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宇航员要加入中国空间站,必须先学好中文。
青陆个人GZH: 青陆向科学要答案· 科学无界 身近未来63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中一个看点就是中国空间站使用全中文界面,以后外国宇航员要加入中国空间站,就必须先学好中文。
这是文化自信的一个体现。


在2013年美国上映一部科幻电影《地心引力》。女主逃离危险,进入中国空间站,发现中国空间站和飞船的控制台全是中文界面。最后乱按一通,蒙对了操作才返回地球。

这个电影可以说是一个预言,因为过不了多久国际空间站将会退役,美国目前都还没有规划新的空间站项目。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太空中就只有中国“天宫”空间站。
据相关新闻报道,“全球17个国家入驻中国空间站(包括中国本身),美国被拒绝。”
这些国家的宇航员要来中国空间站,就得先学好中文。
欧洲宇航局在2015年的时候,就综合训练使用中文。他们可丝毫不含糊,也不觉得被歧视,他们更应该感到荣幸。
由于人类文明的技术水平是加速发展的,自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大多数的人类语言在表达被技术爆炸改变的世界时,已经陷入了窘迫的境界,只有汉字可以从容的适应。
英文是字母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字母只有26个,简单而量少。不过字母文字是以单词为基础单位的,每出现一种新的实体或者一种关系,都要创造一个新的词。这使得字母语言的单词量要不断地增大。这是字母文字的一个致命缺点。
比如说: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这么长的单词,让人看着懵逼。相信也没有多少英美人士可以看懂并准确发音。
汉字用三个字就能表达:肺尘病。
这三个字在中国,小学生都认识,而且不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都能知道具体的含义。
汉族即使是新造的字,也可以简单而高超。比如以下这个字:

这个字,没学过的人都可以猜含义。
”人工石”不就是混凝土么?
拆成两个字,是“仝石”,而“仝”是“同”的异体字,“仝石”可以理解为:混凝土与天然石料的主要性能大致相同。
“砼”这个字的发明时间是1953年,发明人叫蔡方荫,是一位早年的清华学子。这个字被创造出来后,很快便在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学生中得到广泛应用。
据统计,英语单词数量已经突破100万,更可怕的是每年还在递增。可以预测,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星际大航海时代,超过人类想象数量的新事物出现,将使这些字母文字陷入”词穷”的境界。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文明技术水平发展效率的降低。
字母文字是低级的一维文字,汉字是高级的二维文字。
汉字比英文比,具有几个先进的地方:
1、信息量大、表达效率最高
汉字是一种高密度文字,承载了更多的信息。而且每一个汉字可以和其它汉字灵活组合成新的词语。
以联合国官网的一则汉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的一个资讯为案例。

上图资讯题目“联合国 健康地球上的和平、尊严与平等”,其他文字要用较长的篇幅。而中文用一行大字就解决了,资讯内容也是汉字最简短,而且使用更大的字,让人看得更清楚。
2、汉字识别效率高,速度快
“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
这句话时,因内容常见,眼睛粗略扫描后,潜意识便默认这句话是一句简单句式,不用深加工,大脑的浅层意识会按照记忆中的顺序,自动对文字排序,以自认为正确的形式解读,并记忆。
另外,我们会发现弹幕视频只有在中国很火,但是在欧美是火不起来的。因为字母文字弹幕识别起来效率很低。
外国人在几年前也研究为什么不能使用弹幕,结论还是文字与阅读的问题。曾经有一些外国公司尝试做弹幕,发现确实很难看得过来。
汉字的弹幕更容易识别。阅读效率很高,而且语序打乱也不太影响阅读。


专家表示,人眼看文字,不是一个字一个字逐个扫描的,而是成区域的扫视。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人眼盯着一个汉字看的时候,余光可以看到这个汉字左边的1-2个汉字,右边2-3个汉字,加起来,人眼一次最多能看5-6个汉字。同时,在阅读整段文章时,眼睛经常是跨行阅读,跳跃着前进。如阅读熟练,能够多看几行,甚至“一目十行”。
人眼识别汉字的过程和手机识别二维码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3、汉字学习的难度比字母文字低
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会很诧异和反对。其实是有误解。
学英语是先易后难,学到一定程度一定会遭遇词汇量爆炸,而学汉字则是先难后易,当掌握2000-3000汉字,就能阅读99.99%的文章。
目前,英语单词数量已经突破100万,其中常用单词2-3万,汉语词汇的数量并不比英语单词少很多,但和英语不同的是,汉语的基本语义单位不是词,而是字,汉字总数只有8万,其中常用字2000-3500,而字到词,由于字本身就有丰富的含义,远远比字母到单词的学习开销小,甚至大多数时候不需要专门去学,看到组成词的字,就知道词意了。
有意思的是,在工业化时代,一维码应用是很广的。而到了信息时代,一维码已经基本被二维码取代。因为二维码可以包含很多的信息。这个是不是一维文字向二维文字发展的一个启示呢。
《三体》预测两百年后,新人类使用的语言是中文和英文的一种结合,“以汉语为主,以英语为辅”的混合语言。实际上这种融合已经有了案例,并持续进行中。比如很多中文的文章中,都会使用到阿拉伯数字。在计算机领域,英文专业名词的使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15-17世纪英国在大航海时代取得的胜利,让英文成了全世界最流行的语言。也许未来星际大航海时代,中文会成为航天时代的通用语言。
推荐阅读
为什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最近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原因是我5月21写的一篇文章
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青陆 ( qinglu2000 ),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阅读最新文章
抛却政治、感情色彩而言,汉字和英文哪个更先进?mp.weixin.qq.com/s?__biz=MzIxMzEwNDY2NA==&mid=2247484826&idx=2&sn=7ca4541338fdbd0c5d8a38bd9cfb64d3&chksm=97baa4eda0cd2dfb6cfea51cc9f3e8c2a622c2407fc191c4e8ccd199c3ddc62c483176143e63&token=881433961&lang=zh_CN#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