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黑鉴赏:《流浪地球》引热议,中国式科幻全方位解读

以下摘自BBC 中文网

500

《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故事设定在2075年,太阳急速膨胀衰老,即将吞没太阳系,毁灭地球。由吴京饰演的中国航天员前往国际空间站,与国际同僚肩负领航者的重任。他的儿子与地面上的人类一起启动“流浪地球”的计划,试图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型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宇宙中的新家园。后来在多国救援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成功。

以前中国观众看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主要是基于一种猎奇的心态,而这部电影“通过银幕上的中国元素与观众中的中国人建立了认同感。”

好莱坞电影中也有处理父子关係、年轻人在危险中冒险的故事,但通常以多个人种的面孔呈现。而这部电影主要用中国人来表达人在宇宙中探索、斗争的形象,“这本身就(对中国观众)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认同这部片子没有传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视觉营造上有所突破。但他对BBC中文说,其内在的精神核心还是和《战狼》系列一样。“为了达到一个伟大目标,即所谓的拯救地球,可以抹去一个人或许多人的生命,这种集体主义思想与爱国主义的内在价值观是一致的”。

认为,编剧对未来社会结构的想象、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对个人的认识等方面的设计暴露出编剧“对个体的价值、个体的尊严和生命缺乏(删除五个字)”。

故事设定在一个没有货币制度的社会中,人物通过自己在社会中的表现积累社会信用。在郝建看来,剧中的台词“晚上居委会发饺子”显示该社会实行食物配给制,而居委会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层节点。“这是一个否定个体平等交换的社会,是绝对集体主义的供给制社会,或者彻底的共产主义。这是典型的红色理想。”

当面对重大的生命决策时,电影中人物行为所体现的内在观念“有某种非常可怕的东西”。影片开头,主人公选择放弃妻子的生命。郝建认为,这种决定他人生命的戏非常难写,但编剧却让人物毫无困难地做了决定。另外,影片设定普通人通过抽签决定谁有资格进入地下城,而宇航员的亲人享有特权,是“一种奇怪的设定,反映出作者(删除三个字)价值观。”

注:删除了部分非常具有侵犯性与侮辱性的词汇与描述。

欢迎大家批评鉴赏其中的宣传手法。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