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认知交战持续,对中国互联网舆论的影响和作用

 500

来源:知乎用户@晓楠菌 

前  言

截止7月中旬,斯拉夫民族同室操戈持续5个月。自冬奥会以来,美国数次公开俄罗斯即将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的消息,这场由美西方集团主导的对俄认知作战在全世界的舆论场域浩浩荡荡展开。其实双方在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垒早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就已经悄悄开始,无论是民间舆论,还是媒体宣传,甚至是官方教科书,俄罗斯乃至于苏联已经被乌克兰及整个西方世界塑造成敌人和二战的战争策源地。

此次俄乌战争打响后,双方在传统媒体、互联网社交平台、国际外交场合使用各种手段舆论交锋,持续抛撒猛料、塑造焦点事件、抢占舆论高地,舆论战和宣传战在手段、规模、形式和战争地位上全面升级为更高层次的认知交战。这场冲突不仅是俄乌的战争,更是俄国对垒整个北约的战争,乌克兰由于处于弱势和被侵略的立场,依靠美西方的传媒霸权,在认知战场上已经对俄国形成巨大的非对称优势,而文化帝国主义的力量已经超越了俄乌认知战场的外延,波及到我国的舆论场域,并形成一定的衍射效果。

 

壹:西方媒体对华舆论立场的道德绑架

长期以来,在美西方的媒体叙事中,一直针对于中国的人权、制度、环保等各方面查找漏洞、制造话题、无端指责。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媒在指责俄罗斯之余,时刻不忘扯上中国,对中国的立场和态度表达不满、进行道德绑架。

因为保持中立的发言,CNN称“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中发出与西方不同的语气,中俄呈现出‘日益一致的立场’”。2月22日,外媒记者以西方立场和角度设下陷阱提问,问中方会否制裁俄罗斯。同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中国有义务敦促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让步,并直接声称中国试图利用俄罗斯达成共创国际新秩序的目的。25日,西方媒体持续质疑中国,认为中国的中立是为虎作伥,是对俄罗斯入侵行为的否认,同时污蔑中国对俄乌在外交上的作用有限,不停设坑套话。前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对媒体声称中国是俄国的救生索,指责中国破坏了对俄罗斯的制裁。美国智库发文挑唆“美国要同时与中俄开战”。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与外媒记者“交锋”,激烈辩论法新社、彭博社、路透社等多家媒体,驳回西方记者的双标言论,阐明了中国的官方立场。

针对外媒的道德绑架,中方一方面表达了中立立场,另一方面对西方媒体和政府“教师爷”态度进行了驳斥和质问。

 

贰:捏造不实信息,抹黑中国形象

制造虚假消息是舆论战的惯用手段,德国媒体甚至盗用天津港爆炸的画面,慌称是俄罗斯轰炸基辅,只是西方媒体运用各种手段映射对俄乌毫不相干的中国,用心是比较险恶的。

一是捏造、炒作涉乌网络信息,挑唆中乌关系。2月26日,个别网民“欢迎乌克兰美女来中国”“引进乌克兰美女改造国人基因”等恶俗言论被恶意炒作、持续发酵,不仅引发国内网民围观,还在国际社交媒体引起不少关注。此外,部分中国民间支持俄罗斯的极端言论也被翻译成英语、俄语和乌克兰语,在国际社交平台被持续放大,并被网红上传至乌克兰的社交平台。当时正值俄乌开战,引发乌克兰民间和在华乌克兰人民一度出现对华不友好的情绪。在这些舆情事件中,不少社交账号的异常转发现象和网红冒充在乌克兰的行为引起国人注意,致使微博在3月4日开启了“针对特定用户展示发博、发评真实地理位置”的新功能,直接显示发文者的坐标。

5月23日,CNN援引美国议员的话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视频方式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演讲,演讲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但中国代表团未起立鼓掌并离场。CNN宣称中国人此举表明“不支持乌克兰”,手上“沾满乌克兰人的鲜血”。6月11日,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举行。英美的“专家”和自媒体在网络上发布谣言称,泽连斯基在“香会”讲话时,中国代表团起身离场。而经过国内媒体专业人士对现场资料的观察比对,发现照片中的“中国代表团”其实是越南代表团成员。美西方政治人士和媒体的持续造谣,无非就是要在国际舆论场上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并挑唆中乌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是捏造中国与俄罗斯有秘密外交。在俄乌冲突的过程中,美西方不时会发表一些言论,声称中国对俄国的开战计划早已知晓,或者指责中国有能力加速平息俄乌战争的进程而拒绝提供帮助,信息内外又透露着中俄秘密外交的阴谋论调。美国不具名高官称2021年12月以来,美方6次在中美高层对话中恳请中国劝阻俄方不要开战,中方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向俄方泄密。美国媒体多次捏造中国早知战争,却不行动的信息,《纽约时报》发表两篇关于中国事先知晓俄军行动的报道,抹黑中国国际形象。3月15日,针对美方谣言,赵立坚在记者会上表示:“不专业不道德不负责”。

 

