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猎中捡到小狼崽,抱回家养着养着就养成了狗”,这样的艺术创作太过浪漫化了
【本文来自《草原狼看到游客求摸头被质疑是狗,动物园:人工饲养和人亲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公羊开
三万多年前的人都是渔猎,应该就是在渔猎的过程中捡到了狼崽,然后在养的过程中发现对人还挺友好,于是就养下来了,最后养大了之后发现对渔猎也有帮助,就这么慢慢的培育成了狗,我猜应该就是这个过程吧。
1,这种浪漫化的“打猎中捡到小狼崽,抱回家养着养着就养成了狗”正是想当然的明证。
如果这是真的,那为什么家犬仅仅是在东亚(实际上具体说就是中国南方)被首先驯化,并且扩散到了全世界,以至于今天全世界主要的犬系,其实都是其后代呢?
要知道进入旧石器时代以来,至少有三百万到一百万年左右的时间长度,人类已经遍布非洲以及欧亚大陆了。
这上百万年里,可不仅仅是只在中国南部捡得到小狼崽,甚至中国南部都不是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如果“打猎中捡到小狼崽,抱回家养着养着就养成了狗”是真的,那么狗不但不应该是在东亚起源、被首先驯化,甚至也应该是像牛、羊等动物那样,是在世界各地多点被驯化的才对啊。
毕竟遍布欧亚大陆,实际上哪里都能捡到小狼崽不是吗?
毕竟中国南方既不是唯一能捡到小狼崽的地方,也不是最早能捡到小狼崽的地方啊。
2,第二种浪漫的想当然就是原始人类一步到位,有意识将狼驯化成了猎犬,人兽和谐,带出去共同打猎。
这是影视作品看多了。
猎犬这类高度驯化的品种,首先不可能出现很早,其次原始人类不可能有意将狗驯化作为狩猎助手,原因很简单:费效比太不合适。
即便是野生的狼,实际上也很难猎捕中大型猎物,多数不过是能抓些老鼠、兔子、山鸡之类罢了,而且要作为猎犬,必须大量饲养,必须既训练其服从性又要保留野性(比如攻击性、觅踪能力等等),对原始人来说,意义其实真不大。更何况:对人来所说,狗明明还有更加有用,成本也更加低的合适角色。
早期人类驯化狗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大体上应该是用作“看家护院”、“守卫财产尤其是粮食”、“宠物”这三类,其中看护粮食不被老鼠、野鸟之类偷食应该就是最主要的工作。——因此当年狗拿耗子绝对不是多管闲事,而一定就是分内之事。
不排除原始人出去打猎的时候,也会带上一条狗,但是这肯定既不是狗的主要角色,也不是其被驯化的主要原因。在家中陪伴妇孺,守护粮食不被老鼠等偷吃,见到陌生人能叫两声,才是狗的主要角色。
这也从狗的体型能看出来,实际上无论是在什么时期,狗的体型总体上都比同地域的狼偏小,脸颊偏弱。
3,至于狗和农耕的关系、为什么说狗是由野狗驯化而来,而不是直接由狼驯化而来,之前的回帖我已经解释了,不重复了。多说一点的就是:为什么是东亚(中国南方)?简单说,首先,中国南方是全世界最早进入农耕的地区,而且这种进入是以一个较大的规模实现的。前面的帖子说过了,狗被驯化的前提实际上是狼在自然界中进化(或者不如说分化)成野狗这一步。所谓进化就是“自然选择”(相对的驯化其实就是“人工选择”),狼会进化成野狗是因为它要去适应新的环境和生存条件。那么,这一新的环境和生存条件是什么?其实就是人类定居点附近的环境,以及以人类食物残渣为固定食物来源的觅食条件。因此,较大规模的人类定居点的出现,必然是前置条件。而同时期甚至是以后的一个很长的时期,欧亚大陆上其实只有中国南方有这条件。这也是为什么狗会起源于中国南方并有时间扩散到整个世界的直接原因。
另外一说,中东和非洲也有出现很早的农耕区,为什么那里没有驯化狗呢?这主要是因为犬科动物基本都不喜欢炎热的气候,绝大多数都只在温带和寒带生活,热带比如中东埃及这类地方,犬科动物比较少。——相对的,他们驯化了猫科动物,也就是家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