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合作 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作者:陈秧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受极端天气、地缘冲突、新冠疫情等的冲击日益凸显,全球粮食不安全人口持续增加,实现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面临严峻挑战。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各国休戚与共。国际社会需要携手应对,共同提升全球粮食生产能力,致力于确保全球供应链畅通,推动构建更可持续更加公平的国际农业治理秩序,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一、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实现2030年SDGs目标面临挑战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事关全人类的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2015年联合国193个成员国正式通过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但可惜的是,全球发展逐渐偏离了“到2030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预期轨道,长期性饥饿人口不降反升。尤其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缘冲突、新冠疫情、经济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大幅攀升,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加严峻。
根据《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0年全世界共有7.20-8.11亿人口面临饥饿,比2019年增加1.61亿。2020年有近23.7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比2019年增加3.2亿。《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有53个国家或地区的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粮食不安全主要发生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全球有一半以上的饥饿人口分布在亚洲,1/3以上位于非洲,且非洲是饥饿人数增幅最大的区域,食物不足人数占总人口数的21%。
进入2022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加剧。20多个国家出台了粮食出口限制令,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于2022年3月创历史新高,达159.3,4月以后略有回落但仍处于高位状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5月初在非洲访问时指出,当前非洲“粮食、能源和金融三重危机”正在加剧。《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预计, 2022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将比2021年更加恶化。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共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联合国《2021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显示,疫情造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下的17个目标进度均放缓,有的领域还出现了倒退。联合国估计,全球今年可能将有25亿人陷入极端贫困,如果不及时采取全球应对措施,全球减贫与消除饥饿努力将功亏一篑。联合国粮农组织市场及贸易司司长贝尔哈桑指出,为了在2030年实现“零饥饿”目标,全球“需要采取紧急、大胆的行动,特别是采取行动解决粮食获得不平等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快速行动,应对日趋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二、中国加强农业生产和科技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全球粮食安全。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期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把粮食安全列为八个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中国加强农业生产和科技合作,致力于让更多人远离饥饿威胁,让更多国家与地区提高可持续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成功解决了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造福全球粮食安全。“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了约占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近1/5的人口,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有力地保障了14亿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为全球粮食安全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粮食安全。中国秉持“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受援国主导”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出农业专家和职业教师、开展农业管理与技术培训、推广作物良种以及援助各类农业物资等多种方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享中国农业发展适用技术、成功经验和技术装备,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助力全球粮食安全。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向30多个国家派遣了200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举办了400多个专业培训班。中国先后设立中国-FAO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中国-IFAD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中国成为FAO南南合作框架下派出专家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支持粮食援助等人道主义事业,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些农业技术交流与资金援助,发挥了中国在农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促成了中国援外资金与相关利益方资金的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例如,中国-FAO南南合作项目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40%-70%,“中国—FAO—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还荣获了“首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中国致力于扩大国际农业经贸合作,促进全球粮食安全。中国是全球化的积极推进者,致力于通过农产品贸易促进、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等经贸手段,不断扩大全球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合作,做大全球发展蛋糕,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各国粮食安全。中国持续扩大国内粮食市场,大幅放宽农业领域外资准入,农产品约束关税由2001年加入WTO时的23.2%降至15.2%,近年来又多次自主降税,实施关税仅为13%左右。出台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举措,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进口量持续增加。我国粮食进口量占全球市场的份额由2001年的5%提高至2021年的22%,粮食进口增加有力地改善了粮食出口国的小农生计。中国已与全球140多个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与60多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农业合作机制。中国积极实施《贸易便利化协定》所要求的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呼吁各国保持全球粮食贸易开放,敦促取消单边制裁与出口限制,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与畅通,有力地促进了全球尤其是贫困国家、脆弱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投资,为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力、改善小农生计、促进当地与全球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以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农业投资为例,中国在共建国家的农业投资项目超过820个,投资存量超过170亿美元,实现了中国农业与东道国农业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中国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农业治理秩序,共促全球粮食安全。中国始终秉持“发展优先”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支持联合国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利用联合国、G20、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合作机制和平台,促进公平有效治理,推动构建更加平等均衡公平的新型全球农业发展伙伴关系。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然持续、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主张各方应坚持“发展优先”,减少科技和贸易限制,遵循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切实加强团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三、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创全球粮食安全美好未来
当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期限正日益临近。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任何国家或组织都无法单独应对粮食和农业领域的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需要精诚合作,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携手推动全球粮食系统转型,共创公平、可持续、没有饥饿的美好未来。
共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是根本。全球农业粮食体系不仅为全世界10亿人直接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与35亿人的生计与粮食体系关联。据FAO估算,到2050年,世界粮食产量必须翻一番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应对粮食安全危机,根本是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各国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和农业发展水平。这需要各国在战略上把粮食和农业摆在优先位置,分配更多资源来保障粮食生产,持续提高当期和远期粮食产量。更需要国际社会采取切实行动,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过发展援助、经贸合作、技术转移等多种方式,帮助其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抵御自然与市场风险的能力。技术转移、经验分享与能力建设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和自给保障水平。这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农业和粮食领域的科技合作,推动农业领域人才、知识、技术和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跨国流动,强化技术进步对于粮食增产的驱动作用。中方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促进粮食生产专项行动”,将极大推动各方相关领域合作,助力全球粮食生产能力提升。
共同维护供应链畅通是关键。全球粮食产业链涉及生产、储存、加工、运输、贸易、消费等多个环节,粮食供需呈现生产国高度集中、消费国高度分散的典型特征,这导致全球粮食安全容易受到极端天气、冲突、出口限制等突发因素的冲击。国际社会需要坚决维护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增进农业贸易政策协同,大力推进国际粮食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取消一切不合理的粮食出口限制,加强粮食产供销以及种子、农资、农机、食品加工、跨境电商等延伸产业链的国际投资与合作,强化全球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和调控能力建设,确保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通畅。从长远来看,国际社会还需要在FAO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依托国家领导的行动方案,推进创新和可持续融资,推动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切实提升粮食全产业链韧性。
共同完善全球粮农治理是保障。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粮农治理作为保障。这需要秉持“发展优先”理念,进一步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推动落实FAO、G20和APEC等倡议的建立全球和区域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安全治理机制和禁止粮食禁运等行动计划。这需要加强南南合作、三方合作以及南北伙伴关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推动建立更高效率、更为合理的全球粮食治理体系。全球粮食安全具有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国际社会需要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核心依据,进一步制定全球粮食安全的路径图与行动计划,强化国家、区域、全球的治理协同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相向而行,推动构建全球粮食安全共同体,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