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中,人道主义援助能否保持中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国图智研究院”

  本文作者:孙安迪

500

  俄乌冲突造成的危害巨大。自2月24日冲突爆发后起,平民伤亡数量已经达到2975人,其中1151人死亡,1824人受伤。对人口密集区域的大规模轰炸摧毁了住宅、医疗和教育设施,以及供水站和电力系统。这对平民的人权,包括健康权、食物权、水权及住房权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形成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UNOCHA)统计,乌克兰有120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目前,联合国及其人道主义援助伙伴已经与89万被战争影响的民众展开对接。

  正如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几乎所有大小战争中的那样,人道主义工作者将在这场战争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俄乌冲突暴露了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然而,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也不乏自己的“路线之争”。本文从历史角度回望人道主义援助中保持政治中立的杜南主义路线和渐趋政治化的新人道主义路线之争,并分析这两种路线将如何影响俄乌冲突中的人道援助。

  01

  人道主义“路线之争”:“杜南

  主义”和“新人道主义”

  “杜南主义”得名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始人亨利·杜南。他创立的红十字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是现代制度化的人道主义援助工作的起源,也确立了人道主义运动的政治中立原则。1859年,瑞士人杜南目睹了索尔弗利诺战役过后的伤亡惨状,把这段经历写成了《梭尔弗利诺回忆录》,并在书中设想创立一个中立的国际机构(即红十字会),不分伤兵属于战争中哪一方,不带任何歧视地进行救治。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192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文了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的四项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独立”(humanity, impartiality, neutrality, independence)“公正”原则表明了人道主义工作者不因政治因素区别对待伤病者。“中立”原则要求人道主义机构不采取政治立场。这使人道主义工作者可以得到普遍信任,在敌对状态下中保有介入的空间,甚至拥有作为中立方在冲突方之间调停的能力,而“独立”原则保证了前两项原则的成立。“政治中立”的原则也奠定了杜南主义人道工作者的工作原则:致力于短期纾困,根据需要提供援助,以避免对当地政治经济造成影响。这种“中立”原则常常意味着人道主义机构对政治议题噤声。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在二战中,国际红十字委员会虽然对集中营中惨无人道的屠杀心知肚明,也向纳粹集中营中的犹太人提供了救援物资,却拒绝对纳粹的种族主义迫害做出公开的道德谴责。这被认为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之一。

  成立一个半世纪以来,杜南主义对国际人道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初,如特赦国际、救助儿童会和乐施会等主要的人道主义援助组织都受到了政治中立原则的影响。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该原则不止一次在人道主义危机中受到质疑和挑战,并逐渐产生了政治化的“新人道主义”。二战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大屠杀的噤声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责难。更多的人道主义工作者开始质疑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代表的“只关注拯救生命这一最基本且最保守的目标而无视人道主义危机中政治因素”的做法是否过于短视和天真。例如,在1967到1970年的尼日利亚内战中,国际社会就质疑人道主义机构提供的食物援助是否延长了比亚法拉分裂势力的生命力,使他们能坚持战斗。这是由于从全局来看,战争不必要的延长造成了更多无辜平民的伤亡。

  九十年代的非洲大湖区难民危机(Greak Lakes Refugee Crisis)进一步暴露了杜南主义者面临的道德困境:政治中立原则要求人道主义工作者对所有难民不论政治立场,一视同仁地援助。这看似无害的原则可能无意中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例如,保罗·卡加梅领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Rwandan Patriotic Front,RPF)重新占领卢旺达后,近两百万胡图族人出逃卢旺达,在非洲大湖区的扎伊尔(刚果民主共和国)难民营内栖身。胡图难民中包括先前屠杀图西族人的种族灭绝者,也包括没有参与暴行、仅仅希望逃避图西人报复的无辜民众,而他们被一视同仁,平等地得到人道主义者的帮助。前胡图族政府的势力迅速在难民营中建立了控制,霸占了援助物资,并组织反击的武装力量。人道主义援助不仅在无意中为屠杀者和武装力量提供了食物与物资,并且在国际宣传中为实际武装化的难民博得了同情和合法性。这些难民营中的武装势力被卢旺达爱国阵线视为国家安全威胁,并促使卡加梅政府在1996年入侵扎伊尔,引发了第一次刚果战争(The First Congo War),最后导致二十万余人在战争中被杀害。

  促成人道主义援助政治化的又一大因素是七八十年代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更紧密的合作。政府为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而它们负责管理和运营政府在“第三世界”的发展援助。这使非政府组织扮演了更积极主动的角色,能够致力于长期发展而非危机中的短期纾困,即古语所说的“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在地缘政治冲突中扮演的角色还受到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全球南方国际发展经验的影响。本着与“授人与渔”相同的精神,许多非政府组织宣布,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应发展预防、减轻和解决武装冲突的能力。发展“预防”和“解决”冲突的能力显然超出了杜南主义人道主义援助所设想的职能范围,这为人道主义机构采取政治立场打开了大门。

