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可能比许多人想的更复杂,今天我就来聊聊养老院里的鄙视链

其实养老院问题,这半年来好几次有人和我说起。之前我还连麦过养老院工作人员。

目前全世界的养老院,不论高级还是低级,都是一个难题。因为这里藏着一个自相矛盾的点。

想在养老院过的好,你得有“力量”

但有“力量”的人,往往不用去养老院。

力量是什么?是可以闹事的子女,能够联系上的亲戚,或者其他任何能够形成威慑的东西。我乎上的网友tuna鱼称呼这个叫“违约惩罚”,我觉得更准确的叫法叫对等威慑,

现在很多人往往会觉得,老了很简单啊,以后老了把房子一卖,钱一交,舒舒服服住养老院去。年轻的时候,这个想法没有错,因为年轻本身就是力量,世界还没有在你面前展现残酷一面。但当你真正老了后,你会发现,很多理所应当的东西可能不是这样的。

因为当你老去后,你失去了“力量”带来的对等威慑。

老板不发工资,得掂量你要不要劳动局见

商家宰你肥羊,得考虑你要不要过来掀摊子

哪怕在游戏世界,对方黑装备黑金,也要掂量你会不会全服刷他

为什么包工头不敢拖欠农民工工资?因为心地善良?NO,对方真的会爬到天台上来和你鱼死网破

拖欠你工资看起来是赚,但你闹上劳动局老板吃不了兜着走。同样的,你摸鱼是开心,但太划水老板要开你你也不划算,两边互相威慑下,最终形成平衡,你发工资,我认真上班。

这就是对等威慑,你要不做人,对方也能让你做不了人。

所以之前说水浒传的时候我说了,梁山好汉杀人放火但大家往往看的大呼快意,是大众愚蠢吗,还是大众喜欢血腥暴力?为什么明明做的不是对的事却是如此的光芒四射有如此的人物魅力?

因为大众潜意识里明白,风雪山神庙血溅鸳鸯楼,都是一种对等威慑。

我想做个好人,你再逼我,那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人类社会很多规则能够运行就是建立在双方能够互相威慑对等报复的基础上,

而养老院的问题在于,有一方是没有对等威慑的。

目前国内养老院其实是很紧缺的,公立的尤其紧缺,大部分地区,都是民营私立养老院为主的,也就是护工人员是不带编制,拿着几千块工资干活,随时可以走人的。

这意味着并没有一个编制,来威慑护工们的行为,大部分护工性质接近私企员工。

又是私企,你又是缺乏对等威慑能力的老人,你觉得服务态度会怎么样呢?

所以有一个经典问题,父母老了,去养老院好还是待在家里好?

答案是去哪里都好

因为你在

当子女在的时候,待在家里养老,请保姆养老,去养老院养老,问题都不大。因为子女在,老人拥有对等威慑。

但如果子女不再,或者没有子女呢?

答案是那就要靠自己了,

但问题是如果你是还能闹的老人,养老院往往又不会那么过分~

很多人说请律师,你要有这个智慧和资源,还要去养老院?甚至当你失去机能时,你可能也无法调动律师的力量。

所以实际上养老院的鄙视链是:

子女经常来看望的老人>可以电话迅速喊来子女的老人>子女在外地很难喊来的老人>完全无子女的老人。

之前我不太谈这个问题,因为很多人其实还没有到考虑养老的这个时间点,而且谈这个,似乎也好像贩卖焦虑让大家结婚生子一样。但未来,也许这个问题会被越来越多人注意到。

我的建议是,好好锻炼身体~比如90岁还能健步如飞,那你去养老院保管也能待的不错。甚至哪怕不为自己,为了父母,你也要好好活着。

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很残酷,你越有力量,他越会好好对待你,你越弱越需要帮助,他越会显示残酷的一面。

