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抹香鲸潜水深度能达2000—3100米,潜艇只有几百米?

限制潜艇潜深的确实是抗压能力,但是和抹香鲸比那是不公平的,因为鱼类是“实心”的,最少也是接近“实心”的结构,有体内组织支撑,而潜艇是空心的,耐压壳要对抗巨大的艇内艇外压力差

有回答说潜太深不必要,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且不说潜更深可以隐藏的好得多,在现阶段反潜手段只有鱼雷的情况下,如果潜深真的有个两千米的话,就反潜鱼雷的那点可怜的动力,规避甚至甩掉都很容易。潜艇不能潜更深,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如果想潜更深代价太过巨大,而且遇险后的逃生也要困难的多。

不要觉得舰船是钢铁的就觉得舰艇很结实,我们知道钢铁密度是水八倍,然而一艘船的话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体积在水下,可能也就整船体积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用钢材做的船,其实密度也就水的五分之一

500

潜艇稍好一点,水面状态大约一半在外面

500

所以船体用的钢板是很薄的,如果用167舰的那个模型来说,红色部分是舰艇水下的部分,也就是说船体重量相当这部分体积的水,而打造整艘船的钢铁,如果铸成一整块一百多米长的钢锭的话,也就大体相当于下面所画的黑条那么大,因为钢铁密度是水八倍,那钢锭体积约为船水下部分的八分之一

500

所以舰艇的结构远没有你们想的那样坚强,像极端的例子,新舰在船坞滑道入水时下水过急,或者鱼雷在船体下爆炸,导致船体受力不均时,龙骨会被船自身的重量压断

500

钢铁制造舰艇在结构强度上,真的可选余地不多,并不是想加料就加料,想整多皮实整多皮实那么简单

而且,由于制造技术限制,船壳的钢板还是多块拼接的,如果出现受力不均,连接处就会崩开

而生物体就不存在这些个问题,它们不是空壳子,而且是柔性的,也不担心稍微变形外壳就会崩裂,体内的空腔被压缩一下没啥大事,就像你们评论里说的,人都能潜上百米,这已经是二战潜艇的潜深的水平了。

这是在8100米深度发现的马里亚纳狮子鱼,全身软趴趴的,根本不像经历过什么巨大压力的主

500

把一个气球装满水,然后坠一块石头沉到10000米深度,毛事没有,因为里面也是水,外面的水有多大压力里面的水就有多大压力和外面的压力抵消。气球里面装水然后放水里和一片气球皮浸在水里没啥区别。

另外潜艇动辄50米以上长,比抹香鲸大了太多,在这么大体形上实现刚性抗压就更困难了。如果潜艇只用做到抹香鲸大小,想来潜到2000来米不是什么难事。

500

潜艇逃生舱因为体积比起潜艇小的多,外壳就可以薄很多。

然而潜艇在水下不能使用柴油机,潜艇要么用核反应堆,要么安装柴电双推进系统,水下用电动机,吨位怎么都小不了,现代潜艇为了提高水下续航能力加装aip系统后吨位进一步变大,纷纷突破3000吨。也就早年人力时代的潜艇可以只有几十吨。

500

的里雅斯特号15米长,差不多就是抹香鲸大小,1960年有人状态下潜至10916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