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不报忧”,才是我和父母的相处诀窍

500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路遥《平凡的世界》

  这几年,总是能听到关于原生家庭各种各样的讨论,其中不乏言语犀利的,论点鲜明的。

  不知是要当头棒喝,还是要扬名立万。最终,一片枪林弹雨中,早已难辨事实真相。

500

  每一个家庭的现实情况并不相同,如非涉及大是大非,谁又能轻易给出论断,指点一个鲜活的家庭?

  单从“报喜不报忧”这件事来说,有的说,这是不孝,单方面拒绝了父母的被需要;有的说,这是心理封闭,幼稚地维护成年人自尊的防御手段;还有的说,这是不信任老一辈的生活经验……

  这一个个不明觉厉的概念,就这样轻易做了判定?

500

  可是,真实的生活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500

  那些向来不怎么参与网上争辩的,也不会引起别人了解欲望的平淡生活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粗放式的中年人担当

  01

  40+,中高级管理层,王先生  

  坐标:北京

  话说,人到中年,每天一睁眼,身边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却很难找到自己可以依靠的人。 

  王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年,就职于北京一个几百人的公司,管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部门,几乎每天都是一堆事情要处理。

500

  前几年因为父亲生了一场大病,便把父母都从老家那边接了过来。从治病、养病,到看护,前前后后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后来父母嫌大城市憋闷,嚷嚷着要回老家。

  兄弟们一起商量了一下,一个是老家的房子年份太久,也不适合老人居住,再者说,其实父母的同一辈的人有的早走了,有的生病行动受限,也有的轮着住在子女家,自己留下来的没有几个了,回老家确实不放心。

  既然如此,身为家里算混得最出息的一个孩子,王先生只好答应好好说服父母在北京踏实住下来。

500

  “其实,我也有私心,在外这么多年,也没怎么照顾家里,心里有些亏欠,想借着这个机会尽尽孝心。”


  “父母时传统的农村人,对我们最大的要求就是——正直,小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对得起天地良心’。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我只想要他们开心就好,父亲喜欢下象棋,听说书,母亲就是广场舞,帮忙带带孩子、做做饭什么的。报喜不报忧……恩,可能是。怎么了?不好么?”

  “小时候调皮捣蛋,没少让他们操心,熬了大半辈子,孩子们各自成家了,他们也都老了,不想让他们操心了。按我父亲说的,男人要有担当。该当是我担当的时候了,倒是希望他们能多依靠我一些。”

500

  “话说回来,喜啊忧啊,也没那么多,这几年最开心的就是我爸的病好了,也没什么忧心的,就是有点累,这是真的。不过我父母比起操心我,更喜欢带着孙子玩,看着他们开开心心的,那种感觉很好。”

  冲突与理解的拉扯

  02

  30+,乘风破浪的单身姐姐,Kathy  

  坐标:上海

  “30岁前后那几年吧,经常会因为结婚这件事和家里面起冲突,都不要说报忧了,喜也不报,我们之间不是僵持,就是争得面红耳赤。我倒是希望这件事不报,他们就不知道。但是,家人,血脉相连,很多时候,即使你不说,他们都能看出来,更何况这种明晃晃的事实。”

500

  Kathy,为人洒脱独立,在体育行业做营销工作。每三个月会给自己安排一次外出旅游,到自己喜欢的城市,玩上几天,时间有长有短,运气好的话,可以待上三五天,运气不好的时候,就会在刚办完入住,就被工作关在房间里直到假期用尽。

  然而,中国的社会是以家庭为单元的,而大多数父母养育子女的使命,是以“成家立业”为关键节点的。类似于细胞分裂的过程,如果你结婚组成了自己的家庭,那么就完成了小家从原生家庭的分离

  所以,三十多岁还不结婚,十有八九会变成父母的一块心病,熟人圈茶余饭后八卦的目标对象。Kathy,也没能逃过。

500

  “我爸妈是老师,从小到大对我和我哥的要求也很严格,可能越是这样,也越容易激起反叛,我就属于那种不省心的孩子,让我往东,我就往西。大学毕业后离家远了,后来可能我爸妈也看到他们的这个女儿没长歪,所以放心了很多。后面再起冲突就是因为结婚了。”