500

500

500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热门评论 20

  • 养老这个行业我也干了差不多8年了,首先不能同意的一种观点就是“子女一定对老人好”。这个不需要太多解释,事实如此。老人会被送到养老院来,一定是家庭无法或者不想负担相应的成本。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资金成本。这不是感情问题,完全就是数学问题。
    比如,我送我丈人去养老院,虽然费用差不多9000+每月,但是居家养老的成本更高。我丈人一米八的个子,需要助行器,中度老年痴呆,有睡眠障碍,一夜起来4-5次。我丈母娘肯定是很崩溃的,我老婆也架不住。家里还有小孩。也就是说,我家的人力资源耗尽了。我只能把他送进认知症的养老机构。考虑到他的退休工资近5000元,再把丈母娘接到我们家住,他们家就可以出租,租金差不多4000。我基本不贴钱。倒过来,我找保姆成本是多少?这就是数学问题。我想把老人留着身边,但是相应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独生子女家庭根本无法承担。
    另外,护理员虐待老人总是极个别现象。老人在家被子女、保姆虐待的也不在少数。说难听点,养老院比子女更希望老人长命百岁。
  • exlion 我的小红书是1966年版的
    所以住养老院,不光是要把钱花在养老院
    而是应该对等的按周雇佣调查公司,每周一次前往养老院进行考察,一次2小时,给500吧,肯定大把人做。
    他们需要干的活,就是前往养老院观察养老院是否正确对待老人,并且以老人“亲属(比如侄子)”的名义,让养老院不敢对老人怠慢。
    当然以上只是说笑,但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政府,靠党的领导。
    国家应该专门成立相关组织,对养老院进行“强制性”“24小时”,全方位的监控,发现问题立刻处罚养老院。
    明白我说的意思了吗?
    总结一下,就是必须有一个对冲组织(个人或机构),站在养老院的对立面,进行强制监督。
  • 盛世美颜贾队长 那姑娘长的嘿!
    我曾经是二舅的大哥
    此评论已被屏蔽
    我91年的,亲人离世给人的感觉很复杂真的无法形容,还只是伯父母辈的离世,那种无力感的瞬间就觉自己是富贵,虽然没有富贵那么苦。
    我是孙辈的,家里老人卧床有时是我伺候,老人头脑还是清晰的,但是端屎端尿擦屁股这种,如果不是老人跟我特别亲或者老人在我小时候这么照顾我,我真下不去手。疲的时候真想放弃,反正还有父辈在怕啥,可是睡一觉起来还想去床边看着,当做完力所能及的照顾,在结果到来的是给自己最大的安慰吧,人啊做过、得到过什么总归是要还的。还明白一个道理,钱真不是万能的。
    再说养老院,人是社会性动物,在哪都是只是人性,去了养老院就享福了?那些雇佣到家里的保姆都欺负你,别人院里的人了,儿女就是来的频繁与否都决定你的地位。
  • guan_15774186251593 独钓寒江雪
    这根本就是现在的养老模式有问题,这套养老模式本是从西方引进的泊来品,根本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本质上是为资本服务的。我认为社区就近养老是最符合我国国情,今后每开发一个小区就必须配套一栋养老楼,一个医疗站,站内配一个全科医生一二个护士4-5张床位就行,主要就是挂挂水看个头疼脑热和一些老年基础性疾病,大病家属送外就医。护理费用可以三级筹处,本人家庭承担7成,3成由街道、区或市两级承担。护工优先招收本小区50-60刚退休人员(这些人生活经验丰富,会照顾人,依然有一定的精力和体力,而且这些已经享受了退休待遇对工资要求不会太高),居委会负责日常监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子女就在本区早晚就可以去看看唠唠家常老人比较安心,(二)由于护工是本小区的平时比较熟,即使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也不至于太过分,(三)就是有相对可以信任的居委会负责日常监管,(四)小区里的各种基础公共设施可以共享降低成本。现在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工资也就3-4千,这点钱你让他到外面私人养老机构去养老怎么过,如果小区就近养老,政府补贴一点,区内基础公共设施共享,那么他就可以享受到外面6-8千甚至更高的服务水平。当然一些有钱有权的人,他们要到外面享受更高更好的服务,那是他们的事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 看到这类养老的话题,我都有养老焦虑症了....是不是人老人就只能依靠别人来生活?

