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人韩老师
俗话说,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意思是,你上山或许能找着几棵笔直的树,但是在人间要想找到个直爽的人,难!也不知道当初说出这话的人是个什么样的心境,可他的意思很明白,遇见一个直人的概率之低不亚于碰见野生大熊猫,碰到就应该暗喜,赞一声,其事稀有!话说前几天我也感觉自己遇见了一个直人,这么难得的事怎么能不说。
不过,有人提问,什么叫感觉遇见一个直人?遇见就说遇见,没遇见就说没遇见。此处必须解释,因为我和他没面对面说过话,甚至他本人也早已不在人世。可是透过他阐述自己的主张和思想的书,我感觉他就是一个直人,一个孤愤的、不甘心的、锋芒毕露的直爽人。
那他留下的是什么书啊?书名和他的名字大体一致,叫韩非子。写的大多是他的主张,对当时局势的见解,以及各种各样的建议。尽管都是看他的书,但是有的人欣赏他的文采,有的人折服于他精湛的法术家理论,而我更倾向于他直率的个性。
韩非率直吗?我感觉他其实是非常直的。那些认为韩非本人“不道德”或者说具有“非道德性”的观点,忽略了这些不道德的政治主张完全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韩非本身不讲道德。事实上,韩非是非常熟悉儒家理论的,他在书里举了好多儒家的例子,甚至他认为孔子是道德的,说孔子是圣人,是道德的楷模,并且对这种道德不无赞赏之意。但是他笔锋又一转,说孔子固然是圣贤是道德的楷模,但是哪怕是一个最昏庸无能的人主也能让孔子俯首称臣。由此可见道德没权力有用,道德的力量在政治铁幕之内几无立锥之地。不是憎恶道德,而是它没用。韩非又举例说,那些墨守成规的儒生,成天说着先王的仁德,致力于舞文弄墨,崇尚伦理研究,花言巧语,明面上是为了树立美德,暗中却为自己谋取利益,从来不关注实际情况。结果用了儒家的办法导致国家衰弱,“此诚乱亡之术也”。可见当时儒家推广的道德没有起到治乱的作用,夸夸其谈,壮大了私家损害了公家。裹着道德的外衣强取豪夺,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刺破道德的外衣,大声说出这不是真正的道德!则需要更大的勇气。韩非刺穿了大而无当的儒家道德外衣,并且指出这一套在现实当中毫无用处。由此可见,韩非是个较真的人。要知道,韩非早期是受过儒家教育的,他的老师荀况就是儒门中人。可以从韩非对儒家理论的熟悉程度和坦然承认孔子的道德品质这些文字当中推想到,未接触朝局的少年韩非是多么崇尚儒家仁义之说,而其后对儒家学说大加鞭挞乃至于认为这是一门乱亡之术,批判的火力之猛前所未见。韩非,一个从儒家教育中走出来的人,却对儒家学说攻击的最激烈。因为他太了解儒家学说了,太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了,所以他攻击的才那么准确有力!那是什么造成的呢?我猜是现实的种种事件一次又一次冲击之下,让韩非清醒的认识了现实世界,明白了道德说教的无力。他高高扬起批判的鞭子,抽向自己。相比于面对无用的伪道德听之任之保全自己的聪明人,那个勇敢的揭露真相哪怕推翻自己从前建立的认知也在所不惜的直人更让人钦佩。
