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曾经在这个行业工作的人员,寒武纪上市套现骗钱是我们圈子公开的秘密

【本文由“小飞侠杜兰特”推荐,来自《核心技术人员因分歧离职、股东清仓减持,“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怎么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作为在这个行业曾经的人员,寒武纪上市套现骗钱是我们圈子公开的秘密,而且无数后来者想复制同样的路子去上市骗钱,包括我工作过的那个公司。

这个AI芯片最大的问题是,作为ASIC架构,他是牺牲了芯片的通用性来提升算力。这个在算法还不成熟,还要一直不断持续迭代更新的现在来说,就是噩梦。因为算法升级的成本极高,即使他们宣称可以提供配套的工具链来实现。同时,NV显卡在算力与通用性上面的巨大优势,使得目前实际上的AI计算(以云计算为主)都是选择nv的卡。

所以,AI芯片公司就遇到非常严重的商业化困境,你要么就自己做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把自己的芯片服务封装进整个技术与服务的解决方案里面。这不仅带来成本的飙升,实际上,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也要面对算法升级难题(做芯片的和算法也不是一个团队)。虽然能卖出去一部分,但是重的商业模式,几乎完全是需要政府使用部门来支持,而且也不好用;要么就是,专注于某些专用场景比如自动驾驶(比如地平线),但这个赛道也有更多问题,就不多赘述。

这些问题,我在18年的内部技术交流,就非常清楚了,到了现在,离开这个行业很久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AI芯片的国内公司,绝大部分都得完蛋。

不过,值得期待的是,现在有好几个做通用芯片的团队回来了,都是原nv和amd的背景,我希望他们能够成功,虽然路子很艰难,但是他们上来拿到的融资是非常巨大的,只能说我们国家在芯片领域的钱真的好忽悠,只要你头上戴了光环,经费都是按亿为单位给,也没办法,流片一次,几个亿就是一声响。希望他们成功。

热门评论 1

  • 火夫斯基 作者
    AI落地困难,不是AI芯片公司活不下去的根本原因。AI的落地,通常跟芯片的关系不大。
    说起AI落地,目前主要的几个场景,比如图像领域应用算很广泛了,都有很多细分场景了。语音识别包括nlp的场景,目前做的也很不错,声纹识别也有一些场景。但我们都说落地难,难的是哪里?这主要还是实际的用户场景。比如我半落地(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比如要么速度上不去;速度上去了效果就差,各种问题等等)过一个质检项目,做了一整套智能分拣设备。落地的时候发现,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状甚至异构件、不同的颜色以及缺陷的类型等极其难处理,几十种算法还要设计复杂的分类逻辑。但是这个过程中,算力和芯片从来不是问题,我们一台小型的服务器+1080ti就能满足需求。
    本质上就是AI芯片难落地。云上场景,比如我做用户推荐、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我算法的迭代是很快的,AI芯片能像通用芯片那样快速实现吗?所以作为用户,我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还有时间成本来来使用。所以,即使算力成本高,也是主流的方案。
    如果说一些小场景比如边缘场景,但是AI芯片也很难落地,不仅仅有自身原因,还有原先客户成为竞争对手后被降维打击的因素。
    比如摄像头的场景,海思一颗3516就能解决,而单独的ai芯片还得配合一个主控才能解决,我见过某公司用他的ai芯片配合安霸的主控来做方案的,成本更高了算力也低,只能自己用,想办法包装进自己的行业解决场景里面才能卖出去。还有的想跟瑞星微合作,面向用户做成一个硬sdk方案,最后都没落地成功。这个过程中不仅成本很难降下去,沟通对接的复杂度也很高,很少有愿意选择这种方案的。如果去学海思,自己做soc,那就门槛更高了,你还得解决其他的需求。而且,你就算有技术也没这个钱。
    所以,我才说,国内的几个AI芯片公司很难活下去,商业模式很难成立。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6
最热 最早 最新

  • 猪猪的牛牛 修饰和限定
    全部楼层
    鬼谷无传人
    为什么不敢与英特尔、amd、arm正面竞争?一边是巨大的需求芯片荒,一边是国产芯片公司造出来无用,这不说明首先搞所谓ai芯片就是骗人的把戏,为什么不先从需求最大的芯片国产化开始?
    什么乱七八糟的就混一块。拿你不知道当没有。

