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负外部性”这个术语

【本文由“tigerym”推荐,来自《兔主席:COVID-19,撕裂人类的魔幻病毒》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疼_痛
  • 负面外部性,好高大上哦,说人话就是:损人利己。

    西方构建的社会科学有一个通病,简单问题复杂化。

    具体过程是

    1.创建一个莫名其妙的新词,称之为概念

    2.给这个概念以一大堆设有严格前提条件,语义繁杂,结构多元,内涵外延混沌的解释,称之为定义

    3.再为这个概念设定诸如时间、空间、分类、属性、特点、这个率、那个项。。。。等切割角度,称之为指标

    4.再把这些指标按不同结构堆砌在一起,称之为模型

    5.再对这个模型捅捅这个指标,拽拽那个指标,看看模型的变化,称之为分析

    6.把这些捅捅、拽拽、看看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称之为论文

    7.搞了几篇这样的论文的人,称之为专家

    剩下的就是专家小圈子里自嗨了

  作者的文章写得很深入,值得一读。

  关于“负外部性”的术语,来源于经济学理论,表达某种行为对于他人有负面的影响,平常若是多关注时政,或者从字面意义上也能理解。如果用“损人利己”一词代替,可能会有歧义。因为“损人利己”有通过损害他人利益而获得自己好处的含义,而疫情期间鼓吹躺平、共存的人,要求的是满足自己的自由和利益,只是此行为可能会导致身体条件差的人群出现高风险。因此两个词语表现的因果关系不同,如果要强行套用,也许在本文语境中可以表达为“利己损人”。

  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古人创造的词语、概念和表达等不可能覆盖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时就需要创造新的术语或概念,比如物理学中的“量子”就是新词,而经济学和社会学也同样会有新词,无可厚非,多学习就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