    我觉得不应该,老人也是可以团结起来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力更生+互帮互助.
    我觉得政府应该能够也必须出面组织社区的老人志愿者进行相关活动.....
    在我这一代上下一二十年(60~80年代)目前退休或面临退休,步入养老行列,
    但我们还有不少体力和热情可以投入志愿互帮互助的活动中
    只要能够组织起来几年,我相信建国时代的精神面貌会很快回到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甚至于,在我们这一代的带动下,社区风气乃至于社会面貌都会不一样!
  • 就怕被祸害了 我就是个神经病,别太在意我
    一语真相:世界的残酷地方就是,越是弱者生存越困难。
  • 伺候老人和孩子完全不是一回事!
    一个生机勃勃,一个日渐衰老。工作量也天差地别。伺候老人,说实话比孩子辛苦多了。而且很多卧床的老人脾气很差,不一定会配合你,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和体力!
    所以大部分人长期看孩子没问题,但伺候老人受不了!
    人性如此,谁也别瞧不起谁!能伺候,不嫌弃就算不错了!
    要求伺候的好,连子女都做不到,就别谈护工了!
  • exlion
    所以住养老院,不光是要把钱花在养老院
    而是应该对等的按周雇佣调查公司,每周一次前往养老院进行考察,一次2小时,给500吧,肯定大把人做。
    他们需要干的活,就是前往养老院观察养老院是否正确对待老人,并且以老人“亲属(比如侄子)”的名义,让养老院不敢对老人怠慢。
    当然以上只是说笑,但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政府,靠党的领导。
    国家应该专门成立相关组织,对养老院进行“强制性”“24小时”,全方位的监控,发现问题立刻处罚养老院。
    明白我说的意思了吗?
    总结一下,就是必须有一个对冲组织(个人或机构),站在养老院的对立面,进行强制监督。
    简直搞笑。老人敢把监护权外包给公司,公司就敢喝养老院合谋赚钱,从老人这边拿500,养老院再给500,美滋滋。你咋监督?引入第四方?我们公司就曾经请第三方做服务监督,结果第三方的派出人员天天去基层吃拿卡要,基层还开心的不得了,因为只要给钱就能拿满分。
  • 闲敲棋子落灯花
    伺候老人和孩子完全不是一回事!
    一个生机勃勃,一个日渐衰老。工作量也天差地别。伺候老人,说实话比孩子辛苦多了。而且很多卧床的老人脾气很差,不一定会配合你,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和体力!
    所以大部分人长期看孩子没问题,但伺候老人受不了!
    人性如此,谁也别瞧不起谁!能伺候,不嫌弃就算不错了!
    要求伺候的好,连子女都做不到,就别谈护工了!
    是的,我父亲今年八十七了,中度的老年痴呆,白天正常,晚上不睡,就我一个儿子。不忍老娘辛苦,每晚陪护,几乎不能正常睡觉。还要上班,照顾上小学的孩子,的确困难。
  • 全部楼层
    三色剑
    是的,我父亲今年八十七了,中度的老年痴呆,白天正常,晚上不睡,就我一个儿子。不忍老娘辛苦,每晚陪护,几乎不能正常睡觉。还要上班,照顾上小学的孩子,的确困难。
    说句不孝顺的话,你还是先保住你自己吧!你要是倒了,后果难以想象!
    87了,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了!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15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明月鹭飞
    没事,再建立第四方
    御史台不行就建个锦衣卫,锦衣卫不行就再来个东厂,东厂不行就再建西厂。
    等西厂不行了,你(大明)也差不多了
    正面回答问题也不敢,嚼这些烂舌头,你们的经费都被上级吃香喝辣的,培训教材都不舍得更新一下吗?都快十五年了吧这一版用了( ̄∇ ̄)
  • 就是说想要在养老院住得好,就必须在养老院外有一个发力的支点!
  • guan_16462964301226 中间派,讲道理,不站队。 谁有理听谁的~~
    exlion
    所以住养老院,不光是要把钱花在养老院
    而是应该对等的按周雇佣调查公司,每周一次前往养老院进行考察,一次2小时,给500吧,肯定大把人做。
    他们需要干的活,就是前往养老院观察养老院是否正确对待老人,并且以老人“亲属(比如侄子)”的名义,让养老院不敢对老人怠慢。
