底击落了英国的专机,哪怕你打击了某个支持分裂势力的中小国家,对不起,你还是个欺软怕硬,特别是怕美国的国家。以后中美有事,我们还是抱美国的大腿。
说了这些恶劣的后果,那就说说该立个什么样的次优的规矩。美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一定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所谓相应,是指与它们的侵害相当,绝不能是不疼不痒。除了击落佩洛西的专机,中国政府可以看看自己的口袋里,有没有相当程度的报复工具,如果没有,那还是击落佩洛西的专机为好。而且,我恰恰认为,击落专机是引起局势升级可能性最小的选项,其他报复手段都很可能引发中美双方不断加码的攻击,只有击落专机最可能给这次危机画上句号。
对我们而言,佩洛西是引起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这次危机的始作俑者。击落它的专机,是维护国家主权底线的最佳方式,也是给国际社会立规矩的最直白的方式,即,中国的底线不容践踏,谁来谁死。这种直白的语言,任何一个国家都听得懂,记得牢。通过别的方式报复,多多少少都在绕圈子,最关键的是,罪魁祸首没有得到惩办,佩洛西拍拍屁股来了,又拍拍屁股走了,你要报复,承受损失的是其他美国人,那别的国家会不会有人效仿?反正承担损失的又不是我自己,拿别人的钱梭哈,谁还不是赌神了。那为什么说击落专机是风险最小的手段?这就要从美国人的角度看了。
对美国而言,佩洛西这次冒险是公私两便,于私是给她自己捞取资本或为了她国内的事情解套,于公,是在替美国进行火力侦察。美国政府一直在这件事情上保持弹性,如果成了,那就享受果实,如果败了,那就是佩洛西个人行为。美国的态度实际上是根据中国的反应在持续变化,从开始的反对,再到不保证安全,再到护航,再到要求中国不得过激反应制造危机。美国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就是火力侦察的结果。如果我们击落了佩洛西的专机,这也是美国政府可以承受的侦察结果。美国政府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火力侦察呢?自从朝鲜战争后,美国已经几十年没有和中国直接交手过了,对越自卫反击后,我们也有几十年没跟任何国家发生战争。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对中国其实是陌生的,既不知道中国军队的水平,也不知道中国人的意志,特别是不知道中国会如何应对台海危机。美国人心里没底,这次才会小心翼翼地一步步推进,试探我们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否则它要么不敢来,要么大大方方地来,何必跟你扭扭捏捏呢。我们一直说美国是纸老虎,美国也想看看我们是不是纸老虎。
既然是火力侦察,牺牲佩洛西就是在预案之内的,无非是美国打算用佩洛西之死做什么文章。不管它做什么文章,我们是站得住脚的。你侵犯了我的主权,我击落你的飞机,这条道理在哪儿都说得通,何况我事前已经反复警告,并非我埋伏偷袭你。你要是不接受,那可以干,火力侦察的结果你已经知道了,胆敢侵犯我的主权,我是真的会反击的。你如果有决心和胆气与中国开战,你就不必派佩洛西来搞什么火力侦察,既然侦察结果是这样的,你还哪来的决心和胆气?这就是我说,击落佩洛西专机是风险最小的选项的原因,因为这震慑了美国进行军事冒险的决心,反而能让美国更加谨慎,选择别的方式来和中国对抗。
综上所述,次优的结果就是将佩罗西的专机击落在台湾领空之内或地面之上,这个选项不需要做那么多军事准备,几十枚导弹的事情。如果说要准备中美全面开战的风险,美国调兵遣将也是要时间的,同样的时间,我们就做不好军事准备吗,这还是在我们家门口呢。越是做出敢战的姿态,发生战争的风险反而越小,未战先怯者败,现在中美之间就是瞪眼游戏,谁先闭眼谁输。
这个次优的结果,说实话,我是不奢望的。中下的结果,我也没什么信心,即借机收复台湾。本来收复台湾的主动权应该在我们手上,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进行统一之战。虽然说不要怕美国,但选择美国在亚太兵力虚弱的时候,速战速决搞定台湾,总是更好。粟裕打蒋匪军的时候,也不会冲着密集的大兵团过去,总是要去抓落单的,趁美国兵力虚弱的时候收复台湾,不能说是怯,而是兵法上的合理选择。但现在搞成佩洛西来决定我们什么时候收复台湾了,我们就很被动,而且美国的舰队正好在台湾东部海域,这就不是个理想的时机。击落佩洛西的专机怕引起军事报复,打台湾就不怕美军卷入吗?火力侦察的结果是我们不敢对美国动手的话,美国的舰队就在台湾附近呢,凭啥赌它不介入呢?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呢?佩洛西3号安然离去,中国4号如期演习,演习结束后,我们鸣金收兵,台独弹冠相庆。从此,世界各国都知道了中国的底线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各种麻烦会纷至沓来,至于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会超级加倍。
写完以上这些,我没什么好说的了。设想的几种可能,我大致地说了,剩下就是在时间中检验,倘有不幸言中的地方,那也不过是我无能为力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