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疯狂的外星人》就能明白,为什么《流浪地球》会大火?

在《流浪地球》巨大炫耀的光芒下,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很快败下阵来。

这是时隔13年宁浩再度推出“疯狂系列”,又集齐了黄渤、沈腾、徐峥三大喜剧王牌,从一开始就让人备受期待。

第一天的票房就很能说明问题。上映当天,《疯狂的外星人》票房累计4.3亿,《风驰人生》累计3.33亿,《流浪地球》累计2.08亿,排名第四名。

但两天之后,《流浪地球》就以3.42亿元冲上单日票房冠军。之后,《流浪地球》票房反超,时至今日,稳居总票房第一位置,而且把《疯狂的外星人》远远甩在后面。

500

因为都是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也因为都冠以“科幻电影”之名,又是同时期上映,这两部影片总免不了被拿来比较。

但说实话,我在看完《流浪地球》之后又看了《疯狂的外星人》,只有一个感觉:

真没法比。

而且更令我遗憾的是,宁浩,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视觉呈现:星辰大海和一只猴子的差别

从这个角度比较也许有点欺负《疯狂的外星人》,虽然它也被冠以“科幻电影”,但说实话,和《流浪地球》的视觉呈现不知道差多少个level。

《疯狂的外星人》对特效运用最多的就是徐峥做表情的外星人,以及那只变成了外星人的猴子,宁浩也说这是最难的部分,也正是这部分,让宁浩最终对大制作特效电影有点望而却步。

500

相比之下,《流浪地球》是靠海量高质量的特效镜头才支撑起来的,展现的也是宇宙、地球、飞船这些本身就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元素。正是这些堪媲美好莱坞级别的特效镜头,也让很多人发出感慨:谁说科幻电影是好莱坞专属,原来中国人也能做到!

遗憾的是,对于这一点的反思,宁浩归结为大制作电影“意味着导演的自我表达空间无限让位于电影工业和视觉效果”。

500

如果是这样,《流浪地球》为什么会成功?

不过我刚才也说了这么比有点欺负人,所以姑且点到为止,而且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疯狂的外星人》败下阵来的根本原因。

思想深度:小人物命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宁浩一贯的风格一致,《疯狂的外星人》也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展开叙事。黄渤饰演的耿浩只是个“臭耍猴的”,没有生意,总是被老板挤兑,面临失业。但他内心又有对“国粹”的坚持,拒绝了开火锅店、和师兄做生意的生财路子,只是不想让这门手艺在自己手里断绝了。

这一点,很宁浩。但同时,也很大众。

500

《疯狂的外星人》第二层思想意涵在于对生命平等的追问。这次因为事涉猴子、人类、外星人,本身就暗含着一种身份等级差别。外星人称地球文明是低端文明,根本就不配存在,人类的自大让他们既敬畏又嘲笑外星文明,同时奴役自己低一等的动物(耍猴)。

这一点,其实是宁浩对自己的超越。但同样,很大众。

相比之下,《流浪地球》比《疯狂的外星人》关注的,显然要更宏大很多很多。


​有人说《流浪地球》是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的,我只能说这一次真不是爱国主义狭隘了,而是这些人他们狭隘了。他们这么说,无非是因为这是一部中国人拍的成功的科幻片,电影的主角是讲中文的中国人,是战狼吴京。这种偏见阻碍了他们对这部电影主题的正确认知。

地球会不会毁灭,人类最终命运如何,在极端危机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是牺牲个人还是拯救大众,包括家园情节、亲情、爱……这些哲学思考本来就是普世的,是生而为人、是任何一种文化都在追寻的问题,美国、欧洲、中国、俄罗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任何一个人都在思考,都有权利思考,何以见得中国人拍的《流浪地球》就是民族主义的了?

500

再说这部影片展现出的平等、团结合作、锲而不舍的人性光辉,哪一点都不是只有片中的中国人主角才具有的,而是普遍的。说实话,我在电影开始后也花了一点时间适应说中文的超级英雄,但我看到身边有那么多小朋友也来看这部电影,对于他们来说,以后说中文的超级英雄恐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我就觉得一阵“希望”。

而宁浩这一代电影人还在关注小人物的成长,充其量思考下等级关系,郭帆这一代已经开始思索全人类的命运,这大概就是两者最大的差距。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我们的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投向了全人类、全宇宙、未来。我们关照自身,也关照整个人类。我们希望人类文明更够延续,如果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那请让我来。

话语表达:装傻充楞和中国自信

宁浩向来以多线条叙事、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著称,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这一次《疯狂的外星人》甚至没有超越他的前两部“疯狂系列”。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好处,那种木讷、愚昧、普通、小聪明里透出的机灵劲儿,是大英雄们往往不具备的,黄渤和沈腾演的也很到位,电影院里阵阵不断的笑声就是最好的肯定。

但说实话,让我最不舒服的是两个小人物和C国特工Andrews的过招,暂且不论这个C国到底的哪国,反正是地球上最先进的国家,足以代表地球和外星生命建交。但就是这个最先进国家的最出色特工,一开始被两个小人物像耍猴一样绕得满地球飞来飞去,随后又因为各种机缘被小人物戏弄,丑态尽出。

500

席亚洲在文章中总结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在电影里涉及到外国人时常见的三种状态:“靠外国人吹捧我们,来显得我们牛逼”,或者“靠外国人贬低我们,然后我们暴揍他们,来显得我们牛逼”,或者“靠贬低外国人,来显得我们牛逼”。《疯狂的外星人》里展现的就是第二种和第三种。

我能接受《流浪地球》里面对外国人的中国人,却很难赞同《疯狂的外星人》里面对外国人的中国人。因为前者更不卑不亢、平等以待。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曾经仰望崇拜西方的中国了,也不需要通过让外国人在电影中出尽洋相来满足自己那一点虚荣心。

我们早就没那么虚弱了。

所以我们才有了《流浪地球》。

500

《流浪地球》的话语是中国的,充满了东方哲学,我们认同所谓的普世价值,同时我们也坚守自己的文化内核,不卑不亢,和而不同。我们不用通过仰望西方、通过回忆落后的历史、通过揭露中国人的丑陋来获得西方圣母式的同情、认可和救赎,这种思想价值是比酷炫特效更值得肯定的地方。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手中的电影片就是明证。

如果不是遇到《流浪地球》,也许《疯狂的外星人》成绩会好一点,但这种事情谁说得清呢?毕竟让《疯狂的外星人》败下阵来的,是它的叙事方式和精神内核,是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

不过我特别喜欢《疯狂的外星人》里耿浩的两句台词,师兄问他这事儿能成吗,他说:“不知道,试试”,略略闪现了中国人在未知中始终抱有希望的信念,当然,在《流浪地球》里,当俄罗斯宇航员问“会成功吗?”吴京回答:

“会的。”

【本文为风闻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