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奶粉厂关了 美国妈妈们慌了

2022年06月22日 05:45 中国青年报

  今年春天开始,美国家长开始使出吃奶的劲儿寻找奶粉。

  一位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女儿买奶粉,驱车50公里,最终无功而返。有的父母搭乘飞机到墨西哥,“人肉背奶”回国。社交平台上,每天都有无数的奶粉求购信息,但大多石沉大海。推特上,一些父母索性组成了一个奶粉信息交流群,如果发现一家商店奶粉已经卖完,就拍照上传到群里,免得其他人再跑空。

  有些“黄牛”发现了商机,抢购大批奶粉,然后在网上以3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在一个奶粉抢购群里,群友们打趣,如今抢奶粉就像在研究走私。

  5月10日,家住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克萨·贝奇勒发现,她为两个孩子订购的奶粉没有按期到达。供应商解释说,这是供应链问题造成的延期交货,但没有告诉她“延期”到何时。

  绝望向这位母亲袭来。“奶粉荒”终于来到了她的家门口。

  贝奇勒的两个儿子都患有苯丙酮尿症,他们的身体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处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只能喝特殊的配方奶粉维持营养。一旦奶粉断供,两个孩子的生命都将受到威胁。

  大型连锁超市和网络购物平台开始实行奶粉限购,在沃尔玛,顾客一次只能购买两份配方奶粉,有的超市则是一份。

  走投无路的母亲们甚至开始在家自制配方奶粉。5月初,谷歌网站上,“如何为婴儿自制配方奶粉”的搜索量上升了120%。专家警告,让婴儿喝自制的奶粉可能引发严重营养不良,影响发育,甚至引起食源性疾病。

  但,“至少比什么都没有要强。”一些妈妈说。

  这场席卷全美的“奶粉荒”,导火索是一家奶粉工厂的关停。

  今年2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监督局(FDA)称,有4名婴儿感染了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其中两人身亡。这4名婴儿均食用了美国雅培公司在密歇根州斯特吉斯工厂的奶粉。FDA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工厂的环境受到了克罗诺杆菌的污染。随后,雅培陆续召回3款配方奶粉产品,并关闭了该工厂。

  从那时开始,奶粉变得越来越“稀缺”。零售跟踪公司“数据汇集”的数据显示,4月底,全美婴幼儿配方奶粉缺货率超过50%。到了5月下旬,婴幼儿配方奶粉缺货率达到74%,有10个州的缺货率已超过90%,最高的甚至达到了94%。

  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何一家工厂的关停,就能令生活在一个“超级大国”里的数万家庭买不到一罐奶粉?

  原因之一或许是“巨头垄断”。在美国,雅培、美赞臣、雀巢、百利高4家乳业巨头控制了90%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其中,雅培占据着超过40%的市场份额。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推出妇婴幼儿营养补充特别计划,由美国政府向奶粉生产者采购奶粉,作为福利,分配给美国的婴幼儿、妇女。各个州都对计划中的奶粉进行招标,签订独家合同。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美国州政府已经控制了所有婴儿配方奶粉销售的57%至68%。而超市等零售商也会给予受批准品牌更大的货架空间优先权。

  同时,美国“几乎关闭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进口市场”。美国市场上约98%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都为美国本土生产。大多数外国货会被征收17.5%的高昂关税,致使进口奶粉在美国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力。

  这一政策的发布初衷被认为是保护美国婴幼儿的食品安全。美国儿科学会曾警告说:“一些欧洲配方奶粉的说明书是用荷兰语或德语编写的,这使得讲英语的父母很难正确准备配方奶粉。”而《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尖锐地指出:“美国保护婴儿的合理本能已经转变为不合理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

  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劳动力短缺、俄乌冲突等影响,美国奶粉的供应链早已变得脆弱,奶粉短缺问题从2021年11月就开始初现端倪。加之消费者囤货、奶粉巨头企业把生产集中在少数大规模的工厂里,“奶粉荒”逐渐加剧。

  缺乏弹性的美国奶粉供应链就像一串多米诺骨牌,一块倒塌,全盘崩溃。

  为了缓解奶粉供应不足的问题,5月16日,FDA和雅培达成协议,涉事工厂将在两周内重新恢复生产运营。但是,即便恢复了生产,奶粉补充到商店货架上仍需6到8周的时间。

  雪上加霜的是,6月13日,密歇根州西南部遭到了暴风雨的侵袭,洪水摧毁了城市的排水系统并造成内涝,雅培的工厂受影响,再度关停。

  有媒体认为,美国母乳喂养的社会支持体系薄弱、奶粉制造商的引导性宣传、收入较低的女性缺少带薪产假等问题,也是“奶粉荒”造成如此恶劣影响的原因。

  玛利亚·斯坦特有一个9个月大的孩子。由于自己长期服药,她无法给孩子喂食母乳,奶粉成为了最后的选择。谈到买奶粉的经历时,她说:“大概两个月来,我没能找到哪怕一罐劣质奶粉。两周前,当我终于找到时,这是货架上的最后一罐。我含着泪水抬起头,在过道上感谢上帝。”

