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选择数学专业的人,大多数有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303864”推荐,来自《“韦神”发声:别信热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排除掉那些被动选择数学系的人(比如调剂或者父母朋友推荐的之类的),主动选择数学专业的人大多数在选择的时候有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

比如老马,因为在中学时这门课学得还行,也有了某些成绩证明(在县、市甚至更高场面的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从而产生了错觉。

这有点类似练武的感觉:师傅教我打拳,几个套路练下来,把式耍得竟然虎虎生威。自己嘛也很努力很用功,师傅也不停地夸奖,把一班小兄弟甚至师哥们都比下几条街去。于是乎,感觉自己是个高手了,可以闯荡武林并以此为生了。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GU GAN。

选择数学专业是很好的,伟大的。但当时老师与长辈们就慎重告诫:第一,如果非名校,纯数专业基本上意义不大;第二,数学专业真正对口就业不多。

当然,如果认为你“有天分”,可以“搞出名堂”,况且做的都是“难的事情”,当然没人会小看会反对。

等进了武林,发现:你在中学喜欢或擅长数学,和你以数学为生以数学为趣,绝对是两回事。中学数学和大学数学也绝对是两回事。

一句话:数学教你重新做人,是真正能让你感觉天地之大,个人渺小的学科。

不过塞翁失马,在学这个专业的几年里,接受了自己不再是周围最聪明的那一批人这个事实,反倒静下心来。接受平凡,接受失败。学习会在挫折中振作。

科学到了一定程度与难度,你没有心理准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遍又一遍的失败之后,还能否有决心克服,还能否坚定。

回到武林这个比喻,你开始练武,是为了健身?

还是为了真正学两下,遇到情况心里不慌,足以自卫?

还是为了让此技艺成为杀手招能一击克敌?

还是真正成为武林魁首,尝试人间所有战法、击败所有流派,孤独求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