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豪华酒局: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作为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大喜功的皇帝,乾隆想要名垂青史并不是什么秘密。
年轻时说自己“十全武功”,老了说自己是十全老人,一生疯狂作诗凑数四万首,还是一个给名书名画盖私章的狂魔。干啥事都想争个第一的乾隆,攒个酒局都想着天下第一。
今天咱们来说紫禁城里规模最大最豪华的酒局,千叟宴。
千叟宴的起源并非乾隆,而是他的祖父兼偶像康熙。
公元1713年三月,也就是康熙五十二年,正值康熙皇帝60岁的生日。
无论在哪个时代,60岁对于个人都是大事,更何况是对于当时的康熙。康熙一琢磨:“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那必须要来一场大庆典。
所以康熙大摆宴席,宴请从天下来紫禁城里为自己祝寿的老人,无论阶层和身份,只要年龄到了就行。
根据昭梿在《啸亭续录·千叟宴》里的记录:“康熙癸巳,仁皇帝六旬,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一千九百余人。”到场的老人1900多个,其规模可想而知。
在这场宴会上,康熙作诗一首:
百里山川积素妍,古稀白发会琼筵。
还须尚齿勿尊爵,且向长眉拜瑞年。
莫讶君臣同健壮,愿偕亿兆共昌延。
万几惟我无休暇,七十衰龄未歇肩。
这首诗直接名为《千叟宴》,故此千叟宴的名头就这么传了下来。这次千叟宴不仅让康熙给自己庆祝了生日,还刮起了一股敬老爱老之风,康熙的圣名再次传遍神州。
所以在9年之后的正月,甚至还没过69岁生日的康熙,提前透支了自己70岁的生日,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
我严重怀疑康熙知道自己快撑不住了,所以才要提前办千叟宴。参加这次千叟宴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康熙的孙子,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
看到自己的皇爷爷身居皇位,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宴会接受四海朝拜,不知道在当时年仅12岁的弘历内心激荡出了怎样的风云。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年末,康熙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春秋。
雍正可能也曾想过要在自己的时代办一次千叟宴,但可惜没等到那一天,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到乾隆身上了。
乾隆:爹,你放心,你没办到的,儿子都给你办得漂漂亮亮的。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初六,乾隆皇帝五世元孙降世,天下承平日久,人民富足,乾隆觉得是时候了,就在乾清宫举办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千叟宴。
据说这次千叟宴,全国文臣武将过60岁的皆有封赏,最后受赏者达3000余人。而到宫内真正吃席的老人,也有800多人。
但最奇的是这次的千叟宴里出现了一个时年141岁的老人,141岁?这本该是一个一眼假的震惊系新闻,但我去查了查,发现这个老人的名字和经历都能查到。
老人名叫郭钟岳,字叔吾,福建人,97岁才中举,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虚报年龄。因为141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他作了一副对子: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一甲子60年,双甲就是120,再加21正好141);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古稀70岁,双古稀140,再加1年也就是141)。
这场千叟宴之浩大,被当时的文人称颂“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吃人家的嘴软,不管“万古未有”有几分真实,听在乾隆耳中应该十分舒畅。
但这并不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千叟宴,说到最,还得是嘉庆元年那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千叟宴。
乾隆六十年,他已经85岁了,因为康熙在位61年,乾隆为了不逾越祖父,所以选择退位,将皇位给嘉庆帝。
嘉庆元年(1796年)的正月初一,乾隆正式传位嘉庆。之后他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生涯第二次千叟宴。
因为当时乾隆已经86岁,所以他要求列席参宴的老人须在70岁及以上。全国上下从东到西,由南到北,列名邀赏者有5000多人,列名参席者就有3056人。
其中包括106岁的熊国沛和100岁的邱成龙,乾隆称他们为“百岁寿民”、“升平人瑞”,赏六品顶戴,90以上老人梁廷裕等赏七品顶戴,以示自己养老敬老之意。
在宴会上,嘉庆帝亲率领3056名白发银须的老人山呼万岁,为乾隆祝寿。此情此景之下,乾隆对自己这一生应该是十分满意的。
一通商业互吹和行礼之后,就该开饭了,乾隆给这帮老人们准备的是,火锅。
火锅分三个等级银、锡、铜,宴席则分为两等。
一等是银锡火锅各一个,猪肉一盘,羊肉一盘,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二盘,乌木箸两只,另备肉丝汤饭。
二等是铜火锅两个,菜色略有减少,器皿有所不同,其他皆是大同小异。
一等宴席是用来招待二品以上大臣和外国使节的,二等宴席则是给三品以下官员及士农工商。就这么分席而坐,前前后后摆了800桌,光是传菜的宫女太监就有接近200人。
根据内务府档案《御茶膳房簿册》的记录,这次千叟宴共用玉泉酒400斤(一斤16两),烧柴3848斤,炭412斤,煤300斤。管中窥豹,这场千叟宴耗费之巨可想而知。
最后内务府一算账,好嘛,总共花了100多万两白银。要知道清朝北洋舰队的致远和靖远的造价是169万两白银,您算算这顿饭有多豪气。
为什么吃个饭会花这么多钱呢?
因为不只是单纯的吃饭,人工、酒、菜、柴炭煤,乾隆给参宴者每人送了一根手杖,来的老人里有远有近,每个人还要包接送和食宿。人吃马喂,全是挑费,再加上必然有人从中贪污,所以100多万两白银的账就出来了。
虽然花了这么多钱,当时大伙儿也很高兴,结局却并不欢喜。
千叟宴结束后不久,就不断有老人一病不起,甚至离世的消息传出。千叟宴被传成了“夺命宴”,据说惊动了乾隆,还专门有人负责调查。
其实原因并不难知晓:
老人本来就不能折腾,古时候交通不便,离得远的可能要提前几个月出发来赴宴,舟车劳顿太辛苦;
很多老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皇上,乍一看到乾隆,情绪起伏太大;
800多桌摆在皇宫里,自然不可能都在宫殿里。事实上只有一二品大臣以上的才能在室内用餐,绝大多数人都在室外,而当时又正值数九寒冬,太冷;
很多人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机会来宫里,吃上御膳,那可不得多吃点。暴饮暴食起来,有些年轻人都遭不住,何况是古稀老人。
所以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千叟宴成了“送命宴”,很多人也把这场千叟宴看成是清朝康乾盛世由盛转衰的标志。
这也给咱们大伙儿提了个醒:
吃再好的饭,喝再好的酒也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喝酒。不要人家请吃饭拿出个什么好酒,以前没喝过的,就非得多喝点儿。
平时酒量就二两的,非要喝四两;平时喝半斤的,必须干一斤。
没那个必要,酒喝多了伤身,喝醉了最后难受的不还是自己。就算是茅台喝醉了,跟几十块钱的酒喝醉了一样,你的难受不会减少半分,该吐还得吐。
万一喝醉了,再犯点什么事儿,那是你喝进肚子里的几两好酒能弥补的吗?
无论什么酒,终究是人喝酒,不要让酒喝人。
谢谢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