    芯片荒核心是制造,和设计两码事。

    X86目前没有授权卖,这是常识。Intel/AMD之外唯一X86授权来源是VIA,兆芯已经完成对VIA的知识产权收购。

    ARM自研微架构至少有海思鲲鹏和飞腾两个。你总该知道海思和它的母公司华为、飞腾和它的技术源头国防科大都上了美国制裁实体清单吧。

    RISC-V基金会是中国企事业单位主导。除了自研自用不发售的比如西数用于硬盘控制的,发售的RISC-V处理器主要在中国。

    芯片制造,搞先进工艺的两家,中芯在美国制裁实体清单上,华虹的良品率还不达标暂时不在清单上。

    看到问题了么,问题的核心是美国。
  • 没看到有什么证据说寒武纪怎样骗骗了什么。
    如果笼统的说上市都是骗钱圈钱。那这适合所有上市企业。
    没有客观的标准,也没什么根据,就随便说骗,这属于什么呢。

    如果国内AI企业最后没有成功的,那将这是一个巨大的不幸。AI显然无比重要。没有AI芯片,势必又成为一个严重的卡脖子。跟NV这样的垄断巨头竞争,本来就是很艰难的,不管是生态,技术,资金等等,根本起步条件就不是一个层次。
  • GPU,CPU,NPU ,FPGA,TI/DI这些细分领域吃透了自然可以吃AI
  • 火夫斯基 作者
    全部楼层
    扔块砖头试试看
    这样看来,市场经济模式很可能走不通,因为骗子太多了。是否可以考虑一下计划经济模式?
    某些层面来说,我还真觉得应该这样。实际上,现在的信创,就有这么点意思。信创里面,不仅仅是芯片了,整个IT,从底层硬件到系统中间件、数据库,浏览器等等都在进行脱钩,搞另外一套。但不得不说,这个过程也很曲折……无论是这些技术的成熟度还是如何对已有的系统应用替代,都是一言难尽……
  • 火夫斯基 作者
    逆风飞扬
    因为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所以他们是骗子?这个逻辑不是傻就坏!通用人工智能芯片只适合云计算场景,即使是云计算场景,各家也会发展自己的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不会绑定美国显卡。而绝大部分智能终端不可能用N卡那么大的设备,在各种终端里只能用低功耗,高性能的专用人工智能芯片,这种芯片在美国发展的也不成熟,正是我们的机会,万物互联下,终端人工智能芯片将是必备产品。
    现在寒武纪的问题是智能终端的发展没有想象中的快,商业化进程低于预期,因此而否则其价值,只能说这是个伪业内人士!
    你如果真这么说,你了解物联网的技术方案吗?物联网的常见的几个场景你知道吗?这里面有多少需要AI芯片的你知道吗?
    不管你知不知道,我给你科普一下。
    不用网上那一套来说,物联网我们可以认为,是给设备或者物品赋予了人身份一样的ID,并且能够通过网络(不仅仅是互联网,还包括射频)链接起来。所以,物联网设备大部分是sensor,去采集各类图像、声光、温湿、电、位置等数据,然后再基于实际的需求来应用。
    这个过程中有寒武纪什么事情?且不说这里面是不是需要一个边缘设备(比如,做成一个数据网关)来统一处理,就是用,这里需要的也就是对图像做解析,其他的数据根本不需要他来做什么。问题是,如果是做图像解析,会遇到什么问题?为什么不用他这个?这些你怕是就不知道了
  • 火夫斯基 作者
    星海小卒
    我有个观点,真正有把握,盈利能力强的公司不会选择上市。白白把股份让给别人,傻啊?上市公司都是风险很大,盈利能力未知的。
    你说的是对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无比看好海思的原因。只要制裁不死,海思一定涅槃重生,变得更强大。
  • 火夫斯基 作者
    全部楼层
    鬼谷无传人
    换个思路理解,苦苦寻求上市的公司几乎都是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弱者、为了捞一笔套现成为亿万富翁,而真正专注核心技术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管你上不上市,都能赚到钱都能适应市场。
    你说的很对,"苦苦寻求上市"确实是真的,其实就是后面那些风投催着他们上市,而且有对赌协议,逼着这些企业不得不去上市。还有一点,这些企业A轮-D轮这么几轮融资,在一级市场就把市值空间占用殆尽,上市后涨不了多少就跌跌不休。
    国内最牛的就是海思,海思需要上市吗?如果还是不被制裁,这一轮一定是成长为更强大的巨头。
    当然,如果我们突破了光刻机技术,海思也一样会成为巨头。现在华为就是养着海思,不让他倒,熬到国内光刻机技术成熟,海思就涅磐重生了。
  • 火夫斯基 作者
    在KFC吃油饼
    也就是说nv和amd才是对的?
    那我们还搞个毛?
    现在有好几只这两个公司核心研发部门的人回来做通用计算芯片了,而且拿到的风投远高于这些ai芯片的。这些资本不傻的
  • 到处都是骗,大骗子中骗子小骗子,无处不在。
    大的骗国家,中的骗企业,小的骗个人。
