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在老家一个叫台子地的村子,我见过当地农民挖土坑来腌酸菜

【本文来自《“土坑酸菜”事件影响13万人生计:地方支柱性产业遭重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说说小时候在老家(云南省会泽县待补镇)见过的土坑腌酸菜。

      上世纪70年代,在老家一个叫台子地的村子,我见过当地农民挖土坑来腌酸菜。具体过程有点像华容县的腌制过程:

       春节过后,在屋后的高地上挖一个直径约1米左右,深约1-2米的圆坑。不同于华容县的是坑内不铺垫塑料薄膜。原因是穷,农民买不起,当时也没有塑料薄膜卖。土坑挖好后,就用一柄自制的木柄仔细地拍打坑内的壁面。当地的土是红土,胶黏性很强。当四周壁都被拍打得紧密贴实后,就用干透的玉米(当地叫苞谷)芯外壳一张张地把土坑内的壁面铺好铺实。

       芥菜在我们云南叫青菜。青菜在地里砍下后,剥去老黄的边叶,就地放在地里晾晒。

       土坑制作好后,把已经晾晒得半蔫的青菜(不清洗)在坑内一层青菜一层盐地铺平。做腌菜的人穿一双新草鞋,边铺边把青菜踩实。最后顶上也用玉米芯壳封好,用土填平腌制。

       腌制好的腌菜不直接吃,要挂在屋檐下晒干。晒干的酸菜都是留着自己吃,只有亲戚朋友要时才送一点。

       吃的时候要清洗。

       我们这里主产洋芋(土豆),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酸菜煮洋芋,酸菜煮玉米糊是当地老百姓在夏粮还没有收成前,每天的主食。

       现在干酸菜已经是当地的特产,不过已经是用大缸腌制的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