    当然以上只是说笑,但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政府,靠党的领导。
    国家应该专门成立相关组织,对养老院进行“强制性”“24小时”,全方位的监控,发现问题立刻处罚养老院。
    明白我说的意思了吗?
    总结一下,就是必须有一个对冲组织(个人或机构),站在养老院的对立面,进行强制监督。
    有这成本不如给护工编制,加点绩效工资
  • 吕华阳 抖音、知乎、B站,都叫吕华阳
    exlion
    所以住养老院,不光是要把钱花在养老院
    而是应该对等的按周雇佣调查公司,每周一次前往养老院进行考察,一次2小时,给500吧,肯定大把人做。
    他们需要干的活,就是前往养老院观察养老院是否正确对待老人,并且以老人“亲属(比如侄子)”的名义,让养老院不敢对老人怠慢。
    当然以上只是说笑,但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政府,靠党的领导。
    国家应该专门成立相关组织,对养老院进行“强制性”“24小时”,全方位的监控,发现问题立刻处罚养老院。
    明白我说的意思了吗?
    总结一下,就是必须有一个对冲组织(个人或机构),站在养老院的对立面,进行强制监督。
    等你到这个份上,对于任何人来说,解决你都比帮你解决问题更有利
  • 全部楼层
    虚形
    早就有人实践了,效果见楼上。基本就是理想很美丽,现实是骨感。
    如果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永远也不可能实践成功!
  • 挺进达克尼斯
    (ಡωಡ)还是多生个娃吧,就算我运气差老了被儿女欺负,总比被外人欺负强吧。被儿女欺负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优良传统还是很有保障的,现在对自己父母孝顺,儿女耳濡目染下也是知道以后怎么对我的。
    怕就怕以后自己卧病在床半死不活的拖累儿女,最希望的就是自己嗝屁的时候一下就嗝屁,连抢救时间都没有的那种。
    你可以事先建立遗嘱,里面不但有财产的问题,也可以设立自己不进行因疾病深度抢救的条文(就是割开喉咙,插气管,体外循环那种)。
  • 全部楼层
    锦绣云溪
    这个模式,有值得研究的价值!
    早就有人实践了,效果见楼上。基本就是理想很美丽,现实是骨感。
  • 存沧沧
    养老这个行业我也干了差不多8年了,首先不能同意的一种观点就是“子女一定对老人好”。这个不需要太多解释,事实如此。老人会被送到养老院来,一定是家庭无法或者不想负担相应的成本。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资金成本。这不是感情问题,完全就是数学问题。
    比如,我送我丈人去养老院,虽然费用差不多9000+每月,但是居家养老的成本更高。我丈人一米八的个子,需要助行器,中度老年痴呆,有睡眠障碍,一夜起来4-5次。我丈母娘肯定是很崩溃的,我老婆也架不住。家里还有小孩。也就是说,我家的人力资源耗尽了。我只能把他送进认知症的养老机构。考虑到他的退休工资近5000元,再把丈母娘接到我们家住,他们家就可以出租,租金差不多4000。我基本不贴钱。倒过来,我找保姆成本是多少?这就是数学问题。我想把老人留着身边,但是相应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独生子女家庭根本无法承担。
    另外,护理员虐待老人总是极个别现象。老人在家被子女、保姆虐待的也不在少数。说难听点,养老院比子女更希望老人长命百岁。
    --养老院比子女更希望老人长命百岁。--话是真难听,但是真有道理
  • 全部楼层
    小子
    长命百岁?难道不是换另外一个好伺候的老人更好?呵呵
    难道这不就是现实?你想让他什么办?
  • 咸吃萝卜淡操心 80后分清
    全部楼层
    嫣然一顾
    西方国家有这样的组织,属于NGO,个人觉得可以设置这样的机构。
    但是,不管第三方怎么监管,都不如自己有孩子照护晚年生活。
    付出和回报,一定是对等的。如果把人生拉长,也就没那么多怨气了,看别人风光无限,只是他的劫难还没到而已。
    踏踏实实读书做事,该结婚生子别矫情,该孝亲尽心尽力,孩子都看在眼里,现在怎么对待父母,就是你老年生活的样子。
    👍👍👍👍👍👍👍👍
  • 全部楼层
    千山万水
    象老年痴呆症这种失能,你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就算你有时候清醒了意识到了,你也没有行动能力。

