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中美经济捆绑”的认知障!
前天看了一篇中国驻美记者记者韩鹏写的文章“时至今日,我们该如何与美国霸权作斗争?”其中第二条斗争策略是“经济深度捆绑,是阳谋”实在是不能同意这种老套的说法,估计中国的许多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斗争形式,我看了很多评论,其中部分评论字里行间充斥着一种即痛恨又无可奈何的无奈情绪!我就是其中之一,实在是中国经济的现状就是如此。自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提倡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但我国的经济也深深的嵌入了美国金融资本所主导的“全球化”经济进程中,但金融资本主导的全球化道路到现在已经开始排斥中国的参与,美国这个金融资本帝国为了将中国这个第二大经济体排斥出去,不惜将自己一手打造的国际规则、国际经济体系打破重组,而中国的经济界、学术界却拿不出应对手段,一味的搞什么“经济深度捆绑”,简直就像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像绑匪宁愿承受拿不到“赎金”的损失也要撕票的时候,人质还想着将“赎金”加码,以为可以打消绑匪的杀心。这是何等的可悲又可笑啊!
好了!回到我的标题“如何突破中美经济捆绑的认知障”!要突破这种认知障,首先要搞清楚世界经济现状,现状是整个世界经济都是在“资本增值”这个底层逻辑上运行的,但我想问一句经济增长必须构建在“资本增值”之上吗?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让人类生活得更好,让人类与自然相处得更和谐,而不是为了资本的增值,不是为了所谓的GDP总量又增加了多少美元。“美元”!是啊!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类的一切生产和经济活动都是为了那张“绿纸”,好像拥有了这张绿纸就有了粮食、能源、技术、美好的生活,一切的一切,但这次俄乌战争粉碎了这种天真的幻想,当资本家们不高兴地时候这张纸不过就是一张并不精美的印刷品,它不过是信用货币的一种,当发行它的人已经不在再这张纸背书的时候,所有的幻觉就都烟消云散了。
让我来探讨一下货币的本质,人类历史上货币出现得很早,一开始它可能是贝壳、是漂亮的石头、是布、是铁、是铜、是金、是银,但我们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钱乃衡物也”,也就是说货币本身并非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它只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物资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我们的祖先早知道此物饥不能食、寒不能暖,为什么我们今天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它了呢?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货币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它成了资本的载体,但它又有别于资本“货币≠资本”,资本=可增值的货币,资本这头从人类生产活动中孕育出来的怪兽,就一步一步的成长壮大,它开始让人类的一切活动得目的都变成了为资本的增值而存在,现在的它已经蒙蔽了人类的心灵,忘记了经济活动本来的目的:“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人并非为了资本增值而活着。是!资本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让更多自然资源的被人类利用,从而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但它也导致了自然环境被破坏、人类社会矛盾被激化,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直到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它的本质,同时为人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通向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自苏联解体后资本家们的御用文人们拍手称快,并写出了“历史终结论”的胡言乱语。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在我的理解就应该是为人民服务,这个“使命”应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让中国人能记得先贤的格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打破资本的束缚和蒙蔽,使人类经济活动为了实现“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让人类与自然相处得更和谐”而服务。
好了!写了那么多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去看。不管了!让我来做一点打破资本束缚的探讨,之前也写过“我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的相关文章,没得到太多的反馈,现在再来唠叨一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探讨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依据制定和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例如以现有的物价为依托,计算一下满足全体中国人第一、二、三层次的需求“生理(衣食住行),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所需的资源作为基数,来决定货币的发行量(数字人民币),并将其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来实行,把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所需的资源作为经济活动的长远目标来制定长期经济工作计划。具体手段我在之前的文章“我理想中的社会主义”里有过相关描述,以我的智商和知识水平恐怕再难有新的思路,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人来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