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易》的注解,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易》的最初思想,或者说他并没有全面理解
【本文来自《内蒙蒙古族报到,外蒙不管从哪个角度,与内蒙对比都毫无优越感可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NeoENO
- 《孔子家语》了解一下,过去被疑古派认为是伪书,但随着近代战国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确信为先秦旧籍,跟董仲舒无关。
另外,你把阴阳家看作阴阳五行的源头实在浅薄了,阴阳家只不过是把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解释世间一切,包括施政方针上。说诸子百家家家论阴阳说五行,是指的他们虽然在很施政观点上相去甚远,甚至针锋相对,但他们保持了一个惊人的相同点,即均惊人的保持了对阴阳五行学说的高度认同(注意!这里不是指的对阴阳家学派的认同,反倒是孔子在《孔子家语》中对阴阳家学派的“五德始终”朝代轮替观大力追捧),在诸子百家著作中阴阳五行不是一个可以拿来讨论和论战的话题,而是作为各自立论的基础理论和论据共同出现,这是大面积出现,而不是只言片语,成为春秋战国大时代下的共同背景版。也许如此才给你一种错觉,认为阴阳五行在春秋战国不昌。这就如同辩证唯物主义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背景版,我们很少见到各学派在理论何为矛盾,何为矛盾运动规律,但各家各派却都在运用矛盾分析法去阐述问题,并且毫不质疑,但是你能说辩证唯物主义已经在中国不昌了吗?
1.我不认为阴阳家是阴阳五行的源头。我认真审核了自己前后发言,也没有找到这样的句子或意思表示。我只是说,阴阳家是百家争鸣时的百家之一,其代表人物某某只在某地活动,且没有什么特别建树云云,以此说明即使在百家争鸣时阴阳家“地位并不显赫”。
2.诸子争鸣时,互相攻诘,也不是谁都认可阴阳家学说的。所以我说了百家中著名流派的代表著作中并没有对阴阳五行特别赞賞,以此说明你的“子子论阴阳,家家论五行”并不准确。
3.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易》,是诸子争鸣时期的文化根基,这一史实无可否认。所以诸子争论时,创门立派,出现了一大批代表人物。这些人也可以说是对《易》的理解阐释,只是角度不同偏重不同而已。所以孔子晚年学易,“韦编三绝”,他所学的并不是阴阳家的"五德终始“理论,而是中华文化源头的《易》。
4.也正是因为孔子对《易》的注解,我甚至觉得他或多或少已经偏离了《易》的最初思想或者说并没全面理解。《诗三百》一言一蔽之:思无邪。我就不信,真的思无邪吗?更何况,孔子以一己之私,把《诗》删到只剩三百零五篇,难道他删的都是合理的?
5.当时中华文化空前繁荣,没有任何一家占据主导地位,只有用于打根基的《易》《诗》等,并不存在什么背景版的主流,这与当前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成果指导思想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