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这才是猛男猛女该看的动画片!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后来因为太胖取消计划。”
虽是句玩笑话,可年轻时谁不曾壮志凌云,只是许多人一边长大,一边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样子。
那被遗忘的稚嫩力量,化作小小的人藏在我们心里,随时准备治愈我们。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这部动画片里,那个小人儿突然有了名字——希尔达。
《希尔达》是由英国同名绘本“Hilda”改编而来的奇幻冒险类动画,讲述了一个蓝发女孩希尔达一系列惊悚而治愈的冒险经历,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看过一集就再也停不下来!
影片表达简洁却不失深刻,北欧风味的画风加上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俘获了一批亟待治愈的心灵,尽管小众却口碑爆棚,被美国《娱乐周刊》杂志评为“当下欧美10后小朋友必看动画”,在豆瓣上更是获得了9.5的高分,但实际上可不止小朋友,谁看了都会赞不绝口。
冒险:学会和恐惧做朋友
希尔达从小跟妈妈一起生活在荒野。在这里,人类与精灵、巨人、鬼怪们共存,她对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都抱有深切的好感和天然的兴趣,充满好奇心和同情心,永远主动地探索着这个世界。
人类之于精灵,就像巨人之于人类,体型更大的一方总是不可避免地对较小的一方造成伤害。希尔达费尽千辛万苦终于与精灵们达成协议,得以继续住在荒野时,却被巨人无意地踏碎了屋子。
妈妈不满地说到:“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却全然不知自己也正踩在小精灵的屋子上。
这反而让希尔达体会到精灵们的困扰,于是带着刚认识的小精灵艾弗尔和妈妈搬到了巨石城生活。她在这里认识了大卫和弗里达,开始了真正的冒险生活——你看,冒险不一定要在森林,只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哪里都是冒险。
但是,面对陌生的城镇生活,希尔达一度感到迷茫和不适。
她不理解为什么城镇里的学校总要问她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而不是鼓励她们去想新的问题,也不理解城市里种种约束自由的规则有何意义。
于是她带着朋友们拯救洋葱怪、帮助雷鸟找回失去的记忆、去挑战让朋友做噩梦的马拉(噩梦精灵)和误入城镇的石头怪斗智斗勇……
每一次冒险,无论成败,都是对恐惧的征服,这让希尔达充满动力。
乔丹·彼得森在《人生十二法则》中说:“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挺胸迈步,直视前方,敢于冒险,这样你的神经通路才能充满急需的血清素。”简单来说,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血清素对胜利的取得发挥重要作用,而冒险则是血清素的“催化剂”。
所以,冒险是最好的学习,面对恐惧的心态和采取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塑造一个人的探索能力,而探索能力代表着一个人的边界所在。
这让我想起同样爱冒险的天才少女——谷爱凌。虽然她的故事一段时间以来争议不断,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总能在其中找到我们需要的力量。
在《纽约时报》发表的短片《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中,谷爱凌的冒险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喜欢那种肾上腺素爆棚的感觉, 感受那种紧张恐惧感,然后战胜它,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是恐惧带给了我人生中许多的精彩瞬间,让肾上腺素和恐惧共舞,我会花时间潜心感知与克服恐惧,因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它。那种不确定性才是最让人着迷的。”
谷爱凌的精彩是只有冒险者能创造的精彩。
人类社会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寻求确定性的过程,确定性带来安全感,但是冒险就意味着失败的可能性,所以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冒险。
一旦这种“排斥”长期占据上风,使人们不再愿意冒险,就失去大量的学习机会,成长空间越来越小,最后发现自己“忙碌一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治愈灵魂:不成功也没关系
正如谷爱凌所说,冒险是一种克服恐惧的能力,而具备这种能力首先需要树立健康的竞争观和成败观。
在巨石城的学校里,勋章代表着孩子们的优秀程度,就像在我们的世界里,分数常常决定着我们的能力高低。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往往导致一种不健康的竞争观,我们渴望成功,拒绝失败。正如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中说:“学校教我们怎么获得成功,却没有人教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失败。”