    其他失能就更麻烦了,你意识很清醒,但你没有行动能力。现有医学伦理也不支持安乐死。

    所以你所谓的宁可什么什么的,都没有可操作性。

    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确保自己的生命质量。
    有可操作性,不被发现就死了。
  • guan_15774186251593
    这根本就是现在的养老模式有问题,这套养老模式本是从西方引进的泊来品,根本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本质上是为资本服务的。我认为社区就近养老是最符合我国国情,今后每开发一个小区就必须配套一栋养老楼,一个医疗站,站内配一个全科医生一二个护士4-5张床位就行,主要就是挂挂水看个头疼脑热和一些老年基础性疾病,大病家属送外就医。护理费用可以三级筹处,本人家庭承担7成,3成由街道、区或市两级承担。护工优先招收本小区50-60刚退休人员(这些人生活经验丰富,会照顾人,依然有一定的精力和体力,而且这些已经享受了退休待遇对工资要求不会太高),居委会负责日常监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子女就在本区早晚就可以去看看唠唠家常老人比较安心,(二)由于护工是本小区的平时比较熟,即使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也不至于太过分,(三)就是有相对可以信任的居委会负责日常监管,(四)小区里的各种基础公共设施可以共享降低成本。现在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工资也就3-4千,这点钱你让他到外面私人养老机构去养老怎么过,如果小区就近养老,政府补贴一点,区内基础公共设施共享,那么他就可以享受到外面6-8千甚至更高的服务水平。当然一些有钱有权的人,他们要到外面享受更高更好的服务,那是他们的事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想法很好,奈何刁民太多,之前上海好像就有,某个小区推出这种模式的社区养老院,结果被业主闹得关停了:业主觉得养老院建在隔壁,三天两头老人离世,会拉低他们小区的房价。
    总之在资本逻辑下,普通人想颐养天年,太难了。
  • 什么道
    所以这是一个没规矩的世界,弱肉强食
    养老世界的一个大问题还在于是社会有意无意去忽视的一个角落。。。
  • 这个文章和青木的高度重合 算抄袭吗
  • 非洲平头哥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
    复旦教授去台湾交流时,台湾学者说你们内地美文化的一个地方,当时他纳闷,后来相通,从事教育的心中挂一块板“有教无类”,从事经营的挂一块板“童叟无欺”。保姆打小孩打老人比比皆是,楼主说的是管理方面,即约束监督来确保自身权益不被破坏,我则从文化诚信、良知开看待,一个管理角度,一个思想认识。
  • 我比较赞同作者的观点。
  • guan_15774186251593
    这根本就是现在的养老模式有问题,这套养老模式本是从西方引进的泊来品,根本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本质上是为资本服务的。我认为社区就近养老是最符合我国国情,今后每开发一个小区就必须配套一栋养老楼,一个医疗站,站内配一个全科医生一二个护士4-5张床位就行,主要就是挂挂水看个头疼脑热和一些老年基础性疾病,大病家属送外就医。护理费用可以三级筹处,本人家庭承担7成,3成由街道、区或市两级承担。护工优先招收本小区50-60刚退休人员(这些人生活经验丰富,会照顾人,依然有一定的精力和体力,而且这些已经享受了退休待遇对工资要求不会太高),居委会负责日常监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子女就在本区早晚就可以去看看唠唠家常老人比较安心,(二)由于护工是本小区的平时比较熟,即使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也不至于太过分,(三)就是有相对可以信任的居委会负责日常监管,(四)小区里的各种基础公共设施可以共享降低成本。现在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工资也就3-4千,这点钱你让他到外面私人养老机构去养老怎么过,如果小区就近养老,政府补贴一点,区内基础公共设施共享,那么他就可以享受到外面6-8千甚至更高的服务水平。当然一些有钱有权的人,他们要到外面享受更高更好的服务,那是他们的事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值得考虑!相对应的,费用可以均摊在物业管理费用中
  • 实际上可以形成一种平衡威慑,会发声的帮不会发声的,政府可以主导监管,
  • 说实话 建立一球多制
    全部楼层
    千山万水
    象老年痴呆症这种失能,你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就算你有时候清醒了意识到了,你也没有行动能力。

    其他失能就更麻烦了,你意识很清醒,但你没有行动能力。现有医学伦理也不支持安乐死。

    所以你所谓的宁可什么什么的,都没有可操作性。

    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确保自己的生命质量。
    生活好难啊
  • 全部楼层
    Mintaka
    先从你自己开始吗?
    没意见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