韩非的爽直还体现在他论域的开阔,不管是人性的阴暗面还是政治层面的阴谋诡计,不管是涉及位高权重的“当涂之人”还是普通的人群,他都一样写,只要涉及论述的主题他都写。他没有和他之前的人一样,说人啊生下来是善良的。韩非说人本质就是趋利避害,就是要用奖励和惩罚才能控制得了他们。他说,你不要指望别人的忠诚,当你把惩罚的权力给了臣子,他就会和司徒子罕一样用暴力夺权。也不能让臣子实行收买人心的举动,否则你的人就不向着你了。还有个生动的比喻,权力就像鱼,一旦买鱼的妇女把鱼放入水中,就永远失去它了。只有实行一定有用的法度,该奖赏的哪怕是个奴隶也要给,该惩罚的哪怕是近爱也要罚。韩非说,那些人主的身边人,时时刻刻都有揣摩的意图,如果人主一旦大意就容易被制服。没有哪个人是真正忠诚的,如果当涂之人得势,那么人主就会失势,普通人也不会在乎,只会屈服于势力大的一方。他对人性没有什么信心。同时,韩非的写法也很直接,就像他自己所说,“和氏之璧,不饰之以五采”。通过大量的事例和比喻说事,直指问题核心一针见血。他说国家有五种害虫,并且说明治理混乱在于没有统一标准,应该让经受危险考验的介士和勤勤恳恳的农民得益。他说奸臣就是重臣,重臣就是人主所爱者也。真是切中要害!让人对自己喜欢的人下手就像左右腿互砍一样难以办到。这种痛快淋漓直接说事的风格让人惊喜。他还对那些狡诈的富人田舍高阔而真正为国效力的人没有片瓦安身表示愤慨,韩非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为了更多的人活的好,为了国家强大而强调用绳墨禁止私情。许多学说不是深奥而脱离现实,就是尽管贴进现实而过于浅薄。韩非的学说却是立足于现实土地上的高耸塔碑。通过“参验”的方式比较现实和臣下的言论,不信巫祝祷告般的吹捧采取多角度观察现实的方法来掌握实情。这套学说又深邃又有用。
韩非的目的是明确的或者说是功利的,他就是要推动国家发展使其强大。他的一切法术理论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他不是不懂算计,他太懂了,但是他却揭露其中的一切奥秘,直接剖析其中的构造,坦诚到惊人的程度。这样一个直人不应该是课本上那副小山羊胡子,面容憔悴两眼瞪天的小气模样。通过他的书,在我的心头勾勒出这样一副画面:一个面相干净、目光平静而深邃的青年韩非在灯下侧身而坐,写着他想写的东西。
在历经一系列风波之后直率的韩非还是死于云阳狱中,但是他的思想没有消亡。普通人喜欢叫有文化的人某某老师,那么韩非这样一个直爽的有才的人叫他一声韩老师也不为过。众所周知,美貌的人是有魅力的,其实才气和人格也是有魅力的。韩老师这么有才且直爽的人值得神交。
不过,有人提问,什么叫感觉遇见一个直人?遇见就说遇见,没遇见就说没遇见。此处必须解释,因为我和他没面对面说过话,甚至他本人也早已不在人世。可是透过他阐述自己的主张和思想的书,我感觉他就是一个直人,一个孤愤的、不甘心的、锋芒毕露的直爽人。
那他留下的是什么书啊?书名和他的名字大体一致,叫韩非子。写的大多是他的主张,对当时局势的见解,以及各种各样的建议。尽管都是看他的书,但是有的人欣赏他的文采,有的人折服于他精湛的法术家理论,而我更倾向于他直率的个性。
韩非率直吗?我感觉他其实是非常直的。那些认为韩非本人“不道德”或者说具有“非道德性”的观点,忽略了这些不道德的政治主张完全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韩非本身不讲道德。事实上,韩非是非常熟悉儒家理论的,他在书里举了好多儒家的例子,甚至他认为孔子是道德的,说孔子是圣人,是道德的楷模,并且对这种道德不无赞赏之意。但是他笔锋又一转,说孔子固然是圣贤是道德的楷模,但是哪怕是一个最昏庸无能的人主也能让孔子俯首称臣。由此可见道德没权力有用,道德的力量在政治铁幕之内几无立锥之地。不是憎恶道德,而是它没用。韩非又举例说,那些墨守成规的儒生,成天说着先王的仁德,致力于舞文弄墨,崇尚伦理研究,花言巧语,明面上是为了树立美德,暗中却为自己谋取利益,从来不关注实际情况。结果用了儒家的办法导致国家衰弱,“此诚乱亡之术也”。可见当时儒家推广的道德没有起到治乱的作用,夸夸其谈,壮大了私家损害了公家。裹着道德的外衣强取豪夺,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刺破道德的外衣,大声说出这不是真正的道德!