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否该有养老金,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命题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290545”推荐,来自《农民该不该有养老金》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290545添加】

  农民是否该有养老金,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命题!

  一、农民养老金是一种补偿。建国初至改革开放的N多年,为了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基本上是国内剪刀差,以农村的产出夯实工业的基础,对于农民,国家是亏欠的。那时为国家付出代价的农民,现在也都步入了老年。给农民发养老金,是国家经济日益强大的时候,对农民的补偿。

  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农村是中国稳定的基础,是巨大的稳定海绵,中国有着海量的农民工群体,城市中一旦企业关闭,工人就会失业,失去生活的来源,下岗、失业是社会最大的不安定。农村是他们最后的依靠和屏障,给年老农民发养老金,就能提供农民的最最基础的生存保障,加上再有一些积蓄,地里的产出,应该还能过下去,社会的安定面不会出大乱子。

  三、有利于农村家庭的稳定。农村老年人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在今天中国农村的经济现状下,往往处于无可保障的、家庭地位极其卑微的处境,(不要谈人文伦理的大道德,在经济现实面前是不堪一击的),靠国家的法律,道德的力量、社会的教育,是脆弱的,只有养老金才是他们能够好好生活的保障,只有他们口袋有钱,手里才能有粮,做人才能站直。给农民发养老金,是农村家庭稳定的现实需求。

  四、有利于建设现代大农业。中国农业一直处于小、散、乱的状态,人均耕地少、农业科技弱、人均产出低,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土地的极其分散。实行土地流转,除了少量的边角自留地,种点蔬菜瓜果,基本农田集中起来,连片改良,集约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大做强中国农业,是必由之路。鼓励农村土地流转,要让流转的人心甘情愿,光讲大道理、国家产业政策是没用的,中国农民对于土地的情结是千年不改的,建立农民养老制度就是实现大农业、现代农业的托底政策。

  五、设立农民养老金只是暂时的行为。随着人口的迁移,时间的推移,老人的离去,真正的农民会越来越少。目前,为农村老年人发放养老金看似暂时的困难有一些,但随着全国社保体系的完善,所有有工作能力、工作意愿、实现工作的人都必须缴纳养老金。我认为,农民也应该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不只是农村的人可以去种地,城里的,有能力的都可以从事农民这一职业,包括农民在内,也一样按要求缴纳养老金。逐步过度,到一定的时候便是全国社保体系发挥作用,而不需要国家另外补贴农村养老。

  六,在过渡阶段,这笔农村养老钱从哪里来,也谈一点点想法,一是国家补贴,这是基本思路,财政好的,直接给,差些的,省里、国家给一定的转移;二是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农业合作社等,产生的税收返还一部分,专款专用,发放养老金;三是土地流转中产生的收益作为养老金的补充,发放给流转土地的农民;四是土地征收,应该是收入最大的来源,过去一直是直接发给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应当设立分配方式,一部分直接发给农民,用于改善生活,一部分给还未到达退休年龄的农民缴纳养老金,一部分设立专用账户,专门运营,实现收益,用于发放养老金。

  最终,应当将所有农民纳入到全国社保体系中,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