叁:趁机炒作台湾和新疆议题,扩张对华利益边界

民族宗教和台海问题是美西方反华势力长期以来制衡我国的一种手段,因为涉及主权和领土的核心利益,一直都能挑动国人敏感的神经。在南海和西藏问题相继被我国解决后,美西方重点加强了对新疆和台海议题的炒作和舆论渗透,持续开展认知领域和意识形态上的攻势。

首当其冲的炒作议题便是台湾2月25日,正在世界目光聚焦俄乌之时,“台湾地区”却被推上了推特的热搜第二。民进党持续炒作“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美国会出兵帮台湾”的论调,渲染大陆“军事威胁”,一边暗示将配合美国对俄制裁,一边希望美国支持台湾,喝退大陆。26日,美国的拉尔夫约翰逊号军舰和一台电子侦察机便穿越台湾海峡,在为民进党当局吃下一颗定心丸的同时,开始了对大陆的新一轮挑衅,美国政客更是呼吁台湾向乌克兰学习,和大陆死战到底。4月,美国媒体透露佩洛西代表团要在10日当天访问台湾,但在我军严正警告后,佩洛西和蔡英文皆以新冠为借口取消了议程;取而代之的是在14日晚,美国6名议员抵达台湾访问。就在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6月16日,拜登在白宫接受了美联社30分钟的专访,在谈到俄乌冲突时,他直接渲染称,如果美国不阻止俄罗斯继续深入欧洲,不仅欧洲会出现混乱,“中国大陆也会有胆量收复台湾”。美国趁俄乌战争和上海疫情的不利形势炒热台海局势,同时拉拢日韩对华施加压力,组建亚洲版北约,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对于美西方在台海的动作,6月12日,在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用三个“绝对”概括中方严正立场:祖国统一是绝对要实现的;搞“台独”分裂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外部势力干涉是绝对不会得逞的。然而就在7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佩洛西8月访台的计划,美国利用台海挑动中国利益的行为将是长期而持续的。

与此同时,新疆议题也成为了美西方瞄准的焦点。美西方持续发表关于新疆的谣言,抹黑中国对新疆的治理,对中国的政治舆论攻势呈现东西海陆两面夹攻之势。

一开始即炒作新疆民族问题,并提出应对中国新疆开展人权调查。对此,中国政府邀请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于5月23日至28日来华访问,访问地包括乌鲁木齐和喀什,这是联合国人权高专17年来首次访问中国,也是我国对美西方的有力回应。然而,一计不成又出一计,在巴切莱特开展中国之行时,美英等国复炒冷饭,抛出所谓的内部“泄露”文件,炮制所谓“新疆正在发生种族灭绝”“新疆存在强制劳动”等谣言。6月9日,欧洲议会通过“新疆人权形势”决议,决议认定新疆存在“种族灭绝”风险,要求欧委会抵制新疆的“强迫劳动”产品,并声称这个决议是“重要里程碑”。美国炮制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于6月22日生效,根据该法,美国政府假设新疆生产的商品都是“强迫劳动”的产物,不允许进口至美国,以此方式进一步打压新疆经济的健康发展。

西方国家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以人权为幌子,对中国发动舆论战,把他们自己打扮成“人权卫士”,对中国进行抹黑、污蔑和攻击,同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打压新疆经济、制造边疆落后、引发民族矛盾,最终在国际舆论中“搞臭中国”,同时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大战略服务。

 

,海外反华势力对大陆互联网的渗透愈加深入

3月3日,台湾毫无征兆地发生全岛大停电,共造成549万户受影响,停电时间长达12小时,伴随大停电发生的还有另一件事,那就是微博平台的对立氛围突然陷入了缓和。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民进党当局究竟在中文互联网潜藏了多少“节奏大师”。

台湾民间电子诈骗的退潮和官方政治水军的崛起是民进党上台以来台湾互联网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俄乌开战以来,微博上大量出现“普丁”等生僻词,完全不符合大陆人的称呼和写法习惯,细看之下,这些都是台湾本地人的发言习惯。台湾岛内自电子诈骗产业陆续转移至柬埔寨和缅北以后,开始对大陆互联网展开反串、造谣污蔑等一系列精分行为。这就不得不谈谈“1450”的问题。据环球网消息,2019年,台“农委会”发布公告称,计划招募4名人员“在网络论坛等社交平台进行讯息实时澄清”,总预算1450万元新台币。于是,台湾网友就给民进党的网络水军起了个诨号“1450”。一直以来,来自台湾的“1450”们就没有停止过干扰大陆互联网生态,妄图在一些涉及两岸关系、国际关系甚至是大陆内部事务方面发酵出一些对他们有用的“产品”,特别对于炒作大陆的内部矛盾,1450们乐此不疲。1450常用的手段是“捧杀”“加戏”“挑唆”,表现为“低级红”“高级黑”“极端女权”等形象,在今年的上海疫情和俄乌战争中,1450们高度活跃。

除了来自民进党豢养的官方网络水军,西方媒体每年有大量的经费支持来渗透中文互联网。比如来自纽约的Supchina“中国怎么了”、“大纪元”,这些以“黄色新闻”和“谣言”为主要内容专门进攻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媒体,要么炒作乌克兰美女,要么炒作中国人支持俄国入侵行为,要么炒作“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不停抹黑中国、挑拨情绪。而这些势力背后,通常有低调的国外NGO,邪教法论功,颜色革命基金会等势力。