————————————————————————————————

“硬毒品”合法化后无家可归者增多,美一市长候选人称将提供住所

来源:澎湃新闻

2022-06-22 19:33

1

近日,美媒披露称,在俄勒冈州通过“硬毒品”合法化法案后,眼下该州波特兰市中心的街道就像一个露天的毒品市场,吸食海洛因、冰毒和芬太尼的无家可归者随处可见。为了安置这些饱受毒品之苦的无家可归之人,当地一位市长候选人打算利用一所空置学校安置这些人。

“像日本人”一样拥有狭小的住所

据美国新闻网站NextShark报道,退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士长莱斯利·赖特(Leslie Wright)谈及他第二次竞选波特兰市市长的计划时表示,自己将会争取当地和俄勒冈州各机构的许可,把无家可归的人安置在空置学校内,并给他们安排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

他说:“你见过日本人吗?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就挤在这些狭小而紧凑的地方。”

虽然赖特可能是在暗指在日本流行的低成本胶囊旅馆,但他的说法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二战期间关押了数千名日裔美国人的集中营——人们拥挤地生活在集体宿舍里,甚至其中的很多人最终都葬身于此。

另据《俄勒冈城市新闻》(OregonCityNews)18日报道,在遭到外界批评后,赖特说,他很遗憾发表关于“日本人”的声明,他承认这可能带有种族主义色彩。

“我的朋友告诉我,我不应该那样说,但我不是政客。我来这里不是为了伤害任何人或点名任何人。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人之一,他们学会了在狭小的地方生活。”他说。

赖特还表示,那些入住空置学校的人不能在这里饮酒,并且需要接受视力检查,假使他们有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可能会被送往其他地方。

“我每天都会去这个社区抽签检查工作。社区之间会互相关照,确保院落的干净——没有毒品,也没有(注射毒品的)针头。”他补充道。

莱特在2021年3月的波特兰市市长选举中得票率不到30%,败给了前市长雷切尔·莱尔斯·史密斯(Rachel Lyles Smith)。他将在今年8月的一场特别选举中与现任波特兰城市委员会丹尼斯·麦克格里夫(Denyse McGriff)对决。自从史密斯今年4月辞职以来,麦克格里夫一直担任代理市长。

“110号法案”提高犯罪率

另据英国《每日邮报》20日报道,目前俄勒冈州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无家可归的人,是因为当地选民在2020年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了“110号法案”,使该州成为美国第一个将私人持有海洛因、冰毒、可卡因和芬太尼等“硬毒品”合法化的州。

该法案规定,一个人若被发现携带适用于个人数量的海洛因、可卡因、甲基苯丙胺和其他毒品,只会收到一张像交通罚单一样的传票,最高罚款100美元。不过,若他拨打热线电话“生命热线”对自己进行健康评估,那么就可以免除罚款。

这一法案被宣传为建立和资助戒毒康复中心的一种途径,该中心将为人们提供戒毒方面的帮助,将吸毒者与服务和治疗联系起来,而非直接将他们关进监狱。俄勒冈州也因此被视为一个试点城市,其温和的戒毒方式可能会在将来被其他州效仿。

但据福克斯新闻(Fox News)报道,这项首次在美国开展的尝试持续了16个月,数据并不理想——2021年,当地吸毒过量致死的人数达到1069人,创下历史新高,比2020年增加了41%。

当地倡导戒毒的非营利组织俄勒冈复苏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迈克·马歇尔(Mike Marshall)对“110号法案”实施后惨淡的数据并不感到意外,他说:“该法案的初衷并不是用来降低我们的毒品成瘾率,所以它从来没有处理过我们的成瘾危机,它一直是用来对付毒品战争的。”

尽管俄勒冈州的毒品战争可能得到了改善,但其他犯罪案件数量却在上升。该州华盛顿县地区检察官凯文·巴顿(Kevin Barton)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持有毒品合法化,涉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有所增加。”

截至目前,统计数据显示,俄勒冈州今年的犯罪势头比去年更为恶化,当地的谋杀案数量上升了11%,强奸案数量上升了近10%。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已是俄勒冈州几十年来犯罪情况最严重的年份之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