  工作这么多年,她用自己的积蓄在自己最喜欢的城市买了一套房子,从里到外都是按自己的心思一点一点装修出来的。

500

  “买这个房子,除了自己喜欢,也是希望让我爸妈相信,我有可以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就像他们一样。这几年好很多,我们之间可以分享的事情越来越多。但其实,你知道么,在冷战的时候,我也会假装不经意地发一些我的朋友圈,好的,当然是为了证明自己,不好的,是想让他们心疼我,真的很管用。”

500

  “我觉得报喜不报忧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好坏,看家里人的承受能力,也分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工作、生活、情感方方面面,有的问题找朋友沟通,会更有助于解决问题,而有的事情需要家里人一起商量做主的,就得找爸妈。”

  独立时期的倔强

  03

  20+,设计师,阿康  

  坐标:苏州

  “报喜不报忧?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老啊。去年毕业后找到工作,我就从家里搬出来了,就是单纯想要自己的空间,很多事情想自己做主。

500

  “再加上我是男的,就没那么多话要说,平时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周末会回家吃饭,一般都是叮嘱我按时吃饭,问问工作之类的,我妈会说一些家里的事,就是这样。”

  “我女朋友和她爸妈经常聊天,感觉像朋友一样。不过,我做不来。”


  “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请他们吃了火锅。工作嘛,一般也就吐吐槽,这种时候,朋友更合适。如果告诉他们的话,就肯定要再听一遍他们的职场价值观,自从大三开始实习,已经听了好多遍了。虽然理解他们是怕我走弯路,但还是想按自己的方式闯一闯。

500

  “他们知道我有女朋友,之前有问过她家里人是干什么的,我也不知道,就搪塞过去了。我想大部分家庭都不会敞开聊这些事吧,除非谈婚论嫁。”

  “生活上也没什么,感冒咳嗽也藏不住,我妈会熬一些汤什么的,送过来,顺道唠叨一下我屋子里的卫生什么的。而那些自己一个人在外地打拼的同事就没我幸运了。”

500

  “我外婆和我们也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就很难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去年我外婆意外摔倒了,是守在身边的舅舅一家在照顾,当我们接到消息的时候,外婆已经被送到了医院。等我们赶回去,手术都做完了。外婆总是不想让我们担心,我妈也常常会觉得对外婆有亏欠,总想找机会弥补。每次过年,外婆都要拉着我说,‘只要你们平平安安的就好,不要担心我,我一切都好。’”

  被轰轰烈烈掩埋的平平淡淡

  04

  当“报喜不报忧”这件事回到生活中,我们看到了更为温和真实的一面,没有绝对的一刀切,更多的是“分情况处理”,如果父母有能力共担,自然可以沟通,如果不能共担,出于照顾体谅,会选择暂时隐瞒,等待合适的时机。

500

  尤其不同人生阶段,依赖与被依赖的双方会发生转换,进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年轻时,自我独立的需求更为强烈,为了证明自身的价值,选择自己面对困难挫折,同样有利于成长;中年时,如果父母平稳进入养老状态,子女会自然成为被依赖的一方,沟通内容会相应地转向以父母的需求为主。

  此外,定居城市不同,经济实力不足,人生价值观差异等各类因素都会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

  可以说,“拒绝报喜不报忧”只是作为家庭关系积极沟通的引导而存在,但不是绝对的方法论。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体味。

500

  虽然平平淡淡,常常被轰轰烈烈掩埋,但默默无闻却不代表没有力量。当我们疲于观望别人的跌宕起伏,转身拥抱眼下的熟悉,或许会得到真诚的安慰。

  本文创作团队作者 | Sunny

  策划 | Sunny

  编辑 | Sunny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

  你对“报喜不报忧”这件事,怎么看?

  你和家人的相处方式是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你理想中的家庭关系是怎样的?

  你怎么想?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