  • vican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寻求上市的AI公司才可能是真正搞科研搞技术的公司。
    按这个标准说,范围就很小了。
    换个思路理解,苦苦寻求上市的公司几乎都是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弱者、为了捞一笔套现成为亿万富翁,而真正专注核心技术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管你上不上市,都能赚到钱都能适应市场。
  • 火夫斯基 作者
    AI落地困难,不是AI芯片公司活不下去的根本原因。AI的落地,通常跟芯片的关系不大。
    说起AI落地,目前主要的几个场景,比如图像领域应用算很广泛了,都有很多细分场景了。语音识别包括nlp的场景,目前做的也很不错,声纹识别也有一些场景。但我们都说落地难,难的是哪里?这主要还是实际的用户场景。比如我半落地(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比如要么速度上不去;速度上去了效果就差,各种问题等等)过一个质检项目,做了一整套智能分拣设备。落地的时候发现,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状甚至异构件、不同的颜色以及缺陷的类型等极其难处理,几十种算法还要设计复杂的分类逻辑。但是这个过程中,算力和芯片从来不是问题,我们一台小型的服务器+1080ti就能满足需求。
    本质上就是AI芯片难落地。云上场景,比如我做用户推荐、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我算法的迭代是很快的,AI芯片能像通用芯片那样快速实现吗?所以作为用户,我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还有时间成本来来使用。所以,即使算力成本高,也是主流的方案。
    如果说一些小场景比如边缘场景,但是AI芯片也很难落地,不仅仅有自身原因,还有原先客户成为竞争对手后被降维打击的因素。
    比如摄像头的场景,海思一颗3516就能解决,而单独的ai芯片还得配合一个主控才能解决,我见过某公司用他的ai芯片配合安霸的主控来做方案的,成本更高了算力也低,只能自己用,想办法包装进自己的行业解决场景里面才能卖出去。还有的想跟瑞星微合作,面向用户做成一个硬sdk方案,最后都没落地成功。这个过程中不仅成本很难降下去,沟通对接的复杂度也很高,很少有愿意选择这种方案的。如果去学海思,自己做soc,那就门槛更高了,你还得解决其他的需求。而且,你就算有技术也没这个钱。
    所以,我才说,国内的几个AI芯片公司很难活下去,商业模式很难成立。
    为什么不敢与英特尔、amd、arm正面竞争?一边是巨大的需求芯片荒,一边是国产芯片公司造出来无用,这不说明首先搞所谓ai芯片就是骗人的把戏,为什么不先从需求最大的芯片国产化开始?
  • 即使死掉100个公司,只要一两个成功就行。
  • 因为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所以他们是骗子?这个逻辑不是傻就坏!通用人工智能芯片只适合云计算场景,即使是云计算场景,各家也会发展自己的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不会绑定美国显卡。而绝大部分智能终端不可能用N卡那么大的设备,在各种终端里只能用低功耗,高性能的专用人工智能芯片,这种芯片在美国发展的也不成熟,正是我们的机会,万物互联下,终端人工智能芯片将是必备产品。
    现在寒武纪的问题是智能终端的发展没有想象中的快,商业化进程低于预期,因此而否则其价值,只能说这是个伪业内人士!
  • 星海小卒 道虽迩,不行不至
    我有个观点,真正有把握,盈利能力强的公司不会选择上市。白白把股份让给别人,傻啊?上市公司都是风险很大,盈利能力未知的。
  • 星海小卒 道虽迩,不行不至
    我们可不可以,专门再办几所半导体相关行业的军校?
  • 也就是说nv和amd才是对的?
    那我们还搞个毛?
  •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寻求上市的AI公司才可能是真正搞科研搞技术的公司。
    按这个标准说,范围就很小了。
  • 不可能个个都是优秀项目,个个都成功,要是那样,每个国家都能搞出芯片了
  • 综合金融
    这不就是发国难财吗,因为芯片受美国压制,国家急需在芯片上取得突破不惜血本,最后被这些骗子把钱圈走了,芯片还是无法取得突破,这不是卖国吗,是在为美帝当帮凶危害中国根本利益呀,对这些害群之马一旦坐实是假研发真圈钱就应该严惩。
    这样看来,市场经济模式很可能走不通,因为骗子太多了。是否可以考虑一下计划经济模式?
  • 这不就是发国难财吗,因为芯片受美国压制,国家急需在芯片上取得突破不惜血本,最后被这些骗子把钱圈走了,芯片还是无法取得突破,这不是卖国吗,是在为美帝当帮凶危害中国根本利益呀,对这些害群之马一旦坐实是假研发真圈钱就应该严惩。

站务

全部专栏