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备战考研了,不知道有没有万能的网友给我推点实用的考研经验

网上看到一个女孩子的分享,说是考研期间自暴自弃然后被男朋友骂醒了。

500500500500500500500

还有些网友分享了考研的好处,顿时就有了动力。

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

本人没有那样优秀的男朋友,但本人也马上要备战考研了,不知道有没有万能的网友也给我再推点实用的考研经验。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四川省

热门评论 1

  • 过来人提示
    1.准备:基础好2~4月,基础一般5~8月,基础差一年;
    2.数学:课后习题理解和中间结论记忆,一定量做题训练。
    (1)高数——重点:极限与导数、一元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级数;难点:中值定理、偏导数、曲线与曲面积分;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重点:概率模型、常用概率分布、数字特征计算、几种估计;难点:实际应用结合
    (3)线性代数——重点:矩阵与向量计算、线性方程求解;难点:二次型相关计算与转换;
    3.外语:单词为主,尤其是后面几个词义,而且词汇量要超过大纲要求30%~50%;一定量的偏难文献阅读,理解与时间控制;长句型理解与翻译;经典描述与讨论句型的记忆;
    4.政治:马哲——深入理解教材、强化思辨习题;毛概——事件经典解读记忆,重点文章经典解析;邓论——结合发展问题分析;时政——影响时局大事件解析,重要事件记忆;
    5.专业课:目标学校PPT为主学习,教辅查漏补缺;经典例题深入学习;往年考研题进行训练。
    6.最后一个月:前20天大强度做题训练;随后一周回顾温习,最后三天,吃好、喝好、休息好。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7
最热 最早 最新

  • 今年上岸
    本科什么专业,考哪个方向?文医理工····?跨考了吗?
    考今年明年?
    考本校外校?
  • 李老棍子
    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自己身边天南地北都有熟人读研的人,我想说两句。
    第一,如果你们本校有招收研究生,除非你牛的找不着北,否则优先考本校,这个不解释。
    第二,跨学校考,一定要能找到熟人,最底限,认识报考学校的在读研究生。这样,你容易知道专业课大概出哪些方向,也能搞到历年专业课真题。否则,你按照参考书目看书,可能累死你也看不完。也能知道人家本校或者老师心仪的人有多少人考,过了初试复试被刷下来,心理更难受。
    第三,英语,无论你英语牛不牛,阅读都要反复刷历年真题,作文找万能作文看一看,然后平时阅读时搜集有用的句子,自己做作文模板,特别是对于考京沪的同学,一定要有自己的作文模板。还有剩余时间,搞本经济学家考试当年和前一年下半年的合订本,真题中有哪些文章类型,就看哪些类型文章。
    第四,政治,不要看什么陈先奎什么任汝芬,就看大纲解析和三年真题两本就够了,最后一定要看最后二十天或者三十天之类。
    第五,专业课,一定要搞到历年真题,试题会反复出,能打听出哪个老师出考题,就看一些他写的书和发表的论文,不能,就把所有招生老师的论文都看看。
    第六,自己学校不招研究生,也找不到熟人,优先考京沪,其次考南方,再次考西部。
    大题就这些,希望有用。
    超详细了!
  • dew
    真考研的 不会上网到处说
  • 过来人提示
    1.准备:基础好2~4月,基础一般5~8月,基础差一年;
    2.数学:课后习题理解和中间结论记忆,一定量做题训练。
    (1)高数——重点:极限与导数、一元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级数;难点:中值定理、偏导数、曲线与曲面积分;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重点:概率模型、常用概率分布、数字特征计算、几种估计;难点:实际应用结合
    (3)线性代数——重点:矩阵与向量计算、线性方程求解;难点:二次型相关计算与转换;
    3.外语:单词为主,尤其是后面几个词义,而且词汇量要超过大纲要求30%~50%;一定量的偏难文献阅读,理解与时间控制;长句型理解与翻译;经典描述与讨论句型的记忆;
    4.政治:马哲——深入理解教材、强化思辨习题;毛概——事件经典解读记忆,重点文章经典解析;邓论——结合发展问题分析;时政——影响时局大事件解析,重要事件记忆;
    5.专业课:目标学校PPT为主学习,教辅查漏补缺;经典例题深入学习;往年考研题进行训练。
    6.最后一个月:前20天大强度做题训练;随后一周回顾温习,最后三天,吃好、喝好、休息好。
  • 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自己身边天南地北都有熟人读研的人,我想说两句。
    第一,如果你们本校有招收研究生,除非你牛的找不着北,否则优先考本校,这个不解释。
    第二,跨学校考,一定要能找到熟人,最底限,认识报考学校的在读研究生。这样,你容易知道专业课大概出哪些方向,也能搞到历年专业课真题。否则,你按照参考书目看书,可能累死你也看不完。也能知道人家本校或者老师心仪的人有多少人考,过了初试复试被刷下来,心理更难受。
    第三,英语,无论你英语牛不牛,阅读都要反复刷历年真题,作文找万能作文看一看,然后平时阅读时搜集有用的句子,自己做作文模板,特别是对于考京沪的同学,一定要有自己的作文模板。还有剩余时间,搞本经济学家考试当年和前一年下半年的合订本,真题中有哪些文章类型,就看哪些类型文章。
    第四,政治,不要看什么陈先奎什么任汝芬,就看大纲解析和三年真题两本就够了,最后一定要看最后二十天或者三十天之类。
    第五,专业课,一定要搞到历年真题,试题会反复出,能打听出哪个老师出考题,就看一些他写的书和发表的论文,不能,就把所有招生老师的论文都看看。
    第六,自己学校不招研究生,也找不到熟人,优先考京沪,其次考南方,再次考西部。
    大题就这些,希望有用。
  • exlion 我的小红书是1966年版的
    记住一句话
    差生文具多,混子仪式足
    没了
  • 什么专业?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