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行业与传统观念的博弈中,年轻人该何去何从?

随着互联网流量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诞生了“带货主播”“外卖骑手”“高端家政”“快递小哥”等新兴行业。但是,在父母一辈的眼中,新兴行业不确定性强、缺乏可遵循的规律、不够“风光体面”,催生了大量既无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又无吃苦耐劳精神的高学历“躺平族”。值得深思的是,在本科学历不再成为高学历象征、加之就业内卷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宁可选择靠父母养活、鏖战在“考研”苦海,也不愿意从事一些人才缺口大、潜力无穷的新兴行业,是否是一种正确的抉择?

   首先,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为了跳出“农”门、端公家饭、吃商品粮,进机关事业单位、进国有企业、进中小学校是年轻人就业的最佳选择。而今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年轻人的利益诉求与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广义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渐渐取代了狭义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年轻人心目中的“好归宿”不再局限于稳定安妥的体制内、不再对是否有“正式工”身份产生执念,进入知名私企锻造过硬技术本领、自主创业积累经验练活头脑、直播带货发掘自身潜能等也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舞台的另一道风景。但在长辈的观念中,“公务员、教师、医生”就是前途无量、光宗耀祖,而从事新兴行业就是思想幼稚、混口饭吃,给年轻人的人生规划选择平添了不少烦恼,造成了大量不敢直面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能借“考研”之名逃避就业的躺平族。

其次,新兴行业目前正处于红利期,有着巨大的人才缺口。例如“外卖”“快递”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劳力型的一线工人,更需要有精湛数据统计分析功底、熟练运用算法操作评估相关指标的技术人才;“直播带货”“网红经济”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肤白貌美口才好的美女主播,更需要深入分析行业动态、建强电商供应链平台、建构高效配送网络体系的规划人才。因此,在与传统观念的博弈中,具有技术经验与志向抱负的年轻人,应发挥自身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敢拼敢闯的优势,不必拘泥于陈规旧俗,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勇于在希望的蓝海中竖起自己的风帆,闯出一片新天地。

最后,在新兴行业的“风险”与传统观念的“稳当”中,应该如何抉择?长辈一代的观念虽然过于夸大体制内的优势,但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在将近三年、断断续续的疫情中,对服务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旱涝保收的体制内人员即使因疫情被困家中,也有基本工资维持生活。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应该因噎废食,将新兴产业全盘否定呢?客观而言,一个社会想保持可持续性的良性运转,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需要体制内的管理人才做好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个方面需要体制外的技术人才瞄准行业前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如此,才能让社会发展的巨轮滚滚向前,让激发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更加澎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