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素质教育”的风刮得太猛

文章未发布,该页面为预览页面

500

当代小学生变了。他们的生活被放大到电子屏幕前:11岁的Vita君连续3年在B站发布「小学生教你学编程」系列视频,目前拥有25.9万粉丝,是科技区知名UP主;8岁的小学生Carter已更新16集的历史讲解,从东周列国到武则天…… “奶声奶气”掩不住他们敏捷的思维和流利的口条,90后和00后网友纷纷感慨,“这样的课程对小学生来说太过简单,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刚刚好。”

打开社交平台,搜索“小学生”,像“Vita君”“Carter”一样在某一领域尤为突出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是继90、00后的新兴一代,10后的小学生们更加贴近互联网,享受着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比较,“别人家的孩子”不光指身边的同学,也指网上数不胜数的“Vita君”。

“双减”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综合能力成了评判小学生的标准。所谓综合,未舍弃学业成绩又侧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自那时起,K12的教培班倒了又倒,编程、舞蹈、画画、轮滑、游泳、马术等兴趣班却一个接着一个开。拥有7年教龄的小学教师秦冉告诉X像素,“孩子们不光‘卷’成绩,还有兴趣特长。”

下课后

北化实小的塑胶操场旁有块水泥空地,每天下午这里都会围着一群穿着轮滑鞋的孩子。

下午2:40,空地上吹过一阵轻柔的风,绵长的下课铃飘了过来,由远及近。今天天气不错,阳光被挡在了薄薄的云层下,碰巧有一些光撒在透明篮筐上,马东知道,再过10分钟,会有一群孩子顺着光的方向涌来。

轮滑课是北化实小“双减”政策后推出的课后延时服务课内容,马东是专门从校外聘来教授孩子们课程内容的兼职老师。“双减”的“5+2”要求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课后服务的时间和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衔接,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缓家长接送孩子的压力。

秦冉的语文课在2:50结束,这也是一年级下午的最后一堂课,“正常的课程结束后,我们的延时服务进行到下午4:50。”一周5天,两天为体育锻炼服务,两天为课后辅导,一天为班级的特色音乐课程,秦冉班的特色课程是葫芦丝。 

500

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学葫芦丝图源受访者

收拾完教具准备离开,秦冉一低头看到了刘然站在讲台旁,背着书包,拎着轮滑鞋,“老师,我不想去上轮滑课了。”北化实小的体育锻炼服务种类丰富,有啦啦操、击剑、足球、跆拳道……学期开始的时候学校社团招新,小朋友们可以选择各自喜欢的社团面试。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有助于帮助孩子们去挖掘自己的兴趣点,老师们也会在面试的时候帮判断孩子们是否适合。

“疼!”轮滑摩擦地面,发出沉闷的“呼”声,八字绕行篮框的第三圈,刘然又摔倒了,屁股着地。手硌在地面的小石头上,刘然疼地抬手擦了擦泪,小石头滚落,留下手掌上的粒粒红印。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他和同桌一齐报了轮滑社团,都通过了面试,男孩子玩轮滑很酷,但刘然长得小,平衡性较差,训练时总是摔跤。

马东和秦冉沟通过刘然的事,“孩子还小,不喜欢不能强迫。”但刘然的妈妈不愿意让他退出,家长要上班,没时间来接,其他的社团招新皆已结束,刘然只能继续待在轮滑社里。一圈圈从篮筐下滑过时,刘然都会习惯性的抬头看向天空,然后慢慢将视线移向不远处的校门,一旁的兵乓球台偶有球“飞”过,“乒乒乓乓”的挡住他滑行的路,刘然心里委屈。

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但刘然很忙。除了课外延时课程,放学后,他每周一、周三、周五要去学习钢琴,周二要学练字,周六还有羽毛球的课外班。刘然不是特例,在秦冉班上,30%孩子的课外活动都被“家长”安排得很满,剩下70%的孩子也都有报课外课程。“过去注重考试成绩,家长们就给孩子疯狂补课,现在注重综合能力,家长们就给孩子报各色的兴趣班。”虽说是素质教育,但在秦冉班上,大部分孩子的家长依然是应试思维。

“双减”后,没了奥数、奥语,小乐器、小主持人、运动、计算机编程等课程迎来了“春天”,“现在的小孩比我们读小学那会累多了”,秦冉所在的北化实小里老师们的工作量较过去也提升了不少,课后的延时课程除了外聘教师,也需要在校的任课教师去带。

“望子成龙”和“多多益善”的心态秦冉懂,但不是参与兴趣班的小孩都会拥有“卷”过他人的特长,坚持下去才会有综合能力提升的机会。课外延时活动中,存在不少和刘然情况类似的孩子,他们对课程充满抗拒,却“被迫”留在社团内,等着下学期社团招新重新换班,这本不利于兴趣教育系统性的培养。对于“刘然们”来说,留在课外延时课程里的唯一意义是“留守校园”,减轻家长的负担。

