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客机为减噪、便于维护,釆用上单翼布局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456666”推荐,来自《现场发现客机残骸、碎片和失联人员随身物品,尚未发现机上失联人员》评论区,标题为观察者网用户_456666添加】

一、民航客机为减噪、便于维护,釆用上单翼布局。舒适性、机动性、易维性、经济性好,稳定性差。

二、对于发动机离地高度,适航规章是有限制的,发动机离地如果太低,容易吸进去脏东西。

三、波音737第一代,1967年就出来了,737-100用的涡扇JT8D。它涵道比差不多只有1。涵道比小,意味着流过发动机外涵道的空气不多,也意味着发动机最前面那个大风扇不会很大。它的风扇最大直径1.37米。后来为了省油,发动机的涵道比越来越大,到CFM56,风扇直径就达到1.73米了。因为涵道比越大,它喷出的气就越多,温度就越低,流速也越低,转化为推力的效率就更高。发动机越来越粗,离地高度不够,得改。起落架是往中间收的,如果把它加长,就要给起落架舱留更多的空间,但没有多余空间。把机身加宽又改动太大,整机还要重新吹风洞,甚至重新进行强度试验,跟设计一架新飞机差不多。于是起落架不改,把发动机下面做平点,这样离地高度能增加,于是,第二代,737-300,进气道是扁的,一定程度上影响发动机进气。到第三代,737-800,发动机没有上一代扁了,至少进气道看着是圆的了。到第四代,竞争对手空客开发了发动机风扇直径达到1.98米的A320。发动机越来越粗,起落架又不能加长,下面也不能做太扁。波音一看发动机在机翼正下方,机翼就限制了发动机的高度,觉得把发动机移动到机翼前面,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737max发动机设计的靠前,发动机的最高点,比机翼的最高点高。737max发动机做的太靠前,导致起飞抬头时,尤其是大推力爬升阶段,发动机的推力会产生一个力矩,导致飞机绕着重心抬头,增大飞机的攻角。飞机爬升需要有攻角,但是攻角太大,会失速。为解决这个问题,波音给飞机的飞控系统加了个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如果检测到飞机的攻角太大,快失速了,会自动调整飞机的水平安定面,往上抬飞机尾部,减小攻角,防止失速。

四、简单说,有人认为,波音737是一步一步改出来的,737Max在俯仰轴向(Pitch)没有完全的静稳定性(Static Stability)。

五、波音737其它系列性能如何?对安全有无影响?值得探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