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对课程教材研发及教育行业的了解,这几点是出现这些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458835”推荐,来自《傅洛拉:人教社数学教材插图,为什么会成这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以我对课程教材研发及整个教育行业的了解,以下几点是出现这些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长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主编、责编及整个研发管理体制上,积累了太多太厚的历史问题,甚至是大小利益集团,整个体系如同一湖死水,相对缺乏竞争与择优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缺失和准入资质变质。教材的特殊性带来了封闭性,部分领域将政治思想统一性和操作体系垄断性混为一谈,将体系的开放性与内容的健康性对立了起来。
二是断层的出现:基层学校和教师,与出版社及主编之间存在无数的断层,基本上没有交流,更谈不上互动与协同。表面上看国家花了大钱培训教师,但实际上在部分地区及许多方面,只是变化了形式的财政拨款分门别类再分配,实效性到了基层非常小。这其中涉及到的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关键,深度审视就会发现"钱途"千万条、利益涉及多。
三是涉及到国家的整个教育管理体制层面的问题。对比下,国家目前对教育行业的管理类似于企业管理架构中的“矩阵式”,纵向上是“行业化专业化”的业务监督与指导,横向上是以财政为重点的地方党政部门(内设机构)管理,职能的融合点在区县级教育行政。而中小学校管理的过度的行政化,带来了教育行业管理的表象化,这也进一步导致以下矛盾点的放大:教育行业的质量标准软性、隐形,不易察觉,且发现问题后。易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在行,当出现责任纠纷时,缺失责任感的理事人坚持不下来,最终不了了之。
即使是此次如此大面积的严重的质量问题,在部分专家眼中,可能也只是“认知角色”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哪个部门或个人来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