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官方对数学的态度,科举算不算?直到明朝,科举里才取消了明算科呢
【本文来自《丘成桐是伟大数学家,还是西方伪学伪史的迂腐教条的卫道士》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基本的历史事实是,西罗马陷落后以北方的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欧洲人只从罗马人那学到了一丁点的被删减过的希腊数学,没办法罗马本身就没怎么继承古希腊文化,而后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停滞不前,直到在中世纪后期才开始好转。
首先十字军东征让欧洲人接触到了古希腊,阿拉伯乃至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其中包括四大发明。
到了12世纪,欧洲数学界出了个代表人物,斐波那契,他写了本《计算之书》向欧洲人介绍了希腊阿拉伯埃及印度和中国的数学算法和应用,其中包括《孙子算经》的不定方程解法。
终于到了16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相继开展,近代欧洲历史序幕被拉开,让一直处于人类文明低洼的现代欧洲主体日耳曼人首次出现在了人类文明的高地上,有了现代数学现代科学以及所谓的人文思潮。
而中国方面,我只说官方科举对数学的态度,自从隋炀帝开科取士后,直到明朝才废除科举里的明算科,只留明经一科,清延续了明制。
所以,到底谁有没有传统,一目了然的事。
问题的关键其实就出在历史事实被混淆了。
一方面是以为近现代欧洲和古希腊是一脉相传的,一方面又无视了近现代欧洲学习和发扬了欧洲以外的文明文化的事实。
既然近现代欧洲能后发先至,更包容的中华文明也一样行,有必要妄自菲薄么?
最最不能容忍的是妄自菲薄不说,还给现代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欧洲和西方各种贴金。
就算是个伟大的数学家,一样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