从校内延时班转移到校外兴趣班,情况也没有好转,大多课程本身的价值要小于附加的“托管”价值。在秦冉班上只有3、4位家长对孩子的课外时间安排算得上科学:追求课外班对于孩子质量,而不是单纯跟风在“数量”上攀比。虽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触得越多,越可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但“未经把关”就盲目地将“无关兴趣”的课程丢给孩子,不仅挤占了那些本该由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时间,也掠夺了孩子们用以判断自己究竟喜欢什么的思考空间。

10后的孩子们正被“拽”着逃离应试教育的赛道,但等待着他们的却是被“卷”进素质教育的攀比,而掌控着他们的家长,正是在应试教育中长大的那批人。

一阵哨响,刘然下课了。他条件反射地滑向马东集合,一堂课中只有这一刻让他畅快。马东还在说下节课的注意事项,刘然听不进去,他计算着如何在30分钟内前往小卖部将那盒早就看中的卡片收入囊中,并成功赶上那堂5:30开始的校外钢琴课。

 

 在课堂

赵圆圆听见有人在呼唤她的名字,眼前的黑暗漏出一条缝隙,白亮的光透了进来。周遭是朗朗上口的课文诵读声,她有些发懵,张了张口想跟上诵读节奏,紧张的打开书,脑海中却是刚刚做梦的场景。

“圆圆,你刚刚又在课上睡觉了。”班主任秦冉问她,“最近很累么?”

“累”,梦中破碎的场景又拼凑到了一起,她来到了同桌宋叶的生日会,黑暗中有烛光在闪烁,像夜空中的星星,赵圆圆记起往同伴脸上戳奶油的触感,以及那一阵阵模糊的生日快乐歌。

“你妈妈还是坚持给你报了那些课么?”秦冉尽量将声音放得平和而温柔,这已经是圆圆第三次在她的课上睡着,其他任课老师也向她反映过圆圆在课上专注度不够。原因是什么,秦冉大概清楚。上周课间,秦冉帮一个学生纠正读音,听到赵圆圆的同桌宋叶在邀请其他孩子们参加她的生日会,“圆圆当时就说,你们要找我只能在周日上午,其他时间段我妈妈都给我排满了课。 

这才一年级,秦冉有些头痛,跟圆圆妈妈沟通过几次,但是没效果。在带一(15)班前,秦冉刚带完一批六年级的毕业生,陪着一帮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秦冉有感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孩子们的课业压力是逐渐上升的。”圆圆刚一年级,课外时间就被各类兴趣班排满,那往后课业压力上来了,这些兴趣课怎么安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停掉,那前期的课程投入就打了水漂。

课外活动应接不暇,在一二年级的孩子身上最直接的体现,是课堂专注度的下降——对于身心发育都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同时去接受多件新事物是“超负荷”的。部分家长甚至关注课外大于课堂,五一期间,北化实小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一份手抄报,“三分之二都是由家长全部完成的。”这是为了将小孩的时间留给课外的兴趣班。

没有成绩、没有书面作业,在很多家长的理解里变成了:“双减”后不看学习成绩,看重综合素质,那课堂学习就不重要,孩子的兴趣特长一定要比别的孩子突出,这显然还是应试教育下“唯成绩论”“唯分数论”那一套。素质教育将学习成绩淡化是为了将学校、家长、孩子将视野拉到综合能力上,打破用学习成绩一概而论的评定标准,捕捉每个孩子特有的闪光点。若家长们将其理解为从“卷”学习成绩变为“卷”兴趣特长,就显得本末倒置了。 

很多家长都希望用课程的堆积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但天才永远不是在“填鸭式”的教育下诞生的。秦冉认为像“Vita君”“Carter”这样的孩子是有一定的天赋,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长捕捉到了孩子的闪光点。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在无意中将孩子的灵感和火花扑灭,秦冉举了个例子,“如果让Vita去说历史,让Carter去教编程是不是不合适?”