第一次去赚取勋章,希尔达的队伍因为洋葱怪功亏一篑,无功而返,希尔达说:“除了没成功以外,都挺成功的,是不是?”——对于希尔达来说,重要的永远是过程,至于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朋友大卫落选时,弗里达告诉他:“如果第一次没有成功,就试着假装它从未发生。”
无论是希尔达的勋章还是代表我们成绩的数字,都是符号化的产物,人们赋予它意义,转而在意义世界里拿它束缚自己。
《希尔达》则传达出了这样一种可贵的人生观: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只要不弃赛,人人都可以走到最后。最开始的一个小时里,谁跑在前面,真的没那么重要。
可是成年人的眼中,成败常常与输赢划等号,人生就像是一场无止境的比赛,没有赢就是失败。谷爱凌想赢,要赢,但是她更想要“成功”。
“赢输都是尽量做到自己的最好,这些奖牌都会自己来的。”
“我不是为了滑得比别人好,我是来打破自己界限的。”
对她来说,打破自己的界限,尽全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就是成功。“赢”,不过是“成功”的附属品,所以她才能如此享受比赛,以至如此享受人生。
要做到无谓输赢,还需要强大的自信和勇气,强大到无意理会他人的评价——“那些依据你的言行举止来判定的好坏都是非常主观的。如果你试图去遵循这样的评价,那你永远不会真正成功。”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恐惧来源于对失败的排斥。我们要求自己追求别人的标准,取得别人眼里的成功,却忘记了正是逆境和失败的可能性带来了人生的巨大乐趣,唯一值得追寻的是自己创造的人生模式。
教育: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勇气,不一定来自天赋,更多地来自家长的耐心陪伴和教育。希尔达的妈妈乔安娜就非常乐意去了解女儿的世界,愿意陪她一起冒险,同时尽力帮助她适应人类的社会生活。
初来乍到的希尔达总是交不到朋友,妈妈担心她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融入不了社会环境,要求她抱有开放的心态来交朋友。可是,希尔达并不愿意和没有同情心的人交朋友。
知道实情后的妈妈不再强求,反而尊重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支持她的自主选择。
老师将希尔达因为好奇心“扰乱”课堂秩序当作她不适应学校生活的理由,提出希望她转去问题小班时,妈妈没有仅仅因为老师的一面之词而批评女儿,反而给予她坚定的支持:“不,希尔达,你就保持你现在的样子。”
谷爱凌也和希尔达一样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由妈妈谷燕照顾。
但是谷燕根本没有在“培养”爱凌,她只是陪着女儿长大,让女儿自己选择,并适时地给予帮助——不设限,不退缩,敢于摔倒,让勇气为你所用,尽情体验生命的一切可能性。
谷燕说:“我就叫爱凌不要做完人,因为(这样的人)根本不存在。”爱凌却反而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完人;“更重要的是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只要一直在学习,人生永远正青春。
很难想象,如果谷爱凌的妈妈因为担心孩子受伤而阻碍她的热爱,如果希尔达的妈妈因为想让女儿融入社会生活而禁止她和自然生物贴近,我们还能不能看到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谷爱凌和希尔达?能不能让世界看到中国女孩的冰雪梦?巨石城那些“奇怪”的生物能不能获得人类的理解?
如果你我,因为家长的意愿错过我们人生重要节点的自主选择权利,我们如今该身处何方,以何身份做着什么样的事呢?
动力:成为自己的改变
冒险的能力需要培养,如果你期待改变,就请创造一场改变。
也许你是一个奋战高考的高中生或迷茫而渴望成长的大学生,那么请不要害怕拥有远大梦想,你所恐惧的,正是你所需要的。
也许你是一个母亲或父亲,那么请不必“帮助”孩子成长,只需陪伴孩子成长,陪他冒险,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但也请别忘记自己的理想。
也许你是一位员工或领导,那么请不要忘记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那些蠢蠢欲动的“冒险”的念头,也许就是自我灵魂的碎片。
动画并不是儿童的专属,里面常常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它们值得“长大成人”的我们去欣赏、去思考、去学习。即使我们无法成为剧中价值观的实践者,但仅仅是在这大千世界里保持一颗纯净清澈的心灵何尝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不论此刻的你以何身份,身处何方,《希尔达》都值得你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来进行一个心灵的spa(治愈心灵不说,还能拿来学英语)!
再整装待发,重新启程。
-END-
主 编:阿布德吾力
副 主 编:刘美仪、艾孜则
版 块:聊撩好书、疆来电台
版 主:祖路比亚、米合热阿依
作 者:麦迪娜
校 对:穆耶塞尔·迪力木拉提
主 播:周俊冶
排 版:娜迪娅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