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年的肉更香

前30年的回忆是什么?是油香扑鼻吗?相信会有这样的记忆!

新中国的前30年,是无比伟大壮阔的革命建设时期;这30年里,新中国从向下滑落的轨迹变更到了快速复兴的轨道,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塑了自信独立的民族精神、形成了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改革开放、逐步富裕、全面赶超等等局面,都是前30年的继续,这两个时期是新中国不可分割的历史阶段。

前30年人民的物质生活,有几个典型特征:物资依靠票证分配、城乡二元分割、重工业优先;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相比今天的物质生活,那时是物资缺乏的年代,无论城乡、无论干部还是工人,都是一样的记忆。

为什么那么贫穷呢?因为1949年起步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没有工业、只有落后的农业,没有科技、只有几亿的文盲,没有完整的城市建设、只有几个畸形的半殖民地口岸;在外有强敌、内有蒋匪的安全条件下,中国走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建设道路,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通过30年的建设,共和国建立了民族发展的基础,再也没有人能够欺辱中国,再也没人能够阻拦中国的发展。

那时生活不富裕,但能吃饱穿暖,相比旧社会已是两重天;那时有个活动叫做忆苦思甜,与旧社会吃糠咽菜、流离失所、战乱受辱对比。那时的人民群众能看到希望,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到70年代,城市户口的家庭,每人每月的米面、肉、油、豆制品都是论斤论两的发票,布有布票;每家都没有盈余物资和金钱,做不到天天有肉吃,只有在年节时添置新衣;几年时间也做不到一家人下馆子,只有极少情况才有去餐馆请客的事情。(餐馆排队是真的,那时的餐馆极少)

农村普遍比城市的生活条件差,衣食住行都要差太多了,不说了。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这是新中国建设时期的真实写照;生活条件的贫穷是由于新中国的起点差,是前30年高积累时期所付出的牺牲。

后30年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让国家开始富裕了,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也是前30年建设的必然结果;任何经历过两个发展时代的人,都不会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一个。

记得小时候吃的猪油炒饭很香、很香,也记得后来餐餐吃肉、吃得肉也不香了。这既有肉食品种的变迁,更多的是“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是我们今天肉吃得太多了。

如果先辈们的在天之灵知道今日中国:广大民众不知饥饿、餐餐吃肉而不觉肉香,他们一定会开心不已,绝不会说只有以前的肉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