500

孩子们的音乐课图源受访者

田甜是秦冉班里的“Vita君”和“Carter”,她的闪光点很突出,很会做手工。一排排的书签摆在秦冉眼前,一眼就能看到那个最突出的。5×15的小卡片上点缀着两朵用水彩染色的梅花,空白处留有稚嫩的笔迹“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书签上方还挂着一串墨绿色的流苏。

刚开始秦冉以为这个书签是家长的“手笔”,但田甜在美术课上的当堂作业也很优秀:深蓝色的油画棒涂出不规则的夜幕,菱形的亮黄绕在硬币大小的空白色旁,是一轮圆月洒下的光。田甜的天赋有目共睹,她也是秦冉班上那3、4个被合理安排课外时间的孩子。田甜的父母每周送去上一次美术课,周末会在家里和她一起创作。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提到,“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体现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之际帮助他们找寻到自己的轨道,让孩子在“不脱轨”的状况下自由成长,而不是花无谓的时间、精力让孩子在众多道路上盲目开“卷”。

 等未来

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易溪就站在教室后方看着他们。

又有几个孩子挑着眉扭头望向她,打算在易溪的目光扫在他们身上前“有所作为”。站在实习教师的位置上,她才明白小时候欲盖弥彰的小动作有多蹩脚。易溪不打算制止,教室前的分针比手表上的跑的慢些,大概再有5分钟,今天的延时服务课就结束了。

时钟指向17:30,下课铃响了,是经典的四小天鹅钢琴曲。易溪似想起什么,她抬起手腕,又看了看教室前方的时钟,真的是自己的手表调快了。本想仔细着将手表的指针往回调两分钟,一阵阵桌椅推移声“吱呀”作响,孩子们拽着书包纷纷从她身旁擦过,她被迫挤向一旁,孩子们三三两两的追赶着,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教室空得只剩下桌椅,易溪,以及耳畔回荡着的那句“易老师,明天见!”

易溪今年大四,学的专业是小学语文教育,10月,她被学校分到吴口小学的五(3)班实习。来之前,易溪带着憧憬向堂姐秦冉咨询过学校老师的工作日常,聊到北化实小种类丰富的课外延时服务时,易溪震惊,“还有击剑课?现在10后真是比我们00后见得多多了。”秦冉笑她大惊小怪,“现在的私立小学还有马术课、游泳课呢。”

吴口小学距离市区有30km远,是三线城市下的一所乡镇小学。“这里的教育资源和条件与市区里的小学相比,也差的远。”易溪没想到,吴口小学五年级的课外延时服务全由语、数、外三位老师负责,具体的服务内容也止于课堂作业的辅导,“很像我读高中时候的晚自习。”

孩子们15:30下课后,就继续在教室里完成当天的作业,作业完成了就在座位上看看书,但很少有孩子真的在学习,大多等着17:30放学。和北化实小的情况不同,吴口小学没有兴趣社团。易溪班上只有一个孩子会被父母带去市里上舞蹈课,每周一次,那个孩子是五(3)班的学习委员,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

500

吴口小学的升旗仪式图源受访者

素质教育的那股“内卷”风,没有刮到乡镇上。

“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长大。”他们跟外界的接触靠电子屏幕,包括与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易溪很明显的感知到,这些孩子虽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离得很远,却和互联网挨得很近。

某次上课,易溪不小心将手机桌面投影到了班级的多媒体显示屏上。手机壁纸是当下很火的一位男星,班上不少同学都很兴奋:“老师,你喜欢我‘老公’。”平时课间,她也常听到同学们在玩网络上的一些热梗,“服了你这老六”,“真是坠了”。

自己浏览的文娱信息和小学生一致,易溪不可置信。直到五年级的孩子们谈吐自然地站在她面前要微信,易溪才感慨着接受现实,“现在孩子太成熟了,我高中毕业才注册微信号。”

“代沟”开始悄无声息地弥合,孩子们的童年也心照不宣地“消逝”。童年本是相对于成年提出的概念,10后的孩子们过早的在电子设备上接触到了90、00那一代难以触碰的“成年世界”,于是童年和成年的边界融合了。

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未能“卷”到这里的孩子,手机里的虚幻世界却侵蚀着他们,如何在两者之间取长补短,易溪想到,河南信阳的贤山小学曾在今年的1月提出以科技手段开展高质量素质教育,开发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教育、人工智能等领域在内的视频教育内容,这样乡镇的孩子们就可以用手机连接无法接触到的教育资源。

500

五(3)班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图源受访者

5月5日,#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冲上热搜,易溪第一时间转给了秦冉,配文:看来以后只有我们00后不会做饭了。三分钟后,她得到了堂姐一个笑哭的表情,“挺好,只要不让班主任来教就行。”秦冉想,真要到那时候,应该会像现在的一些背诵作业的检查一样,家长将孩子的厨艺作品以视频的形式发到群里给她检查,但说不准这份“作业”是谁做出来的,最后锻炼了谁的厨艺,又糊弄了谁。

吴口小学五(3)班倒是有挺多孩子会做饭,实习结束那天,不少孩子围着易溪不让她走,“老师,下次来我家吃饭,我做得西红柿炒鸡蛋特别好吃”“我也会,我还会做糖醋排骨呢”……未来的厨艺课肯定难不倒这帮孩子,易溪弯了弯嘴角,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见他们,她也想尝尝这帮10后的手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