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干节,泼水节,斋僧行善,沐浴净身
宋干节(Songkran Festival)也称作泼水节,是泰国、老挝,中国傣族聚族区,柬埔寨的传统节日。节期3天,每年自公历4月13~15日举行。
节日的主要活动有斋僧行善,沐浴净身,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敬拜长辈,放生及歌舞游戏。
据说宋干节源自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教徒们每年都有一个宗教日要到河边沐浴,洗去身上的罪恶。
因年老体迈或残疾病弱不能到河边者,其家人或好友则要为他们把水挑回,给他们泼水洗罪。
泰国清迈府的宋干节因隆重热闹而享有盛名,每年都能招徕大批国内外观光游客。
“宋干”一词出自梵语,泼水节之所以命名为宋干,是因为东南亚居民相信,太阳转入黄道星座中的第一宫——牡羊宫,当天代表新一年开始。
太阳入牡羊宫应该是三月,将节日订在四月中是计算错误所致,但人们都无意推翻约定俗成的观念,宋干是泰国的新年。
“宋干节”是泰国的传统新年,于每年的四月十三日来临,共历时三天。节日的第一天被称作“马哈宋干日”,标志着过去一年的结束。
下来的一天被称作“望闹”,节日最后一天也就是四月十五日被称作“望泰龙宋”,标志着新的一年的来临。
许多在城里工作的外乡人都返回故里去欢庆新年。因此,像曼谷这样的城市在节日期间会显得格外冷清。
“宋干”在泰语中意为“移走”或是“换地方”。因为在“十二宫图”中这一天是太阳转换位置的时候。
“宋干节”同样也被称为“泼水节”,因此许多人相信水可以将霉运冲走。
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赛龙舟、放高升、点孔明灯等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加了游行、文艺汇演、电影晚会、展览和物资交流等新内容。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泼水节历时三日:
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
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