  政治冲突中杜南主义政治中立原则的失败,伴随着上世纪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南方发展政策中的参与,催生了政治化的“新人道主义”——这是一种基于保护人权的责任扩大人道主义援助职能,并积极地在冲突中采取政治立场的路线。在该路线的指导下,乐施会等机构就曾在尼日利亚内战中公开发表声明谴责了尼日利亚军政府对比亚法拉分裂地区实施的饥饿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人道主义机构表达政治立场的方式通常是拒绝为不正义的一方提供援助。例如,在非洲大湖难民危机中,因反对援助物资被武装分子利用,除红十字国际会以外的其他援助机构最终决定拒绝继续提供援助,撤出了难民营。这也意味着一定情况下,“新人道主义”意味着对政治因素的考量可以凌驾于援助之上。

  02

  俄乌战争中的“新人道主义”

  乌克兰及其周边地区人道主义援助政治化的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道主义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和它的局限性。在长达八年的顿巴斯战争中,许多国际和民间人道主义机构都组织过对受到影响的平民的援助。然而,人道主义政治化的倾向使它们失去冲突双方的信任,使援助工作者的能动空间缩小。例如,如果一些组织过去曾从俄罗斯一侧进入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那么乌克兰当局往往拒绝认可这些组织,认为它们是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当局的合作者。类似地,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当局则以从乌克兰控制区进入的援助组织是敌人而非人道主义机构为由,阻挠其人道主义工作。这表明人道主义机构的中立原则已经不再被信任。而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也有所改变,人道主义机构在某些情况下被看作是一种政治工具。

  由于“新人道主义”的影响和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俄乌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几乎不可能维持政治中立的原则。这首先体现在安全理事会成员国对一份人道主义援助提案的态度上。2022年3月23日,俄罗斯代表在安全理事会提交了一份呼吁对乌克兰进行人道援助的提案。这份提案展现了充分的人道主义精神,包括要求充分保护平民,尊重和保护所有医务人员和人道主义人员,尊重与平民生存所必需的物品有关的国际法以及允许平民安全、不受阻碍地前往乌克兰以外的目的地,等等。然而,因为提该提案的国家是俄罗斯,安理会以两票赞成、两票反对及十三票弃权的结果,最终拒绝了提案。对俄罗斯提案的投票结果再次表明了一种鲜明意识:人道主义和政治因素是紧密关联的,“新人道主义”会受政治因素影响,人道主义援助可能被国际社会扣留。

  相似的态度也反映在俄乌之间的“人道主义走廊”谈判中。“人道主义走廊”是经交战双方同意暂时停火的狭长区域,使得救援物资能运抵战区,平民能安全撤离。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定了战争各方为平民建立“人道主义走廊”的义务。例如,1949年通过的《日内瓦公约》要求各国允许包括食物和衣物在内的救济物品 “迅速无阻地”运送给处于危险中的人们。在俄乌多轮谈判中,双方就人道主义走廊的开放地点及其他细节进行了多次对话。4月5日,双方同意开放从马里乌波尔到扎波罗热的7条人道主义走廊。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国际法规定的义务和中立者的调停,在俄乌第三轮谈判中,乌克兰依然拒绝同意开放通向俄罗斯及其盟友白俄罗斯的人道主义走廊,并指责俄罗斯的提议是“道德和政治上的虚伪”。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的发言人指出,俄罗斯建立的通往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走廊的提议是试图“利用人们的痛苦来制造电视画面”。这再次验证了人道主义是易于被政治因素操控、成为宣传工具的假设。

  虽然对人道主义中立精神的怀疑和挑战由来已久,还是有一家机构坚守着杜南主义原则并在这场冲突中发挥中立调停者的作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冲突中,保持与双方对话的能力对保护生命至关重要。三月下旬,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毛雷尔先后访问了基辅和莫斯科,呼吁战争双方暂时停火。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行动主任多米尼克·斯蒂尔哈特也呼吁,各国不应将人道救援的保证与军事支持或制裁混为一谈。他指出,人道主义行动不应被归入战争努力。对救援机构而言,在冲突中保持中立,可以使他们有能力在最困难的地方进行行动。这样的立场在俄乌冲突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国际社会已经默认了人道主义援助的政治性,甚至诸如国际救助委员会(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等主要的人道主义机构也公开地表达了在这场战争中的政治立场。总而言之,“新人道主义”已经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也在人道主义救援机构中产生了分歧。

500

  图片:俄乌冲突中开放的人道主义走廊   

  来源:iNews,

  https://inews.co.uk/news/world/ceasefire-russia-ukraine-where-map-humanitarian-corridors-today-explained-1506367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