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反对美国》有感(一)
2022年,疫情已经在全球肆虐两年,俄乌战争焦灼混乱,中美之间的冲突也是愈演愈烈之势,在此背景下,重读王沪宁先生30年前的《美国反对美国》,可能会带给我们一份别样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对曾经的中美关系和如今的中美现状有一份更清醒的认知。
王1988年8月下旬应邀去美国进行学术访问,作为一位中国的学者,那时的王明显对他的美国访学生活充满期待,他期待着能够通过实地的走访观察到更加全面、真实、具体的美国。他用6个月的时间将每天讨论、访问和观察到的记录下来,于是便有了《美国反对美国》。
一、 先说书名
王在序言中对书名进行了解释,“起这个书名的用意在于表明,美国不是一个简单的均值的整体,用一句话就可以打发掉。”“美国社会本身,它有它的肯定性力量,也有它的否定性力量,凡是在能发现肯定性力量的地方,都能发现否定性的力量,这便是《美国反对美国》的基本意蕴。”
从书中解释可以看出,作者是基于辩证法的思维来确定书的主题的,美国是多元的,是多面的,是复杂的,是矛盾的,从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可能都存在着不同的方向之争、路线之争、派别之争,这就是美国反对美国的原因。这种处处存在的相对的力量缔造了美国、推动了美国的发展,同时肯定也不断的撕裂了美国、加剧了美国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分化,从30年后的现在回看,可以发现这种撕裂感更加的强烈。
民主党与共和党就如书名中的两个美国一样,彼此在不断反对着对方,最终就是愈演愈烈的党派之争和社会发展路线之争。
二、 不均匀的土地
书中说到:作者乘坐的航班在美国落地时,过关时,排队等了很长时间,许多人都以为排队在西方应该是没有的,岂料一到美国就要排这么长时间的队。另外,入境海关分了美国公民、非美国公民、新移民三类柜台,在美国公民的柜台处,人烟稀少,通行顺畅,显出作为美国公民的优越。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的国人想象中的西方是很美好的,用一句几年前时兴的话来说,应该就是“空气都是香甜的”,但结果现实很骨干,该排长队的依旧要排长队,而且在美国公民面前,非美国公民甚至因为种种区别对待顿感低人一等都是正常的。
书中说到:入关处,有成群的日本人。世界上日本人到处旅游、经商,成群结队,显示了富国富民的实力。甚至由于日本人太多,美国政府正在考虑给予日本人免签的待遇。
从此可以看出那时的日本,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加持下,和前两年热传的买遍全球的中国大妈团有得一拼。在巨大的经济体量下,一国国民在国外也能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书中从日本民族的发展得到了两个结论:一是经济实力是决定一个民族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基本力量;二是一个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实力。
这两个结论实际上在小到一个独立的自然人个体、再到一个家庭、到一个组织、到一个团体,再大到一个国家,都有着清晰无误的体现。用白话来说就是:实力决定地位。再引申一下就是: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