则需要更大的勇气。韩非刺穿了大而无当的儒家道德外衣,并且指出这一套在现实当中毫无用处。由此可见,韩非是个较真的人。要知道,韩非早期是受过儒家教育的,他的老师荀况就是儒门中人。可以从韩非对儒家理论的熟悉程度和坦然承认孔子的道德品质这些文字当中推想到,未接触朝局的少年韩非是多么崇尚儒家仁义之说,而其后对儒家学说大加鞭挞乃至于认为这是一门乱亡之术,批判的火力之猛前所未见。韩非,一个从儒家教育中走出来的人,却对儒家学说攻击的最激烈。因为他太了解儒家学说了,太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样的了,所以他攻击的才那么准确有力!那是什么造成的呢?我猜是现实的种种事件一次又一次冲击之下,让韩非清醒的认识了现实世界,明白了道德说教的无力。他高高扬起批判的鞭子,抽向自己。相比于面对无用的伪道德听之任之保全自己的聪明人,那个勇敢的揭露真相哪怕推翻自己从前建立的认知也在所不惜的直人更让人钦佩。
韩非的爽直还体现在他论域的开阔,不管是人性的阴暗面还是政治层面的阴谋诡计,不管是涉及位高权重的“当涂之人”还是普通的人群,他都一样写,只要涉及论述的主题他都写。他没有和他之前的人一样,说人啊生下来是善良的。韩非说人本质就是趋利避害,就是要用奖励和惩罚才能控制得了他们。他说,你不要指望别人的忠诚,当你把惩罚的权力给了臣子,他就会和司徒子罕一样用暴力夺权。也不能让臣子实行收买人心的举动,否则你的人就不向着你了。还有个生动的比喻,权力就像鱼,一旦买鱼的妇女把鱼放入水中,就永远失去它了。只有实行一定有用的法度,该奖赏的哪怕是个奴隶也要给,该惩罚的哪怕是近爱也要罚。韩非说,那些人主的身边人,时时刻刻都有揣摩的意图,如果人主一旦大意就容易被制服。没有哪个人是真正忠诚的,如果当涂之人得势,那么人主就会失势,普通人也不会在乎,只会屈服于势力大的一方。他对人性没有什么信心。同时,韩非的写法也很直接,就像他自己所说,“和氏之璧,不饰之以五采”。通过大量的事例和比喻说事,直指问题核心一针见血。他说国家有五种害虫,并且说明治理混乱在于没有统一标准,应该让经受危险考验的介士和勤勤恳恳的农民得益。他说奸臣就是重臣,重臣就是人主所爱者也。真是切中要害!让人对自己喜欢的人下手就像左右腿互砍一样难以办到。这种痛快淋漓直接说事的风格让人惊喜。他还对那些狡诈的富人田舍高阔而真正为国效力的人没有片瓦安身表示愤慨,韩非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为了更多的人活的好,为了国家强大而强调用绳墨禁止私情。许多学说不是深奥而脱离现实,就是尽管贴进现实而过于浅薄。韩非的学说却是立足于现实土地上的高耸塔碑。通过“参验”的方式比较现实和臣下的言论,不信巫祝祷告般的吹捧采取多角度观察现实的方法来掌握实情。这套学说又深邃又有用。
韩非的目的是明确的或者说是功利的,他就是要推动国家发展使其强大。他的一切法术理论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他不是不懂算计,他太懂了,但是他却揭露其中的一切奥秘,直接剖析其中的构造,坦诚到惊人的程度。这样一个直人不应该是课本上那副小山羊胡子,面容憔悴两眼瞪天的小气模样。通过他的书,在我的心头勾勒出这样一副画面:一个面相干净、目光平静而深邃的青年韩非在灯下侧身而坐,写着他想写的东西。
在历经一系列风波之后直率的韩非还是死于云阳狱中,但是他的思想没有消亡。普通人喜欢叫有文化的人某某老师,那么韩非这样一个直爽的有才的人叫他一声韩老师也不为过。众所周知,美貌的人是有魅力的,其实才气和人格也是有魅力的。韩老师这么有才且直爽的人值得神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