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厂放大招,「录人」提前 「过年」
©️镜象娱乐
文丨李芊雪
「顾盼生辉要虐一周,心脏受不了了,我不管,必须立即看到他们原地结婚。」
热播剧《梦华录》自开播以来,就如同长在热搜上。上周预告一出,四十米大刀磨刀霍霍。横亘在赵盼儿和顾千帆之间,父辈的恩怨纠葛终于浮出水面,和「老丈人之死」脱不了关系的「顾老六」好不容易长出的嘴也因为这段往事而有苦难言。
要虐了。
被刘亦菲、陈晓古装神颜迷得神魂颠倒,为难得清醒的双向奔赴爱情上头动心,用户们坐不住了。
「加更」千呼万唤
《梦华录》播出效果称得上现象级,开播至今,微博超话、弹幕评论都必定涉及的话题是「求加更」。
即便有了首周的加更和提前的大结局,已经上头的「录人」仍觉不够过瘾,把剧照、花絮、采访、甚至片头片尾的每一帧镜头都盘到包浆,属于《甄嬛传》都松了一口气终于能换个剧盘的程度。
不得不承认「录人」们一骑绝尘的视力。仅凭借着片尾一闪而过的一纸文书,加上盼儿几次言谈中透露的「父亲曾在军中任职」的蛛丝马迹,赵盼儿和顾千帆之间的「世仇」前史已经被梳理出了大概。
三娘大婚的剧照,张好好为救引章身死的猜想,「这个家不能没有他」的小可爱陈廉是否真的生死未卜,还有诸如「盼儿是否是皇后之女」的脑洞,加之官家见到盼儿后浓到化不开的眼神,全部成为「录人」推测剧情走向和人物命运的线索——这阵仗几乎叫人有理由相信,把笔递给「录人」,《梦华录》能有一万种大结局的可能性。
气氛烘托到这,不加更实在说不过去了。
昨天,腾讯视频发布的《梦华录》大结局点映礼观看规则,圆了「录人」们的心愿。
6月26日14:00,将开启长达8个小时的点映礼直播,在一个半小时的主演互动后,主演团还将接力直播陪看,与所有录人共赴大结局。
针对差异化的用户需求,平台推出了三种礼包任录人选择。其中,VIP用户专享的「顾盼生辉」礼包,包括「点映礼直播(含回放)观看券」,并赠送33-40集提前观看券。对于非会员且想观看点映礼的用户,可以选择「倾盖如故」礼包或者「举案齐眉」礼包,一样可以“入场”观看。值得一提的是,「顾盼生辉」礼包还提供了2888积分限量免费兑换、抽奖免费赢和特惠购三种获取方式,这一波对会员的回馈也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并不断有用户分享免费获得“入场券”的欣喜。
「录人」过年,用户也为自己的需求被看到而表示「鹅厂这波够意思」。从用户角度出发,选择视频平台的理由其实非常简单:一看平台是否有合心意的内容,二看内容能否以合心意的方式进行编播。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养肥了再看」或者「一口气食完」,表面上看是用户的耐心下降了,对平台而言却有另一层深意呼之欲出:用户永远对优质内容有饥渴感。
「福利」不止点映
在数字内容时代,视频网站作为制播一体化平台,不仅要提供更多好内容,更要探索出更多好服务。
与海量内容相对的是有限的用户时间,视频行业近几年面临的压力不小。要留住并巩固用户,除了内容本身,平台也在寻找更多办法强化和用户之间的互动、纽带关系。仅从技术层面而言,平台的弹幕玩法在短时间内便几经更迭,带角色头像的弹幕、动态弹幕等层出不穷,其根本目的是搭建用户和用户之间、用户与内容之间的互动平台,同时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
除此之外,大热剧也在加更、点映、主创直播以及周边衍生上下足了功夫,甚至不乏专为一部剧的OST而举办线上音乐会的方式,以飨用户多方面参与的需求。可以说,「观看」是「创作」的催化剂,也正在成为「创作」的一部分。
《梦华录》在点映礼中,通过主角团接力直播陪看的方式,将内容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更进一步。虽然此前主角团已经通过弹幕空降、直播聊天等方式参与到用户互动中来,从时空方面来说仍停留在「跨屏」的非同步阶段,实时沉浸不足。
主角团和「录人」共赴结局,无疑更拉近了和用户之间的距离,类似Reaction的陪伴式观看,令创作者和用户实现了「同框」。不妨脑补一下,一边是洞悉全部剧情走向的主角团,一边是半猜半蒙云里雾里的用户,「反剧透」和「求剧透」的极限拉扯,「瓜田里的猹」已经有画面了。
「双向」需要底气和耐心
《梦华录》的火爆,「录人」奔走相告的「过年式」狂欢,都是建立在内容过硬的基础上。用户奔着内容而来,互动形式的花样翻新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视频平台一直在追求和用户之间的「双向奔赴」,首先要攻克的就是内容品质关。纵观近年来能在用户互动层面实现突破的作品,无一例外是有着坚实用户基础的精品剧、热播剧,「头部」概念肉眼可见向「好内容」靠拢,「好内容」才是硬通货,才是「双向奔赴」的底气。
对标国际一流的流媒体发展策略,平台价值和「IP」深度融合的趋势有目共睹。优质IP不仅代表着内容本身,更意味着背后有粘度的用户,提升IP的质量,也将站在内容背后的用户牢牢锁定在了平台视野内。《梦华录》的爆,即是平台选取/开发优质IP,并将其作为巩固和吸引用户引子的有力佐证。
再者,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双向选择,决定权到底是握在用户手里的。用户对内容有高需求,反推创作品质门槛的爬升;用户对互动方式有不同偏好,也需要平台用更丰富的形式来逐一满足,而这种满足不是一蹴而就的,且处于动态变化当中,需要时间逐一验证和实现,因此「双向奔赴」也需要耐心。
用户不满足于弹幕形式的文字互动,能够看到影像、听到声音的直播互动兴起;观众不满足于同步追剧,希望通过更灵活、更提前的方式解锁剧情,因而加更、直通结局等新的排播模式应运而生;还有的剧粉或者演员粉丝群体希望能够得到主创的签名照、海报,亦或是剧中道具、服装等衍生,相应的抽奖活动、同款安利以及衍生品的推出也是满足用户需求,强化平台和用户互动的一种方式。
虽说众口难调,但实际上每一次用户需求的变化,都在不同的维度影响内容创作、传播策略的迭代升级。而平台唯一需要明确的就是:用户需求是第一生产力,未来还有很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