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钢结构资料 (1)
坐落在北四环北辰桥北侧的国家体育场工程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于2004年下半年进行了优化调整;2007年8月31日,钢结构工程合龙完成。该工程钢结构屋盖呈双曲面马鞍型,东西轴长298米、南北轴长333米,最高点69米、最低点40米。主体结构分成二个部分,即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被钢结构罩在里面。
“鸟巢”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钢结构最大跨度达343米,钢结构涂装面积达28.4万平方米。外罩是由不规则的钢结构构件编织而成,“巢”内则是由一系列辐射式门式钢桁架围绕成碗状座席。
2003年3月18日,13名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选举出3个优秀方案,分别是“鸟巢”方案、由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独立设计的“浮空开启屋面”方案和由日本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划与中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天空体育场”方案。在讨论“鸟巢”方案时,共有8票赞成、2票反对、2票弃权、1票作废。
2003年3月25日,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的"鸟巢"方案成为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方案,"鸟巢"这一名字不胫而走。现场的施工图等大多中后期操作,则都是由中国建筑院承担的
2003年8月,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安岳强有限公司、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组成的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成为国家体育场项目法人合作方招标的中标人。
2003年8月9日,国家体育场项目正式签约。
2003年底,奥林匹克公园地区基本都拆迁完毕了。原来嘈杂的集贸市场,小摊贩,小餐馆,火锅街从此在这个地方彻底的消失了。
2003年12月24日上午9时15分,“鸟巢”破土动工。
2004年5月,国家体育场看台结构和钢结构屋盖下的约1500根基础桩施工全部完成。一个月后,完成了基础工程施工的国家体育场进入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
停工:2004年7月30日,40亿,38亿,31亿,在一年多时间里,鸟巢的工程造价估算一变再变,前后相差达25%。高层目标是控制投资在31亿。为了进一步实现"节俭办奥运","鸟巢"暂时停工。
2004年8月,鸟巢公布效果图。
2004年12月, "鸟巢"优化设计,取消可开启屋盖,扩大了屋顶开孔,其钢结构用钢量比原设计减少了22.3%。膜结构减少了13%。官方称节省费用比最初35亿元的预算造价减少了约4亿元。
复工:2004年12月28日,工程正式复工。半年后,"鸟巢"内部看台混凝土结构全部完成。
2005年11月15日,国家体育场结构提前封顶。比预期时间提前了一个月。
2006年8月,钢结构工程圆满合拢,耗用焊条约2000公斤。
亮相:2006年9月17日11时30分,鸟巢钢结构最后一次卸载完成。真正的"鸟巢"外型诞生了!
2007年5月22日,“鸟巢”承建商之一德国康沃泰公司申请破产,该公司承担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的4万平米塑胶保护膜的工程。康沃泰公司随后被德国另一家著名的幕墙公司SEELE公司全资收购。
2007年9月27日,鸟巢"顶部开始贴膜,为坐席遮风挡雨。
完善:2007年10月15日,网络中有传言称:"由于鸟巢的设计缺陷,使用过于复杂的钢结构,晴天钢结构阴影致人看不清场上情况,所以鸟巢只能晚上在灯光照明下使用,也无法转播。"随后,鸟巢工程总指挥谭晓春明确表示:鸟巢的设计没有缺陷。根本不会影响观众的视觉效果,更不会影响赛事的正常转播。
2007年11月,场内开始安装座椅,开始内部装修。
2008年1月,部分海外媒体报道"鸟巢"工地发生死亡10人的事故,北京市安监局副局长丁镇宽对此回应说,在"鸟巢"的建设过程中,曾于2006年和2007年各发生一起事故,共死亡两人。
2008年1月底,"鸟巢"8万座椅全部装完 开始景观照明测试。
2008年1月底,北京市副市长陈刚透露,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造价控制在35亿元人民币以内。工程由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出资50%,其余资金采用社会融资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