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反对美国》有感(二)

书中对美国的发达程度有一个评价,那就是: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是纯经济的力量所致,也非短期内的行为调整可致。一个社会发展到这样富甲天下的程度,绝非人为强行操作的结果。
这句话的前半句我认同,但后半句我觉得有待商榷。因为一个社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能够持续繁荣,能够不断提高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那必然是国家层面有意控制、有方向的引导下才能实现的,哪怕是“无为而治”的治理路线那也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一个混乱无序、没有规划计划、没有愿景展望的社会和国家是必然不可能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
书中说到:农业发展是社会的稳定器,是经济的启动器,苏联长期以来为农业问题所困惑:经济政治徘徊不前。在人口日益剧增的世界上,农业是生命线。
如今来看这句对农业发展的评价,可以说更有感触。中国人口众多,从30年前到现在又增加了3亿人左右,人越来越多,耕地红线却越来越难守住,这就更加需要大力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才能够保证我们国家的长久稳定。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又没有美国那样的建立大农场的条件,就更需要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这条生命线健康有序的成长,我想这也正是为什么每年中央1号文件都是关注三农问题的原因吧。总之,只有吃饱了饭,才能搞建设,才能搞发展,才能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