为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透明,微博于今年4月28日起上线全面展示用户IP属地功能,用户无法主动关闭,其后抖音、微信、头条等相继跟进。一时之间,大量海外水军账号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中文互联网平台立马变成了台湾和美国水军得重灾区,本次公开IP地址的措施,让不少“扛着红旗反红旗”的高级黑和自诩为中国人的海外卧底“见光死”。

 

伍:中文互联网的撕裂与对立

俄乌认知作战主战场在欧洲、北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战场竟然冲破了信息长城的桎梏,一路从脸书、推特、INS杀进了微博、微信和抖音。2月22日西方国家渐次声明对俄制裁,乌克兰外交部在微博上谴责俄罗斯。接下来,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都在微博发表了各自立场的声明。对于这种情况,中国网民主要有两层反应:

第一层是对西方国家重视我国的舆论感到惊讶和不适应。长期以来,中国是被西方忽略的国家,作为现代世界的边缘文明和国度,无论是我国的官方立场还是民情民意都不是特别能受到国际的倾听和接纳。俄乌战争开始,各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微博上持续更新声明和态度,抢占华语舆论高地,开展制裁和反制,并争取中国的民意,可见中国的舆论地位明显有所上升。于是,不少国内网民突然不适应,对各方在我们的舆论阵地赤裸对攻感到不可思议。

第二层是对于俄乌战争我国网民表现的撕裂和对立。这也是令人没想到的,虽然我国官方表明了中立态度,大部分群众表现出了中立或倾向俄国的情感,但是在中文互联网上,挺俄与挺乌已然划分了两大阵营。2月24日普京授权出兵,战争开打,中国网友发现围观俄乌问题还要选边站,国际舆论将俄乌冲突的复杂情况简单概括为正邪对立,风气一时间在中文互联网兴起,特别是在微博上,两大阵营的网民各自抱团,互相嘲讽、攻讦诋毁、绝不妥协。这场和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的战争,引发中文互联网的撕裂。其实对立情绪早几年已经开始酝酿,以前都是受限于一些小的话题,这次通过俄乌战争,这种左右两派的对立情绪终于极其显现地爆发出来。

 

结  论

无论是美西方对华的各种污蔑和抹黑,还是台湾岛内反大陆势力对简中互联网的渗透,其实对于国人来说应是早有预见。此次俄乌认知交战对中文互联网的附带效应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认知。

第一,中国的舆论力量将迎来持续增长之态势。俄乌冲突的认知交战已经衍射到中文互联网,作为联合国五常,我们的态度在俄乌对立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能量的,特别是伴随国家实力的增长以及对外投射国力的能力增强,大陆民意逐渐被国际各国愈加重视。

第二,文化帝国主义的媒介霸权始终居于优势地位。非西方国家,特别是从属于西方工业体系的小国,对美欧产业挂钩、经济依附、政治依赖,本质上还是没有摆脱殖民体系的桎梏,在舆论上从属于西方意识形态和宣传,是不难猜测的。

第三,国际中文互联网的信息把关被美国及其附属的台湾当权者所控制。一是在美国社交平台攻略全球的背景下,中国本土社交平台难以在国际发行,缺乏舆论的基础渠道,包括Tik Tok都必须符合美国的商业标准,否则在国际上会惨遭美西方打压;二是追随美国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港台从业者,特别是台湾当权者在国际舆论场域中起到了对大陆的舆论恶犬作用,一方面是同文同种使这些人天生拥有对华舆论作战的优势,可以更便捷地散播谣言。另一方面是为维护自身利益或者意识形态立场,以“自由主义最前线”守卫者自居,甘愿把身家性命寄托于美西方,在国际上对亲共亲华的舆论进行无差别的消除和打压。

第四,反华势力对大陆互联网的渗透虽然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手段低劣、容易分辨。自民进党上台以来,台湾岛内势力对大陆的社交媒体渗透愈加疯狂,但是其手段是简单低劣的、作用是有限的,我国社交媒体公开IP属地,就暴露一系列境外媒体;而这些媒体主要还是利用大陆舆情事件、粉丝经济、俄乌战争等挑动互联网对立和反政府情绪。方式简单直接,无法撼动我国国本。

第五,需要注意,规范中文互联网的健康生态,不能“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自特朗普上台开始,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舆论撕裂后果愈加明显,互联网上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在打击境外势力对国内互联网的渗透时,政府要做好度的衡量,切不可因噎废食。要制定科学的法律,明确舆论的边界,要让公民知道可以发表什么样的言论,在规范自身行为时有法可依,而不是自我猜测,导致“寒蝉效应”;要做到依法行政,以法律为准绳,保证互联网公民自由发言的权力;在制度建设和落实法治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好公民的隐私保护,切不可上纲上线一刀切,将公民合理发泄不满的声音和反馈渠道抹杀封死。

 

本文为笔者撰写,欢迎引用转发,但请勿擅自下载用于牟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