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校把国际化搞成了殖民地化,聘海归不聘土鳖,没有出国经历不予晋升

【本文由“吴翔”推荐,来自《退出国际排名,事出有因》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学术殖民地化”真是批的到位。

很多高校把国际化搞成了殖民地化,

聘海归不聘土鳖,没有出国经历不予晋升,降低标准招收外教和留学生,强制本土教师在国内学校对中国学生用外语开设专业课(不是教外语,是用外语教物理数学之类本可用中文讲授的课程),赋予外教和留学生超国民待遇,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强制要求教师以外语在外国期刊发表论文(甚至中文、中国历史这样的专业都有类似的要求)等各种怪现象难以历数。

他们以为这样做就是国际化,就是与世界接轨,就能赢得更多尊重,殊不知这样做只会拉低自己的地位,愈发让人瞧不起———国内一般人有意见,国外也只会鄙视———这就是典型的里外不是人的殖民地化。

所以才强调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立足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这才是大国教育应该有的气度———以我为主,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君不见法国、德国、俄国、瑞士等非英语大学在那些英美主导的排名中同样没有很靠前,但是人家在意吗?我们也要有这种自信才好。

另外,真正的国际化,走出去和请进来一样重要,不仅要把别人请进来传授,让我们走出去学习;更要我们自己走出去宣讲,把别人请进来传授。宣讲和传授的也不应该只是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不应该只是教两句中文,包几个饺子,绑几个中国结;应该理直气壮的把我们的理想、信仰、道路、理论大大方方的宣讲出去,大大方方的传授给来的人,让外国人不仅仅是我们的酒肉朋友,而是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同情者、同路人、乃至于同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大国应有的自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