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各大中小厂我参观过不少,个个都说是ISO标准化体系,结果呢?

【本文来自《我是制造业从业者,大量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护,缺乏足够有责任心的技术工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或许你们工厂对工人很好,但改变不了大众对你的同行整体印象实在是太差的现实。现实中的中国制造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太严重了,同行内斗让所有人都无法脱离血汗工厂这层级别。实际的国内制造业的现状:

产业结构混乱并且极度不平衡,你能找到从手工作坊,老旧生产线到智能4.0产业园的所有样板。长期的低薪酬让从业者流动性极大,12小时的两班倒没几个人能熬下来,更何况过量的重复性劳动和危机四伏的工厂环境。厂内的主管,经理,厂长的管理方式还停留在工业1.0时代,这种情况下996和007算什么,猝死和残疾的工人(很多还是底薪1000多一点的外包)一抓一大把,但对主管们来说工人就是燃料和螺丝钉。专业一点的技术工程师更惨了,不会站队和拍马屁可不行。什么?你说“博士”出身的技术员是人才?不把大头头哄高兴了,怎么算是人才?最后在资本压榨下,这些优秀的技术员,产业工人受不了要跳槽了,抱怨工厂加班不给钱,节假日装死人,安全保障全无,动不动就裁员。

我作为一个外贸业务员,江浙那边的情况我不知道,珠三角的各大中小厂是参观过不少的。个个都说是ISO标准化体系,结果去现场一看,不管大厂还是小厂,一切工序还是靠手工(人还是最便宜最灵活的),劳保近乎于无,工人们犹如工蚁,工作,加班,吃饭,打游戏,目睹这些事足够多后,自己哪怕有再强大的制造业立国的意识,都会土崩瓦解,这种日子有什么奔头? 去过一家光伏板企业,劳保就是一坨翔,没通风设备,全屋都是铅蒸汽,问员工有没有做体检,人家都不知道原来做这货要做体检的,这不是什么小厂,是某个被欧盟特定拉出来征收超高反倾销税的龙头企业之一喔,这跟珠三角的城中村气质太匹配了。我感到最核心的原因莫过于太过唯效率论了,不去研究怎么提高效率,太注重于短期利益,直观利益,管理水平简直没有,是一片荒漠。想以小钱赚个大便宜,最后确是吃大亏。

最后,我以朋友的身份说个建议:人生不如意时可以进去流水线做两三个月应急,但千万不要久待,我见过太多我觉得天资不错的人进厂拧螺丝拧傻的,人呆滞了,失去了思考能力那样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